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为羿神诗社而作)
张华兴
上党从来天下脊,江山代有才人出。古老的上党大地曾经孕育了灿烂的中华文明,李贺、元好问等大诗人亦曾在这里留下过厚重的足迹。“陇西长吉摧颓客,酒阑感觉中区窄。葛衣断碎赵城秋,吟诗一夜东方白。”(唐·李贺《酒罢,张大彻索赠诗,时张初效潞幕》 )“潞州久住似并州,身去心留不自由。白塔亭亭三十里,漳河东畔几回头。” (元·元好问《初发潞州》)古往今来,一代代诗人之风濡染着上党大地。时至今日,盛世小康,诗意盎然。古老的上党大地又迎来了一个诗词的春天,一个个诗社如雨后春笋,应运而生。羿神诗社就诞生于斯地斯时。
据《淮南子》载:"尧使羿射九乌于三嵕之山"。三嵕山即是屯留县境内的老爷山。"羿饮绛河水,力拔山,气盖世,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婴于青丘之泽",被后人尊为羿神。羿神诗社即得名于此。更为独特的是,羿神诗社在短短的二三年时间里,发展迅速,成果丰硕,在羿神诗社的基础上,又成立了屯留诗词学会,机构完善,佳作不断,诗词之风在麟绛大地尽情荡漾。难能可贵的,在这背后竟是一群才貌双全的娘子军。社长、会长杨姣鱼,姣姣有君子之风,漾漾如入海之鱼,既有诗情,又兼干才,与诗社几位女性骨干带领广大诗友筚路蓝缕,诗社活动开展有声有色。诗词、楹联、现代诗歌,采风、点评、编辑微刊,一系列动作风生水起。各项活动立足太行、抒发情怀,围绕屯留、歌唱生活,得到了屯留区委宣传部和区文联的肯定和支持。明代诗人傅圭在《送刘进士克立知屯留》诗中歌咏:“小邑也应归礼乐,同乡真亦借辉光。” 清书法家励宗万于《秋日屯留道中》吟绘“人行翠陌青畴里,秋在绵云絮雨中。砧杵隔村时送响,旌旗临水偶摆红。”前辈诗家如此的描摹,屯留这方水土之美、风情之灵可见一斑,诗情画意不禁跃然眼前。而今时逢盛世,自有骚人用武之地,更可在麟绛大地一展风采,放飞梦想。
屯留麟山叠翠,绛水泻玉;山河秀美,文化厚重。“羿射九日”“张良得兵书”“王翦战屯留”等传说和故事就发生在这里。宝峰寺、蓬莱宫古色古香,屯留道情、瞪眼家伙艺术芬芳,“敌后办学先锋”抗大一分校、东北抗日联军重要领导人之一魏拯民的故乡、上党战役主战场历经烽烟……可谓自然风光与人文历史融合的精妙殿堂。这里的山水草木处处流淌着诗情画意,无一不是诗人们流连之所,无一不是诗人们歌咏之向。《羿乡雅韵》正是汇集了屯留诗词学会广大会员和羿神诗社诗友的优秀作品,歌唱太行,赞美家乡,幽发心臆,直抒情怀。历史在这里咏叹,文化在这里缠绵,风情在这里幽雅,才华在这里尽兴。借用羿神诗社社长杨姣鱼的词句,“俯身尘土,托心明月,笔墨助吟哦”,可以在麟山绛水之间领略诗友们的风华,在诗词歌咏之中赏寻太行山的风光。让我们慢慢品味,一起欣赏《羿乡雅韵》吧!
公元二O二一年十一月于潞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