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忆路遥
文‖倪双民
路遥离开我们已经28年了,路遥的文学年代似乎已经远去,现代媒体的发展使得文学的传播路径更广,文学作品的标准难于衡量。这让我不得不怀念路遥作品的清纯和其人格的伟大。
初次看到路遥的名字,大概是在1985年的春天,因一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他的《人生》。书中描绘的是一个充满矛盾纠纷而又令人惋惜的爱情故事,既没有令人皆大欢喜的美好结局,也没有像《铡美案》那样痛斩负心人之酣畅淋漓的结尾,书名定为《人生》却意味深长。在我阅读的时候曾数度落泪,一则为巧珍抱不平同时也有对高加林的怨愤。细细品味,路遥先生的高明之处在于让落魄而归的高加林并没有消沉,而是冷静地反省,发出沉痛的呻吟:“我的亲人哪……”从而感受到人生的曲折和多变。
因为喜欢而情有独钟,不论是路过书摊还是偶尔走进书店,总会特别留意路遥的书,遇到合适的也会买下来认真阅读并精心收藏。先后读过他写的《在困难的日子里》《黄叶在秋风中飘落》《惊心动魄的一幕》《早晨从中午开始》。他的每一部作品都会给人带来心灵的震撼,尤其是《平凡的世界》。记得当我捧着这本书的时候,从中也看到了自己的影子,孙少安的善良、宽厚,包容以及忍辱负重似乎就是我的经历。孙少平的坚毅和顽强,不屈服于命运的精神也正是路遥先生的真实写照。
他的作品气势恢宏,语言纯净,人物心地善良,少有极恶之人,即使偶有的反面人物其行为也能让人理解。细读他的作品总有一种哀伤凄惨之情,令人心生怜惜。《人生》中的一对有情人未成眷属,《平凡世界》里的田晓霞被洪水冲走了,少安的媳妇秀莲得了癌症,还有田润叶的婚姻也是不幸的。其实,路遥是将自己的情感以及生活不幸通过文字表露了出来:他曾爱上了一个叫林红的女人,为了让她过得更好,路遥把自己的招工指标让给了她,想让她过上更好的生活。未曾想她过上了好生活后,却恋上了别的男人,弃路遥而去,给路遥带来了精神上的打击。
在他正消沉的时候,因为一位叫林达北京女知青经常与他商量工作,路遥被林达的风度和特有的气质所吸引,二人互生好感走到了一起,并且生下了爱女路远。路遥是一个极其善良的人,因为妻子吃不惯关中的馍和饼,他就动员亲戚朋友想办法从汉中买来大米给林达做饭吃。他对女儿倾注了无限的爱,即就是在创作最关键的时候也要在元旦到来时专程回家看望女儿。他发表中篇小说《人生》以后声名大震,不断有亲戚上门求助,他从来不知拒绝。有时自己已经很困难了还要想方设法帮助所求之人。
《平凡的世界》是他的顶峰之作,1993年被授予第三届“茅盾文学奖”,同时被誉为“茅盾文学奖”上的桂冠。作品以其恢弘的气势和史诗般的品格,全景式地表现了改革时代中国城乡的社会生活和人们思想情感的巨大变迁,文中孙少安、孙少平两兄弟顽强与命运抗争的精神,让无数中国人重温了农村青年史诗般的奋斗岁月,以及质朴而深刻的黄土精神。激励着千百万有志青年开拓创新,勇往直前。
作家都是孤独的,尤其是那些有伟大成就的作家。路遥觉得:人的生活中应该有责任感,也应该有使命感。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不仅仅是为了吃点饭,穿几件衣服就准备离开。在人的生命过程中,应该尽可能的寻找一种比较充实的生活。为了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他远离城市的喧嚣,翻山越岭,跨沟涉涧,亲近自然;他进乡村、下矿井,不辞辛苦体验生活。他竭尽全力,熬夜写作,《早晨从中午开始》使得他的身体日渐衰弱。尽管如此,但路遥觉得:生活有时是会给人苦难的。一个人的一生中不可避免的会遭遇一些痛苦;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有的人用厌恶之心拒绝,有的人用善良之心化解。与其用恶心对待,不如用善良去迎接,或许,有很多时候或任何时候,对待真、善、美都应当不断坚持或永远追求。
路遥对待家庭有太多的疏忽,以致造成了自己婚姻的不幸。但在他的作品中亲情、爱情、兄弟情、师徒情,甚至陌生人的一丝帮助都能给人带来温暖和真爱。也许“一个瓷杯和一个木杯在做出来的那刻就决定了他的寿命长短,也就是在这种基因的制约下,路遥短暂的人生是光彩的,他以人格和文格的奇特魅力永存于世”,使得无数青年学子奋发向上,锐意进取。
“像牛一样劳动,像土地一样奉献”这是路遥的至理名言。生活不能等待别人来安排,要自己去争取和奋斗,而不论其结果是喜是悲。但可以慰藉的是你不枉在这世界上活一场。有这样的认识,你就会珍重生活,而不会游戏人生。《平凡的世界》告诉你我:为自己奋斗的人生是幸福的!每个人的价值都是值得关注的!尽管生命的压力都在。我还是希望人们能记住这个耀眼的名字——路遥,这位《人生》“最美奋斗者”和他的《平凡的世界》!


作者简介:倪双民,陕西商洛山中一名普通教师,求真务实之人,崇尚修身向善,对教学艺术略有研究,闲暇之时,喜好玩味文字,偶有感悟成文。有文字在平台及报刊发表,愿向文友学习,以提高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