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忘却的怀念
――怀念敬爱的胡耀邦同志
鄱阳湖畔,庐山南麓。
江西共青城富华山,昔日的荒山野岭,如今苍松翠柏,郁郁葱葱。
在苍松翠柏之间,坐落着耀邦陵园。
面对鄱阳湖,一排茂密的青松前,形似红旗一角,三角形花岗岩石的巨大墓碑上,雕刻着胡耀邦同志浮雕头像和中共党微、共青团团微、少先队队徽。墓碑的设计者以此象征耀邦同志参加革命后,开始做少先队的领导工作,以后长期做共青团的领导工作和党的领导工作,象征着他生前在不同时期所作的永不磨灭的卓越贡献。
我怀着无比崇敬和深切怀念的心情,踏着象征耀邦同志享年73岁的73级花岗岩石阶,走上富华山,来到耀邦同志长眠的墓前。
墓碑前,摆放着不少花篮。虽然不是清明时节,但前来瞻仰耀邦陵园的,来自全国各地的干部、群众,络绎不绝。耀邦同志心中时刻装着人民群众,人民群众无限怀念耀邦同志。
瞻仰耀邦陵园,是我盼望已久的愿望。自从原共青团中央常务书记胡克实同志,到耀邦陵园回来后告诉我,江西共青人如何怀着特殊的感情,精心缔造了庄严肃穆的耀邦陵园和大批来自国内外的人们前去瞻仰的盛况,我就想前往瞻仰。后来,我在上海遇见几位退休后回上海定居的,上海青年志愿垦荒队的第一批队员。他们向我讲述了,1955年他们98名垦荒队员响应团中央号召,离开繁华的大上海,来到江西荒无人烟的山地开荒生产。刚住下三十几天,正当当他们想家时,耀邦同志徒步十几公里,踏着泥泞的红土地,来到他们中间,同他们一起住茅棚,喝稀粥,吃煮黑豆和萝卜干,一起制定了一系列种植计划,鼓励他们战胜困难,还应他们的要求,用山竹夹着棉花当毛笔,蘸着墨汁题写了“共青社”三个大字。耀邦同志回京后,用自己的钱,给他们买了书籍和二胡、唢呐、三弦、篮球等文体用品,还送了一只闹钟,愿他们同时间赛跑。以后,耀邦同志还抽空再去看望过他们,慰问他们。几十年来,他们对耀邦同志怀有永远难以忘怀的深情。自从耀邦同志长眠于共青城后,每年清明节,他们都要自费带着自己的子女,到耀邦同志墓前缅怀。这些老垦荒队员对耀邦同志的深情,使我内心难以平静,更促使我想尽快前去缅怀。
站在耀邦同志墓前,思绪万千,耀邦同志生前的光辉形象,在我的脑海中涌现
……
耀邦同志虚怀若谷,平易近人,作风民主。他在团中央是资历最长,水平最高的革命前辈,但他丝毫不摆老资格,同他相处丝毫不会令人感到拘束。我第一次个别同耀邦同志接触,是在我调到团中央工作不久。一天晚上,有份送党中央的工作简报,要请耀邦同志审阅。有关同志同我商量,让我送到耀邦同志家里去。我想,有车送我去,请耀邦同志审阅后,拿回来即可,很简单的事,就一口答应了。到了耀邦同志家,秘书将我带到他的办公室,他正在埋头阅读文件。耀邦同志让我在办公桌前坐下,就认真地审阅简报。他一会用笔勾画着,一会作了一些修改,改完后,又重新看了一遍。然后,他将简报送到我面前,用笔指点着改过的地方说:“你看,改成这样是不是好一点?”我毫无思想准备,没有想到耀邦同志会如此虚心的听取一个小青年的意见。而且,我没有参与起草这份简报,事先也没有看过内容,只能连声说好。同耀邦同志相处,我没有紧张,倒是他虚怀若谷,善于听取意见的作风,让我紧张得出了汗。第一次同耀邦同志个别接触的情景,使我永难忘却。
耀邦同志任中共中央秘书长兼中央宣传部部长时,我到文化部一位同志家串门。在闲聊中听说,耀邦同志对文艺工作说了一些意见,有的文艺界的同志不够理解,有人对有的问题有些不同意见。我想向他反映一下,来到他家。他不在,我就将听到的反映写在信纸上,交给他的秘书。过了几天,当我再次见到文化部那位同志时,他高兴地告诉我。耀邦同志已对所说的意见,作了进一步的阐明,并且接受了文艺界同志正确的意见。耀邦同志的民主作风,使我们深受感动。
我对耀邦同志的民主作风,感受最深的一次,是在1984年4月国务院侨办召开的省、市、自治区侨办主任会议上。由于耀邦同志作风民主,平易近人,会场上气氛十分轻松、活跃。耀邦同志到会讲话,不是耀邦同志一个人讲话大家听。他让大家先说意见,然后他再讲。在同志们发言中,他有时也插话。如,江苏省侨办同志反映工作有困难时说:“侨办侨办实在难办!”耀邦同志插话说:“‘侨办侨办实在难办’,应该改为侨办侨办努力去办,认真去办,顽强去办嘛,见到困难就害怕是不对的”。会场上响起了一片掌声和轻松的笑声。当耀邦同志讲话时,也许是气氛轻松的原因,大家似乎忘却了讲话的是中央领导同志,有人竟然打断他的话,插起话来。一个人插话后,见耀邦同志不但不生气,还耐心地听,插话的人就越来越多。耀邦同志的讲话,不断被打断,大家的情绪则越来越高。许多同志赞叹的说,党中央总书记讲话可以随便打断,是从未见过的;我们可以同总书记这样平等地交流,是做梦都没有想到过的。
. 耀邦同志的孙子生病时,曾请北京中医院邵慧中医生诊治。病好后,耀邦同志和夫人李昭同志特地请邵医生夫妇到家里吃饭。耀邦同志虽工作忙,不能陪同她们吃饭,但仍抽出时间亲自接待,对邵医生表示感谢,询问她们的‘工作情况,作了亲切的交谈,对不能陪她们吃饭,表示了歉意后,才离开了家。耀邦同志家的饭菜虽然很平常,但他平等待人,尊重知识,尊重别人的高尚品德,却使邵医生夫妇久久不能忘怀,激励着她们更好地工作。
耀邦同志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惊人魄力,无私无畏,坚忍不拔,组织领导了平反冤假错案的丰功伟绩,是人所共知的。实事求是,主持公道,爱护干部和群众,是耀邦同志一贯的思想。我调到团中央工作,报到才一个月,第一次出差就是有幸参加了耀邦同志派到沈阳的一个调查组。当时,耀邦同志看到辽宁省团委上报的关于沈阳一个军工系统的工业学校学生中的反革命集团的材料,敏锐地感到可能有问题。耀邦同志一贯爱护青年,强调要善于引导青年。他认为,应正确对待青年人的思想问题和意见,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不能混淆不同性质的矛盾。耀邦同志决定组织一个调查组,到这个单位将情况调查清楚。耀邦同志的决定,得到了公安部、辽宁省委和沈阳市委的大力支持。调查组住入这个工业学校,到公安部门查阅了此案的全部档案,同被拘捕的学生多次谈话,听取了学校领导意见和访问了许多教师和学生,深入了解情况。经过近一个月的调查,根据了解到的情况,调查组认为,主要是学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较簿弱,学生食堂的质量较差等问题,引起学生的不满。被认为是反革命集团成员的学生,虽有一些过激言论,但不应定性为反革命集团。经向省、市领导汇报后,有关部门改变了原来的决定,不再定为反革命集团。由于耀邦同志的关心、过问,改变了这些青年学生的命运。
耀邦同志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他一生坚持真理,光明磊落。在“四人帮”横行,耀邦同志处境十分困难的时候,我去看望他。他教导我说,不要跟人,不要跟风,要跟真理,跟马列主义真理。他还说,社论也是人写的,不要只看社论,要独立思考。当时,所谓的“两报一刊”,控制在“四人帮”手中,我知道他的教诲的含意。耀邦同志的教诲,使我看到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坚持真理,威武不屈,正气凛人的高贵品质。江青为了搞乱体育战线,打击周恩来总理,在一封内蒙运动员的信上,作了“揭开体育战线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的盖子”的批示。当时的国家体委主任王猛同志,为了应付江青,派了一个调查组去内蒙。那时,我在国家体委工作,参加了这个调查组。从内蒙回来后,我去看望没有工作的耀邦同志。他知我刚从内蒙回来,问我内蒙的情况怎样?我对当时主持内蒙工作的尤太忠同志印象很好,觉得他是抵制“四人帮”的,随口说了:“还不错”。耀邦同志以为我是说内蒙的整个形势不错,表情顿时严峻起来,不满地说“内蒙的形势真的不错?”他是容不得颠倒是非的,我赶紧将在内蒙见到的情况,如实地作了介绍,他才平静下来,谈了他的见解。爱憎分明,坚持真理,这就是耀邦同志的性格。在所谓“反击右倾翻案风”时,流传着清华大学一位同志,反映“四人帮”的爪牙迟群问题的信,是通过耀邦同志转送给邓小平同志的。我问过耀邦同志,此事是否属实?听了我的提问,耀邦同志哈哈大笑。笑过后,他告诉我,那位同志是找过他,想请他转信,但他并没有转。他对那位同志说,信不用转,送到中南海西门就行,他自己写给中央领导同志的信,就是送到那里的。他认为,给党中央写信是光明正大的事,送去就是。耀邦同志就是这样光明磊落。
耀邦同志深得侨心。广大侨务干部和许多华侨、华人、归侨、侨眷,十分怀念耀邦同志。他十分重视侨务工作,重视华侨、归侨、侨眷的作用。他主持中央书记处会议,听取侨务工作汇报,讨论侨务工作。他说:“华侨是了不起的力量,搞得好,可以变成促进四化建设、实现统一祖国、扩大海外影响、争取国际朋友的一支重要力量。侨务工作是长期的工作,是很重要的工作。”提出:“全党都要重视这项工作。不少干部,甚至中央委员、各部的部长,在认识上把华侨问题装进去没有?应当检查一下。”他批示:“一定要把各地侨办班子搞好,继续把各项政策落实好。这是一件关系很大的事,必须抓好。”“要赋予侨办落实归国华侨政策的权力。凡属这种人的政策和安排,各级党委都要听从侨办的主张和意见。”他在六年中,亲自批了一千多件要求落实政策的信件和有关情况反映,对落实政策工作作了许多指示,其中不少是关于落实侨务政策的。他要求国务院侨办召开有中央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和省、市、自治区侨务部门参加的全国落实侨务政策工作会议,专题研究进一步加快落实各项侨务政策。他主张积极解决华侨的祖屋、祖坟问题。一九八四年,他提出由中央财政连续五年,每年拿出一个亿专款,用于落实华侨私房政策。在他的主持下,中央下发了关于落实华侨私房政策文件,加快了这项工作的步伐。他听说安置在华侨农场、工厂的归国难侨生活困难后,睡不好觉,主动提出:“要办好华侨农场、工厂”、“你们要把它当作侨办的一个重要工作去做”、“你们要有一个副主任管这件事情”,同意给华侨农场免税,给华侨企业自主权。他指示“在归侨知识分子中,要加快发展一批党员”、“要继续破除对有‘海外关系’的人不敢放手使用的错误思想,大胆吸收一批新生力量”。耀邦同志同华侨的心彼此是相通的。他反对随便向华侨开口,要钱要物。在会见意大利北部地区华侨代表时说:“中央的政策是鼓励华侨为四化贡献力量,但不能在华侨身上揩油。有的干部、有的华侨家属不懂政策,总想从你们身上揩油。多数华侨并不富,爱国爱乡要量力而行,能办则办,不能办的就不办,不要怕戴大帽子,不要怕说你不爱国。有些地方政府要华侨搞捐助,搞得过分,使你们为难。国内下了几次命令,不要干这个嘛”。他在访问日本时问华侨:“家乡有没有人向你们敲竹扛啊?你们没有力量,就不要捐赠,等富了再说”。在场的华侨听到后,热烈鼓掌,他们说,总书记了解我们华侨的心。在耀邦同志的关怀下,中央和有关部门,制订了一系列加强侨务工作,落实侨务政策的文件,各级党委和政府,加强了对侨务工作的领导,广大侨务干部的积极性和华侨、归侨、侨眷的爱国爱乡热情,空前高涨,纷纷反映,侨务工作的“春天”来到了!
耀邦同志,我们永远怀念你!你的高尚品德,人格魅力,丰功伟绩,让我们永远难以忘怀。
耀邦同志的墓碑屹立在共青城富华山上,他的真正丰碑是在千秋青史中,在亿万人的心头!
2005年9月20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