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爷读诗】
《大悲咒》
文/洛夫
我有三条鱼,一条给你,一条给他,一条留给自己。我有三把刀,一刀砍下鱼头,一刀砍下鱼尾,另一刀刮在我自己身上,带血的鳞片纷纷而落。在四月,桃花也是带血的鳞片,带血的飘泊。风雨中,野渡无人舟自转,滴溜溜地转,转出一个极大的旋涡,站在旋涡边往下看,一口好深好深的黑井,里面藏有三个人,分食三条鱼:第一个吃掉了鱼鳍,发现自己少了一只手,第二个吃掉了鱼尾,发现自己少了一条腿,第三个吃掉了鱼头,发现自己的头早已不见。五蕴皆空,大圆满,大喜悦,大慧觉。我非我,无所有,非想非非想,月落无声,雪落无声,我在万物寂灭中找到了我。我手捧桃花,我啃着鱼头,我笑,满树的桃花都在笑,我笑,海里的鱼都在笑,有的在牙缝里笑,有的在胃酸中笑。妄念未寂,尘境未空,嘴里的鱼骨吐掉还是留在喉咙里吐掉我便一无所有,那就留在喉咙里,像一切恶业留在肉身中。大悲大悲,鱼骨,血,桃花,是色亦是空。酒是黄昏时回家的一条小路,醒后通向何处女体把柳条缱绻成烟,把桃树缠绵成雾,烟消雾散却忘了归途。钱财可以买到这个世界,也连带买了它的悲情。木鱼敲破仍是木鱼,钟磬撞碎仍是钟磬,破碎的心还是心吗?福报只是深山中像暮霭一般逐渐消失的回声,起不以生,灭不以尽,尘世毕竟是可爱的,石头之宝贵全在于它的孤独,一块,两块,三块,好多好多块,都横梗在世人的心中而形成了一个大寂灭。佛言呵弃爱念,灭绝欲火,而我,鱼还是要吃的,桃花还是要恋的。我的佛是存有而非虚空,我的涅槃像一朵从万斛污泥中升起的荷花,是欲,也是禅,有多少欲便有多少禅。觉观乱心,如风动水,但涅槃不是我最后的一站,人生没有终站,只有旅程,大悲大悲,一路都是污血,骸骨,身上爬满了蛇蝎,虱子。活着一块肉,有机物加碳水化合物,死后一堆蛆,虽然不值一顾,而烦恼不来也不去,欲念不即也不离,如要涅槃,多寻烦恼,用舌舔干污血,吞食骸骨,蛇蝎与虱就让它们留在身上,与蛆同居一室,共同钻营,把我们掏空,一无所有。大悲大悲。
(浅读:林枭)《大悲咒》是佛教咒语,据说为观世音菩萨所传。洛夫的《大悲咒》写自己的感应,写出来以后,有僧人表示过抗议,但诗人对于咒语有自己的理解,有感应倒是可以庆贺的事情。诗人将内心的感应意象化,写出这篇文字,当然,我们也可以当成诗来理解。
一开始,诗人说有三条鱼,分别给你、他和我,可以看成是我们看待任何事物都是从这三个角度去看的,抽象地看,人世间的一切也都如此分成三份。诗人有三把刀,一刀砍鱼头,一刀砍鱼尾,一刀却砍在自己身上,意思为,物我本是一体的,砍鱼也就是砍自己,觉悟到最后,原来郁郁黄花无非般若法身,鱼与我法身一样,本质无二无别,甚至说,我的肉身与鱼的肉身都是这世界本体在形象上的分别反映而已。诗人由此引申出桃花也是带血的鳞片,带血的漂泊,这也是所有物均为本体所现的佛家观点。
接着诗人说黑井中藏有三个人,分食三条鱼,体现出因果报应的佛家思想,你吃下鱼鳍,自己就少了一只手,吃下鱼尾吃鱼者就少了一条腿,吃下鱼头,发现自己的头颅也消失不见。
接下来,诗人以诗的语言写出了般若性空的大道理来:“五蕴皆空,大圆满,大喜悦,大慧觉。我非我,无所有,非想非非想,月落无声,雪落无声,我在万物寂灭中找到了我。我手捧桃花,我啃着鱼头,我笑,满树的桃花都在笑,我笑,海里的鱼都在笑,有的在牙缝里笑,有的在胃酸中笑。”这一段对于具备禅宗知识和修持背景的人来说,很亲切,也很容易懂得。
顺着这个思想,诗人接下来的叙述,更是非常符合佛教大乘教义,他对于善恶、净染有着独到的理解,非常精彩,“吐掉我便一无所有,那就留在喉咙里,像一切恶业留在肉身中”。
“酒是黄昏时归家的小路”,这是洛夫曾经写过的诗句,他在这里对其进行了新的阐释,另外“荷花的升起是一种欲望,是一种禅”,也如此,喝酒以后与醒酒以后,我们对这个世界的感觉不同,但世界的本质没有改变,“木鱼敲破仍是木鱼,钟磬撞碎仍是钟磬,破碎的心还是心吗?”
诗人认为钱财能买到的世界,其实悲情,只是幻觉,诗人甚至说福报也边际效益递减,“深山中像暮霭一般逐渐消失的回声”。诗人了知世界为空,却不悲观,反而乐于认可这浑浊的尘世,一派大乘气象。“而我,鱼还是要吃的,桃花还是要恋的。我的佛是存有而非虚空,我的涅槃像一朵从万斛污泥中升起的荷花,是欲,也是禅,有多少欲便有多少禅。”诗人钟情世间,顺其自然,坦坦荡荡,无生死可了,无涅槃可期,万缘放下,任运迁流,潇洒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