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径文学社作品(漫漫长路)
小蜜蜂(散文)
刘克勤
王琴是名牌大学的高材生,学的是经济管理,毕业后参加公考却进了某行政单位从事文秘工作。平时写材料多,但公文写作不是她的强项,因而每次完成一篇材料的初稿后,她都要先送给本科室或邻近科室的同事们看看,听听他们的意见,待修改到自己基本满意后,再依次送科长和分管领导审阅。
毕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王琴学东西领会能力强、悟性高。半年后,她写作的笔法越来越老道,脱稿的材料大家都说比科长写的略胜一筹。然而,科长仍然对王琴送来的材料东涂西抹修改一番。虽然有些地方改得不是很恰当,但王琴每次都微笑着说声“谢谢”,一如既往很谦和地请科长批改。

(她写作的笔法越来越老道……)
这一改就是两年。
期间,曾有人为此愤愤不平,质疑科长现有的水平怎能修改王琴的材料?恐有误人子弟之嫌。
可人家王琴却说,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看材料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有各的见解。作为笔者,只有虚心听取、博采众长,才能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
正是由于王琴的谦虚勤奋和好学上进,公文写作水平实现了新的突破,成了系统内众口皆碑的“女才子”。不久,经组织考察,王琴被调任上级主管部门对口科室负责人。
这年上半年,王琴原在单位某单项工作成绩突出,要写个典型经验材料上报,并在系统工作会议上讲用推广。老科长亲自执笔,成稿后呈送上级主管部门把关审核。两天后,王琴将修改好的材料发回,科长看后给小王打电话,由衷赞赏材料改得好,质量比原稿提升了不少档次。王琴仍和往常一样谦和地说,哪里,哪里,还是科长的初稿写得好,问题抓得实,角度选得准。
后来,这篇典型材料受到了上级领导的好评,在会上讲用后引起强烈共鸣。
会后,有人曾询问王琴,你一个专业学非所用、半路出家的文秘人员,能在短时间内成为行家里手,一定有什么高招吧?王琴却摆摆手,轻描淡写地笑笑,哪有什么“招”呀,我只是将自己当作一只小蜜蜂,时常告诫自己不辞劳苦穿行花丛,广采勤酿而已。如果没有那么多老师给我指教,我是无法写出东西来的。真正的高手是那些幕后给我提供“花粉”的人哩!

(我哪有什么招呀……)
(说明:配图照片可能是林允儿。动图来源“我哪有什么招呀”-林允儿拥有世界上最美的微笑。)
轻音乐短片
推荐阅读:
点击文字打开-刘克勤作品

作者简介:刘克勤,男,汉族,出生农家子弟,湖南邵阳市直部门工作。湖南省作协会员。业余码字30余年来,散见于各级报刊作品计300余万字,先后出版《挑灯集》、《百思一得》、《启明星》个人专著3部。尤嗜短小精悍的千字文创作,既不浪费读者太多时间,又能给诸位些许启迪。
(山径文学社肖殿群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