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本学期孟国泰先生将“从个体出发新教育”和“三标课堂”引入我校以来,学校便掀起了一股“高快学习”的热潮,“三标课堂”将课堂归还给了学生,学生也从传统的被动接受转向主动探索。
近日,在数学课上我们学习了最短路径问题,说起最短路径自然会想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或者是“点到直线的距离最短”,可是仅有这些是解决不了问题的,还需要运用转换思想,这也就是本节内容的难点。
课堂上正当我们束手无策时,郝老师提醒道:“我们本章学习的内容是……?”“轴对称图形”,我们齐声回答道。“那么大家能想到些什么呢?”在众人眉头紧皱的思考中,一声响亮的回答打破了这片刻的宁静,“可以作对称点”,老师点了点头:“也就是说可以放在一条直线上去研究”,“噢....”大家都恍然大悟。这个问题的难点无非就是把两条不同的线段放在同一条线段上去研究,难点解决了,这题自然迎刃而解。
在做这个题时,首先是要审题,题中已知两点在一条直线同一侧,我们只需做其中一点的对称点,再用另一点连接对称点,最后用其中一点连接另一点与对称点之间线段与连线的交点,这样这题就完成了。可是真正去做的时候我又总是在最后一步连错,把需要连接的交点连成了对称点导致无法得到正确答案,这也正是我的易错点。
当这类题的情景变成过桥问题时,就要用到平移的知识了,通常题中会给出两条平行线a、b,以及位于a、b两侧的两点A、B,对于这种题,首先应作AA’与ab之间的距离相等,且A’与a的距离要小于A与a的距离,然后使AA’与ab上的两点E、F重合,最后依次连接AE、EF、FB,就得到了结果。
学会了这题之后,同样的方法解决起“羊吃草”等一系列问题也是如鱼得水,最后,我针对此节课的内容也做了一定的反思:第一,审题要认真;第二,发掘已知条件中的潜在信息;第三,多角度考虑问题,寻找不同方法。
“三标课堂”使我的主体性和创造性都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习再也不是盲目的追随,让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自主学习的快乐!我也坚信在“三标课堂”陪伴下,我们的未来必将会一片光明!
作者:张书涛(育英学校95班学生)
编辑:焦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