
气畅活泛:简谈许峰的诗风
◎张道诚
2017年夏天,《中华儿女》原副总编肖思科给我推荐了一首热情豪迈、斗志昂扬,充满正能量的小诗《退休感言》,作者许峰,当过兵,做过军事记者,后来又在地方党政部门工作,诗曰:“一生荣耀似烟云,铁马冰河闻金声。英雄到老终为佛,战将归山不言兵。”我觉得这首小诗包含着一种骨气、正气和雅气,便书录给他以作交流,也保持了一定的关注。近几年来,我发现许峰在诗歌领域不仅勤奋、活跃,而且一直充满着探索精神,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电子文学平台和一些报刊上,经常可以见到他的诗词,且阅读量大,动辄点击上百万甚至几百万之巨,读者留言跟帖踊跃,这在当今诗坛十分难得,一方面反映诗词本身的生命力和影响力,一方面显示了许峰定力和功力。对此,邱锋院长,以及纪东将军等方家都做了全方位、多维度的诠释和解读,我借此说说许峰的诗风,完全是有感而发。
立意为要的言志之风
关于写诗,许峰在一些介绍他的文章中有一段很有意思的自我表白:“不追风花雪月,不喜无病呻吟,不抠格律平仄,不缠懒婆娘裹脚,坚持行文意为先的原则,在保证诗的韵脚流畅的前提下,追求诗歌思想性,即使写花草山水,也力求能给人以思想上的启示”。他的这个观点在网络的跟帖中可以看出,深受众多读者赞同,但也有一些写诗的人看了不以为然,甚至觉得别扭。我从诗歌创新的角度看,似乎觉得许峰的观点是有益的探索。
诗文贵在立意,北宋刘贡甫在《中山诗话》曰:“诗应以意为主,文词次之,或意深义高,虽文词平易,自是奇作”。东坡亦云:“善画者画意不画形,善诗者道意不道名”。意之为重,由此可知。意之于诗,如军中之统帅,诗的高下皆由意而决定。
许峰深知诗意的重要性,所以他在创作诗歌之前,总是全方位扫描透视社会现象,从中猎取最需要表达的对象,并抓住事物本质,然后发掘其意。
看得出来,许峰写诗,并不是为了名利,而是把诗作为一种宣传正气、言志的工具与介质。因此,立意自然成为他诗歌创作中首当其冲的任务。所谓“意”就是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作者通过全诗内容想要表达出来的主旨。许峰以前在部队长期从事新闻工作,文以意为先成为他的写作自觉。长期的新闻工作,培养了他敏锐的观察和捕捉能力。他总能在平凡和细微中,发现事物具有普遍意义的本质內核。
在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中,就有一些不计个人得失,一心为公的人们。他们不仅在职时忘我工作,退休后还要奉献余热,为人类的美好而奋斗。诗人非常钦佩这种“利他忘我”“不遗余力”的奉献精神。他认为这种精神就应当大力宣传与讴歌。在对现实与理想的思考中,那种博大无私的大义精神便油然在诗人胸中升腾。当他的视觉与南国初春的木棉花碰撞时,那种歌咏的激情瞬间爆发,于是写下了“生无绿叶衬红妆,蒙尘纳垢吐芬芳。一树赤焰惊世俗,燃尽春华入药汤”(摘自《咏木棉花》)这首令人过目难忘,震撼人心的诗篇。这首诗,主题思想明确,立意凸显,蕴含充实的思想、深刻的哲理和丰富的感情。人生在世,是为了索取还是为了众生?一个人的价值取向,决定了一个人的世界观与价值观。诗人通过自己的人生经历,告诫世人要树立为国家、为民族做贡献的精神。于是,他见物起兴,托物言志,写下了《咏杉树》一诗:“一柱擎天迎高阳,生生不息效栋梁;满身锐刺防毒手,剥皮为人献宅香!”诗人告诫人们,为人要树立正气与理想,才能成为栋梁之才,为国家做出突出贡献。
像《忆西北边防从军》、《祭药圣》、《咏雪莲花》、《读星星》等诗篇,无不是立意鲜明,让读者读后有为之一振的佳作,正所谓“酌理以富才”矣,显现出诗人的“诗言志”之风。
主题鲜明的正气之风
有人把诗歌主题归纳为35种,每一种都有其独特的领域与风格。许峰的诗歌主题范围也不出其例。但是,他在诗歌主题方面的锤炼似乎格外倾心,用心极致。他的主题诗,往往以组诗的形式出现,对一个主题,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全方位扫描、演绎与表达,尽其所能地全面展现和揭示所咏主题对象的形象、特点和本质。他的组诗,就像冲锋陷阵军人打出的连发子弹,大有不达到目标誓不罢休的气概。而且,他的每一个主题诗歌,都彰显出刚正浩然的正气之风。
网络诗歌平台和报刊上发表许峰的诗,大多是主体性非常突出的组诗。如《春之韵》(组诗),诗人以“春韵”为主题,写下了《春意》、《春风》、《春雷》、《春雨》、《春晨》、《春种》、《春思》,从不同侧面凸显了“春”之“韵”,且赋予正气之风,启人心智,振奋人心。“万物复苏谁甘后?不负暖阳沐浴恩”(摘自《春意》),表现了积极的人生态度;“杨柳萌动百花妍,华夏大地竞春光”(摘自《春风》),表现了团结向上,共欣共荣的思想;“敢叫苍茫重抖擞,青山绿水敞胸怀”(摘自《春雷》),表现了敢为人先,磊落坦荡的襟怀;“良种破土露新芽,只待金秋盈满归”(摘自《春雨》),描述了春雨中的作物景象和对秋收时的憧憬;“风和更应扬帆起,丰年还得靠勤劳”(摘自《春晨》),阐述了付出与收获的关系;“老农吆喝耕牛哞,犁开黑土播种忙”(摘自《春种》),描写了春种的景象;“光阴似箭莫懈怠,方得人生终无悔”(摘自《春思》),这组诗歌最后以思考人生的警句结尾,告诫人们,春光再好,莫要蹉跎,不然后悔莫及!
又,《苍穹四象》组诗,其《风》他是这样表现的:“轻拂曼舞柳丝条,狂飙席卷鬼狼嚎。纵使无常何所惧,山自巍然看草摇。”诗人以浪漫主义情怀,看待世间的无常,以磐石如坚的信念,看待突变风云。心中有信念,意志便会坚如磐石。一句“山自巍然看草摇”,多么浩然正气,蔑视乌云压城。这里的“山”,是信念的物化,“草摇”是社会风向的指代,诗人以拟人的手法,把一个信念坚定,意志坚强者刻画得惟妙惟肖。诗人通过《风》、《雨》、《雷》、《电》把“天穹”为主题的四个方面演绎得淋漓尽致。
主题集中、鲜明、连珠表达,是许峰诗歌的显著特点,如他以“夜深沉”为主题的诗歌,一连创作了二十多首,形成了一个主题下的方方面面,就像一根主线上串缀的珍珠,粒粒光华,颗颗闪耀。读后,让人觉得如饥渴时饮的甘露,解渴,滋润,也畅快!
形美气畅的活泛之风
艺术起源于劳动,诗歌同样起源于劳动。诗歌从先秦的源起,到唐宋的鼎盛,发展至今成为多种风格多种流派和品样的文学形式,这是社会发展的结果,亦是文化多元的体现。而不同形式,不同派别,不同风格的诗歌,因个人的喜好所致,并不能以某种格式定义为好坏、高低、正统非正统。我在网上看到署名邓三君的一篇诗评《闲谈诗歌的分类与优劣判断——以许峰诗歌为例》,文中以许峰诗歌为例,谈到诗歌优劣的看法,其观点我深以为是。
我所看到许峰的诗歌大多是七言四句。形式上看似绝句,其实并非律绝,可谓古风,亦可叫古绝。因为古体诗是不讲平仄的。许峰把诗歌创作的更多心思用在猎“意”上,而并非做“形”,因此他的诗歌在外在形式上保证了整齐好看,读起来朗朗上口,这就很符合诗歌起源的原本状态。诗歌因劳动而生而诵而传,在社会生活中,诗歌的喷发是情之所至、不拘一格的,唱和顺畅,抒发情感就达到了效果,并没有抠平掐仄的斗榫之机。这样的诗歌,不在形式上刻意雕琢,不虚美,因此,读起来更有像饮用山野葡萄酿造出来的美酒原汁原味的况味。在这点上,陈毅将军别有体会。他原本是善律诗的,但是他的许多诗作却抛开他一向娴熟的格律诗的形式,创作了许多无求格律的诗歌,成为将军诗人。如他在《青松》中写道:“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诗歌整齐,押韵而不受格律拘束,是陈毅将军诗歌的突出特点。他的这类诗歌,平白、喻理、化人,被人们喜爱,常常作为学习的范版和育人的格言。可见,意深与广诵的好诗与格律并没有必然联系。唐代诗人李太白的诗亦然。
在诗歌创作上,许峰的同乡、前辈闻一多提出了“三美论”。闻一多说:“诗的实力不独包括音乐的美(音节),绘画的美(辞藻),而且还有建筑的美(节的匀称和句的整齐)”。许峰的诗歌,无论是外形、音律还是辞藻,基本上达到了这个要求。且看许峰诗歌在这些方面的创作实践。他的《深秋之咏》的组诗,由《秋意》、《秋行》、《秋憾》、《秋雁》、《秋韵》组成。而每篇都是七言四句,标题也统一为两字。面上看来,整齐划一,愉悦眼球。虽然没有律绝那样刻意,但读起来却朗朗上口。在巧词方面,比兴结合,形象到位。如:“又见一度百花凋,枯草素枝寒风摇。苦吟岁月催人老,何不扬眉竞风骚!”(选自《秋意》),诗人触景生情,生发出立世应该树立的积极心态。首句“一度”从宏观上写大环境,颈句“风摇”从微观上写具象事物,三、四句则转切到人生,让人读后有醍醐灌顶之醒然。秋,是历代文人喜于涉猎的话题,作品往往以多愁善感为主,表现个人低落的愁绪为多。而许峰的这组诗,虽亦因秋而感,但是却超出常人的胸襟与视觉。他展示的却是积极的气象。“苦吟岁月催人老,何不扬眉竞风骚!”(摘自《秋意》);“耐得凄秋愁逝去,生灵万物庆新生”(摘自《秋行》);“心中笃定凌云志,待等冰消再还春”(摘自《秋雁》);“世人不解秋遗韵,寒桥过后又芬芳!”(摘自《秋韵》),皆是借写秋的凄凉、衰败、遗憾,却表达了乐观主义精神,从而迸发出新生力量。许峰正是掌握了诗歌三个方面的原则,入矩而不受拘,才在诗歌写作上和唱自如,左右逢缘,酣畅淋漓,体现了他诗歌创作的活泛之风。
语言大气的豪放之风
在浩瀚丰盈的诗歌海洋中,豪放诗歌占据重要位置。其特点是创作题材广阔,气象恢弘雄放,语词宏博大气,不拘守音律。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岳飞、陈亮、陆游等等。而这也是许峰的诗歌特点之一。
豪放之风,在于语言的大气,而语言的大气,又来自于诗人的学识、性格、胸襟与气派。许峰的为人大气,甚至是霸蛮在圈中是人人皆知。据说在广东惠州坊间曾流传一句话,说:“没有喝酒许峰是惠州的,喝了酒,惠州是许峰的”可见他的性格中的霸气。也正是他的这种性格成就了他许多豪放的诗篇。如《咏故乡黄州》:“书海泛舟竞风流,战将如云靖国侯。文武一炉功盖世,苍茫大地独黄州!”首句、颈句写黄州的文武状貌。黄州自古精英辈出,出过一批像李时珍、李四光的大科学家,出过像闻一多、胡风那样的文豪,更有我国现代基础教育旗帜黄冈中学誉满华夏。特别是中国近代史,黄冈人创造的辉煌更是精彩绝伦!中共一大的十二名代表黄州就占董必武、陈潭秋两名,新中国成立后历经八任国家主席黄冈就有董必武(代)、李先念两位,全国十大将军县黄冈就占三个,有数百位开国将帅。诗的三句和末句则是诗人感情的抒发。“文武一炉功盖世,苍茫大地独黄州!”似有毛泽东“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的气势。这首诗的豪放与霸气,来源于诗人家乡黄州的人脉兴盛和文脉厚重,同时亦是诗人性格的彰显与迸发,这是诗人乐观自信性格的自然流露。又如《呼唤西北狼》:“傲立山巅向天嚎,峻岭戈壁卷狂飙。纵使虎豹窥疆域,众志何惧血染袍!”在以美帝为首的西方势力对中国和平崛起实行全方位围剿的时候,诗人呼出了众志成城、共同抵御的最强音。诗人曾在西北当兵,深知西北狼的精诚与血性。在灾难和困境面前,中国人民更需要像西北狼一样,坚毅、豪气和无畏。诗中“向天嚎”“卷狂飙”“窥疆域”“血染袍”这些大句式,表现了一种大无畏的气概,充满了英雄主义、浪漫主义和乐观主义色彩。
像这样的诗还有很多,如《长江吟》、《忆西北边防从军》、《黄河吟》、《长城吟》等。许峰在这方面的诗,诗境壮阔、气势磅礴、声色雄壮、文气浩荡、气泻千里、势若飞虹!诗人的旷达疏野之意,是受诗人主体思想的影响以及社会环境所致。豪放雄浑是许峰诗风的一个面,在诗歌创作中随着诗人主体思想的追逐,其风格特征也往往与表达的对象互相融合、贯通。许峰的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韵脚和谐多变。他善于从人物、事物、动物、植物中寻找创作题材,构成其特有的浩气冲天的诗歌面貌。诗人性格上的豁达豪放、无所拘束,在创作中就表现为诗歌意境上阔大雄奇和情绪上的激昂奔放,因而呈现出豪放雄浑的诗歌风貌。
精忠报国的无我之风
何谓诗风,百度里解释指诗歌的风格和形式。亦指一定历史时期中,诗歌创作的倾向。说到底,诗风,即为“人风”。就像我们常常说文如其人、诗如其人、字如其人一样,所谓风格的不同,是因为此人与彼人不同的原因。那么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诗风,就是一个人的人生经历、性格特征、处世态度、价值取向、学识修养等在诗歌上的表现。
从许峰的整体诗歌面貌看,他在创作中保持了一些基本原则,那就是“诗旨在先”、“形象表达”、“顺畅押韵”、“整齐美观”。但是他不刻意在字里行间去拽平仄。尽管有人对他的诗歌提出不讲平仄的质疑,但是他坚持以意为先,怎样达意、顺畅、传道就怎样表达。他对那些只顾抠平仄,钻字眼,成天埋在自我小天地里的酸文人不屑一顾。他在《诗叹诗》里这样写道:“行文立意当为先,千古流传靠民间。妇孺相诵方绝句,顾镜穷酸能几年?”我们从许峰的这首诗里,就可以窥探到他的诗学观。我认为,平仄就像舞者戴上了一把枷锁,禁锢了手脚,这样怎能挥洒自如,尽情演绎呢?毛泽东也曾说:“旧诗可写一些,但不宜在青年中提倡,因为这种体裁约缚思想。”可见,他的坚持,是极为在理的。
诗歌创作,虽属个人的精神劳动,但是与个人的修养、品质、责任密切相关。毛泽东同志说过:艺术是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我觉得许峰很好地领悟了毛泽东这句话的思想内涵。“妇孺相诵方绝句”、“千古流传靠民间”(摘自许峰《诗叹诗》)。文章是写给别人看的,诗也一样,无论古体诗、格律诗,还是自由体,这都只是诗的外在形态,更重要的是诗的内涵。即言之有思、有想、有物,如果诗人一味地摇头晃脑、自我陶醉、顾镜穷酸,得不到广大读者的共鸣,也就失去了写诗的意义。其高低好坏优劣的检验唯一方式,是看读者的喜爱程度。且看许峰的小诗《无语》“自诩洞悉八方丘,醉在云山雾海游。牛皮穷吹未破时,且见妄语满嘴流。”表达了他对沽名钓誉、满嘴跑火车之徒的极度蔑视,也表现了他对真才实学、务实求真的秉承与坚持。
什么样的土地生长什么样的果实,正所谓南橘北枳矣。世上没有两片一模一样的叶子,同样,诗歌风格在其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中也形成了其自身内在的属性。究其许峰的诗风到底是什么?我以为最准确,最简练的说法就是“无我之风”!许峰把自己的家国情怀融入到诗歌创作中,化为“无我”的追求与奉献,这是诗歌创作中应当倡导的风气。
2021年11月16日


许峰,1957年3月30日出生于湖北省蕲春县檀林镇界岭村一个农民家庭,1974年高中毕业后当过小学民办教师、大队团支书、党支部副书记。1976年12月入伍到兰州军区,历任战士、连队文书、团宣传股战士报道员、营部书记,师、军、军区司令部新闻干事,其间在解放军报社学习,当见习编辑一年,随军赴云南老山前线轮战半年,是解放军南京政治学院新闻系首届毕业学员。1988年年底,调广州军区某集团军宣传处任新闻干事,1993年转业,历任广东省惠州市委组织部科员、副科长、科长,市委督查办主任、市委办公室副主任兼督查办主任,市委副秘书长兼督查办主任。在部队18年从事新闻工作15年,自己独作和与人合作发表新闻、言论、诗歌、报告文学等作品1000余篇,其中110余篇获得兰州军区、广州军区和有关新闻媒体优秀作品奖。许峰的事迹曾以“我就是我”为题,被编入《军旅新闻方阵——全军优秀新闻干部风采录》一书,结集出版了《武都路133号》(报告文学集)《留在绿色军营的记忆》(通讯集)《许峰获奖新闻作品选》《咏物悟道100首》(诗集)四本书。

领导组织名单
(排名不分先后)
特邀顾问:李延录,倪金茂,张晓元,刘长江(通辽)、徐和勇、丘新梅、余斯文、丘昭骏、李小燕
顾问:刘长江(四平),王述成,马艳峰,王长顺,郭洪森 叶新华
名誉社长:易顺天,张升,徐明,逢春晖、杨成宝、张丽贤、石慧、王勤
社长:洪新爱
常务副社长:吴生泉
秘书长:朱少华
执行主编:郭景刚
编辑办公室主任:箫海玉
现代诗歌主编:张冰剑
散文,小说主编:杨学是
格律诗主编:逢春晖
编辑部长:杨柳风
管理部长:张丽贤
朗诵部长:朱德天
组织部长:杨成宝
生活部长:王立田
宣传部长:张安敏
翻译部长:石慧
法律顾问:长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