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周刊所载,玉耶石耶,评以试之,故名“每周试玉”。《诗经》有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玉润光华,申发将利于欣赏;玉瑕微疵,点到或益于成器。诗友切磋,交流碰撞,集思广益,是所望也。评者公心,诗家平心,读者赏心,编者用心,持此四心,共襄雅事,岂不快哉!本期小楼《每周试玉》栏目,邀请嘉宾在【小楼周刊(264):2021年第四十六期】中,自选数首点评并刊出。(有自愿参加小楼【每周试玉】栏目者,请先关注公众号,由下期嘉宾从每期周刊或者周刊后面留言,自选数首点评并在小楼所有平台刊出。小楼各类点评作品会选用在《中华诗教》纸刊上固定的【小楼荐诗】栏目组刊出。如有异议的诗友请留言跟小编联系。)

安全东点评:笔致清空,写景如画。樵歌起处,满林秋声。好。然则此图景更像过去时,当下恐难再现矣。
丁小玲点评:平民之叹:惺惺相惜,悲悯之心可见。惜乎过于直白。安全东点评:偶吟是因为偶见。偶见自然有偶感,“莫怨”自己晚,是因为更有晚于自己之摆摊人也。其中多少意思,作者不说,留与读者自想去。全诗经营颇见匠心。
丁小玲点评:虽异时殊方,虽墨里春中,犹不忘故国之情?合为一叹!
丁小玲点评:自问自答,明白如话。秋风、秋水、秋声、秋雁、秋虫、秋雨,或可为先生一答!祇恨余韵不足。
丁小玲点评:以排律作和,不易,对得举重若轻,不卑不亢。“何妨颜巷乐,不效阮途穷”风怀自高。
安全东点评:前三句只是说事,意亦平平。唯结句“堆起旧时光”,翻出趣味,一则扣题,二则无理而妙,诗语也。然近来诗坛言“旧时光”亦复不少,如写长城则有“留人解读旧时光”、写落叶则有“任风堆叠旧时光”等等,信非本作者专美,多用必俗。
安全东点评:前二风雪中之街景,后二风雪中之人事。一袭红衣出没,宛如穿花于风雪中也。此情景若以景论则美,若以情论唯一声喟叹也。诗人之怜悯心,快递哥之辛苦状,尽在其中矣。
苏俊评曰:此诗明白如话,得白乐天遗绪。颔联情真意切,读之可感。颈联切时切事,信手拈来。一结抒情亦颇自然,不愧老手。
旷野余虚白,重霄减蔚蓝。忽然一夜雪毵毵。多少繁华往事、锁寒岚。雁去乡心起,愁生鹤鬓添。莼鲈炖熟味香甜。酒酌人生晚景、与谁参?苏俊评曰:上片情景交融,咬题颇紧。下片以乡愁起,以晚景结,亦称题旨。唯结拍意尽。
大雪纷飞,应怜我,怆怀凄恻。山崩处,者番哀毁,地昏天黑。金玉繁华终是梦,冰霜老树当非惑。上莲台,抛撇此红尘,皆行客。人间世,阡和陌。心中愿,空成色。但三迁曾记,夙承遗则。烛泪花愁都冷落,纸灰香霭同凝涩。月初三,诡谲看风云,能谁测。苏俊评曰:上片哀不自胜,纯乎人性。下片追思遗训,益增其悲。结拍复蕴世事茫茫难自料之忧畏,盖言母亡而无可恃者,孤孑之怀立于纸上焉。
苏燕点评:元人杨载在其《诗法家数》中说“咏物之诗,要托物以伸意。忌极雕巧。”这首《咏槐》,抓住槐四季之中呈现出的自然特征,咏物“伸意”,深沉隽永。前二句铺垫蓄势充分,意脉贯畅,转结妙喻,由物及人,以槐之风骨神韵喻老父亲坚忍仁厚的长者风范,树即是人,人即是树,二者形象相映生辉,“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强烈震撼读者心弦。
苏燕点评:前两句写赏雪,没有直接描摹雪景或雪花,而是另辟蹊径,由自然规律“天中雨雪无常态”生发“世上风云摧白头”的人生慨叹,富于深刻的人生哲理,又为“篱边一朵”妖娆“久凝眸”而烘云托月,预设背景。更难能可贵的是逆挽转结,忽入奇崛。“莫讶村翁还好色,篱边一朵久凝眸”,语义双关,不仅指老翁喜爱雪中难得一见的明媚鲜妍,更指人生发上落雪之暮年岁月依旧热爱追求生活中的美好,妙趣横生。
大雪封门谁是问,西风只管萧萧。银装不见露红娇,茫茫无次绪,一任白迢迢。都说天公人厚道,平分五色夭娆,轻匀六出上梅梢。视频联系久,何不往南飘。苏燕点评:上片写大雪封门,西风怒吼,天地苍茫的景象,感情色彩不够明朗。过片运用拟人张本,构思巧妙。“视频联系久,何不往南飘。”这一诘问,诙谐之中透射出时代气息,富有意趣,让人忍俊不禁,且诗人盼雪之情跃然而出。上片所写雪景若能鲜明地呈现或喜或赞的感情色彩,与结尾意脉相契合,使全词结构圆融,浑然一体,可能更会锦上添花。标题是《闻通辽大雪偶记》,而上片多为视觉描写,扣题似不够严密。
本期嘉宾简介
丁小玲 1947年生,浙江嵊县人,居镇江。镇江多景诗社副社长。

安全东 1954年7月生,四川平昌人。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巴山诗社社长,《巴山诗词》主编,《小楼听雨》诗词平台顾问。

苏 俊 石头斋主,粤人,《小楼听雨》诗词平台评论委员。少日从湖湘周先生毓峰习诗文。零六年后拜津门王先生蛰堪为师,学为倚声。有著述多种。

苏 燕 70后,安徽淮南人,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淮南市作家协会理事。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淮南市诗词学会副会长。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全国语文教科研先进教师,安徽省十佳校刊编辑,在全国各类诗词大赛中获等级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