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ygysm123@163.com。详解看后面……本平台招聘创业型的主播与编辑,联系微信15086328452
历程文/张品 朗读/蔚源 (单独联系朗读者给你朗读诗文电话:15086328452)20年前,我5岁,农村“大锅饭”正炒得红红火火,父亲在区粮管所工作,母亲每天大清早就出工,我锁上家门,带上钥匙满寨子乱窜,从不担心家里被盗,也从没听说寨子里有偷鸡摸狗的事。秋收时节,全生产队的人每走进一块平洋洋的庄稼地就一字儿排开,犹如千军万马向前涌进,我往往背上一个小花箩跟在后面,搜寻着遗落的苞谷崽。苞谷秆很高,我很矮,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掰下一个苞谷棒子,模仿大人模样往背上的花箩里一丢,苞谷并不落在花箩里,抛出了老远。一个苞谷需反复几次才能丢得进花箩里。大人收工时,我也“收工”,回家后母亲一看,满花箩里全是火烟苞。15年前,我10岁,改革开放的春风似乎已朦胧到了山寨,寨里寨外闹腾着拐卖人口的事,沸沸扬扬,认识的和不认识的姑娘一个个不翼而飞,人们惴惴不安,诚惶诚恐。据说,人贩子把姑娘拐到江苏福建一带,几千块钱卖给当地人,当地人将姑娘关在一间阴暗的屋子里,专门供好的吃,不做事情,一年半载下来,长得又白又胖,然后杀了吃,像我们当地杀猪一样。又说,给这些姑娘吃的好饭好菜又都没有盐味,因为吃了盐以后杀来吃肉太咸。拐人卖的事走到哪里都有所闻,尤其是那些被拐卖后又逃回来的人讲述的故事更是绘声绘色,出神入画,令听者深信不疑,胆颤心寒。那时我读二年级,上学和放学要走好长一段路,担心遇上人贩子。对拐人卖和杀人吃的事,大人们没有怀疑,我也没问过老师。10年前,我15岁,涌进城里读书的农家子弟越来越多,我也转学到了县城。一次,物理老师在课堂上讲了这样两个故事:一个农村妇女带孩子到医院看病,开好药后医生说,摇浑了再吃。回到家后,孩子的母亲却把孩子摇晕了再给药吃。几年前,一个边远的乡下人来到县城,看到家家户户都挂有“葫芦”,用绳子牵着,天黑“葫芦”就亮了。乡下人回去后,也寻思着找来葫芦,牵上绳子,天渐渐黑下来,却不见葫芦亮,好生纳闷。5年前,我20岁,分配到一所边远落后的乡村小学。“下海”的浪潮似乎有所回升,而打工潮却更加猛烈地冲击着山寨,打工人数越来越多,战线越拉越长,先是青年,继而延伸到中年、老年、少年,学生流失日益严重,乃至影响到小学中年级。接着,大刊小报也纷纷报道,某某邮电局每月打工仔汇款愈十万,某某打工仔创建了某某公司,投资超亿元……一时间,起一阵“打工热”、“打工文化”。而同时,不到半岁的孩子和田地里的农活一股脑儿留给了早已“吃供养”的父母;某村寨死了人,要临近几个寨子凑合着才能抬上山。现在,我25岁,不经意间,变换了四个工作地点,被借用到县城。街市繁忙,人声鼎沸,改革开放已使这个国家级贫困县越过了温饱线,各行各业都在加快进一步改革和发展的步伐,竞争激烈。物价稳定,国泰民安,一派欣欣向荣。对工作始终投注极大的热情仍然是我的宗旨,工作之余仍然在作文,即便文章当不了饭吃,即便每月水费电费电话费“人亲”费生活费远远大于那300元工资。 点击下面阅读:【张品的诗.播音】雪(四首)【张品的诗.播音】读一位老教师【张品的诗.播音】我是教书匠(那些年的记忆)【诗歌.播音】早晨,布谷鸟在外面歌唱【乡土散文.播音】长老【诗歌.播音】雪中我为父亲写诗【散文诗.播音】老 树【散文诗.播音】枯 藤【诗歌.播音】那条山路【诗歌.播音】仰望一棵树【贵州纳雍新歌】隧道魂(你知道纳雍哪些“隧道魂”……)【散文.播音】远逝的牛影【纳雍乡土散文.播音】走进野鹿山【散文.播音】一本陪葬的书(生命之叹)【散文.播音】乡村,诗歌的惆怅与快乐【诗歌】关于大山(外一首)【散文.播音】为爱情寻找借口【散文诗.播音】遥寄父亲【张品诗歌】雪(外三首)【散文.播音】两个孩子(看了听了想大哭)【散文.播音】那间破草屋(看着听着眼泪要流……)【诗歌.播音】秋天 农人【张品诗歌】家园(五首)【散文.播音】回首沙小【张品散文诗】我把你看作兄弟(三章)【散文.播音】留个月亮过冬天【张品组诗】坐办公室(外四首)【散文诗.播音】今夜有风【散文诗.播音】远离城市【张品的散文】世纪末交割【散文诗.播音】我和我的白马奔驰在异乡【荔波美.播音】半睡半醒小七孔【散文诗.播音】高原农民【张品的散文.朗读】向往绿色【张品的散文.朗读】董地•懂地张品,男,贵州纳雍,1975年2月出生,出版诗文集《留个月亮过冬天》。朗读者蔚源,普通朗诵爱好者
历程
文/张品 朗读/蔚源
(单独联系朗读者给你朗读诗文电话:15086328452)
20年前,我5岁,农村“大锅饭”正炒得红红火火,父亲在区粮管所工作,母亲每天大清早就出工,我锁上家门,带上钥匙满寨子乱窜,从不担心家里被盗,也从没听说寨子里有偷鸡摸狗的事。秋收时节,全生产队的人每走进一块平洋洋的庄稼地就一字儿排开,犹如千军万马向前涌进,我往往背上一个小花箩跟在后面,搜寻着遗落的苞谷崽。苞谷秆很高,我很矮,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掰下一个苞谷棒子,模仿大人模样往背上的花箩里一丢,苞谷并不落在花箩里,抛出了老远。一个苞谷需反复几次才能丢得进花箩里。大人收工时,我也“收工”,回家后母亲一看,满花箩里全是火烟苞。
15年前,我10岁,改革开放的春风似乎已朦胧到了山寨,寨里寨外闹腾着拐卖人口的事,沸沸扬扬,认识的和不认识的姑娘一个个不翼而飞,人们惴惴不安,诚惶诚恐。据说,人贩子把姑娘拐到江苏福建一带,几千块钱卖给当地人,当地人将姑娘关在一间阴暗的屋子里,专门供好的吃,不做事情,一年半载下来,长得又白又胖,然后杀了吃,像我们当地杀猪一样。又说,给这些姑娘吃的好饭好菜又都没有盐味,因为吃了盐以后杀来吃肉太咸。拐人卖的事走到哪里都有所闻,尤其是那些被拐卖后又逃回来的人讲述的故事更是绘声绘色,出神入画,令听者深信不疑,胆颤心寒。那时我读二年级,上学和放学要走好长一段路,担心遇上人贩子。对拐人卖和杀人吃的事,大人们没有怀疑,我也没问过老师。
10年前,我15岁,涌进城里读书的农家子弟越来越多,我也转学到了县城。一次,物理老师在课堂上讲了这样两个故事:一个农村妇女带孩子到医院看病,开好药后医生说,摇浑了再吃。回到家后,孩子的母亲却把孩子摇晕了再给药吃。几年前,一个边远的乡下人来到县城,看到家家户户都挂有“葫芦”,用绳子牵着,天黑“葫芦”就亮了。乡下人回去后,也寻思着找来葫芦,牵上绳子,天渐渐黑下来,却不见葫芦亮,好生纳闷。
5年前,我20岁,分配到一所边远落后的乡村小学。“下海”的浪潮似乎有所回升,而打工潮却更加猛烈地冲击着山寨,打工人数越来越多,战线越拉越长,先是青年,继而延伸到中年、老年、少年,学生流失日益严重,乃至影响到小学中年级。接着,大刊小报也纷纷报道,某某邮电局每月打工仔汇款愈十万,某某打工仔创建了某某公司,投资超亿元……一时间,起一阵“打工热”、“打工文化”。而同时,不到半岁的孩子和田地里的农活一股脑儿留给了早已“吃供养”的父母;某村寨死了人,要临近几个寨子凑合着才能抬上山。
现在,我25岁,不经意间,变换了四个工作地点,被借用到县城。街市繁忙,人声鼎沸,改革开放已使这个国家级贫困县越过了温饱线,各行各业都在加快进一步改革和发展的步伐,竞争激烈。物价稳定,国泰民安,一派欣欣向荣。
对工作始终投注极大的热情仍然是我的宗旨,工作之余仍然在作文,即便文章当不了饭吃,即便每月水费电费电话费“人亲”费生活费远远大于那300元工资。
点击下面阅读:
【张品的诗.播音】雪(四首)
【张品的诗.播音】读一位老教师
【张品的诗.播音】我是教书匠(那些年的记忆)
【诗歌.播音】早晨,布谷鸟在外面歌唱
【乡土散文.播音】长老
【诗歌.播音】雪中我为父亲写诗
【散文诗.播音】老 树
【散文诗.播音】枯 藤
【诗歌.播音】那条山路
【诗歌.播音】仰望一棵树
【贵州纳雍新歌】隧道魂(你知道纳雍哪些“隧道魂”……)
【散文.播音】远逝的牛影
【纳雍乡土散文.播音】走进野鹿山
【散文.播音】一本陪葬的书(生命之叹)
【散文.播音】乡村,诗歌的惆怅与快乐
【诗歌】关于大山(外一首)
【散文.播音】为爱情寻找借口
【散文诗.播音】遥寄父亲
【张品诗歌】雪(外三首)
【散文.播音】两个孩子(看了听了想大哭)
【散文.播音】那间破草屋(看着听着眼泪要流……)
【诗歌.播音】秋天 农人
【张品诗歌】家园(五首)
【散文.播音】回首沙小
【张品散文诗】我把你看作兄弟(三章)
【散文.播音】留个月亮过冬天
【张品组诗】坐办公室(外四首)
【散文诗.播音】今夜有风
【散文诗.播音】远离城市
【张品的散文】世纪末交割
【散文诗.播音】我和我的白马奔驰在异乡
【荔波美.播音】半睡半醒小七孔
【散文诗.播音】高原农民
【张品的散文.朗读】向往绿色
【张品的散文.朗读】董地•懂地
张品,男,贵州纳雍,1975年2月出生,出版诗文集《留个月亮过冬天》。
朗读者
蔚源,普通朗诵爱好者
资料来源作者,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属于原创,如有侵权,请提醒删除。
平台:阳光与生命❶ 原创诗文艺术故事感悟梦想与你的简介相片等投稿信箱:ygysm123@163.com。7天内,5元以上赞赏的50%回馈作者。QQ群:141931320。稿费及其他合作电话:15086328452(微信)。❷ 本期编辑:南方豺狗❸ 长按右侧二维码,关注
平台:阳光与生命
❶ 原创诗文艺术故事感悟梦想与你的简介相片等投稿信箱:ygysm123@163.com。7天内,5元以上赞赏的50%回馈作者。QQ群:141931320。稿费及其他合作电话:15086328452(微信)。
❷ 本期编辑:南方豺狗❸ 长按右侧二维码,关注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