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是一个传奇,一个从小村子走出来的传奇冠军。她奋斗的足迹深深地刻印在我的心里。 ------题记
姐姐是老大。因为是老大,她担起了很多责任。我家姊妹多,我们姐弟年龄间隔两三岁,一个个挨肩肩长大,彼此间的矛盾时有发生。父母忙于劳作,无暇顾及我们之间的小战争,只有在吵闹特别凶的时候,父亲会“理智”地以偏小斥大的方式来阻止事态的恶化。姐姐就是那个标准的“灰大头”,被父母责骂最多,担责最多,干活最多。
这里的“灰”不代表颜色,是忍辱负重挨打受气的代名词。直到如今,姐姐依然是那个为父母操心最多,考虑最多,付出最多的人。姐姐就这样一直“幸福”地当着她的老大。我们也在姐姐的庇护下幸福地长大。
百善孝为先。一次,二姐头头是道的说起姐姐的“愚孝”,无论何时,不论对错,对爸爸妈妈一百个顺从,还从各方面惯着父母,特别是父亲的坏脾气。说你作为老大,爸爸妈妈也有不对的时候,你不能凡事一味地顺从,云云······
不管我们说什么,姐姐一声不吭,也许在姐姐心目中,父母真的没错;也许姐姐是为了弥补这么多年不能陪伴父母的缺憾,反正不论我们说啥,她从不责怪父母一句,对我们也一直包容照顾。
我们姊妹相继成家立业有了孩子后,她又将爱延续给我们的孩子。特别是我,直到现在我所穿的衣服几乎都是姐姐给买,我习惯了姐姐的关爱,还老爱说达旗的衣服质量太差穿不成。女儿 的衣服从小到大她也几乎都包了,在我们心中,姐姐是温暖世界的那个人。
在所有人的眼中,姐姐是一个特别温暖平和的人。冷静、忍耐、宽容、从善、理解、换位思考、将心比心,姐姐集这些优良素养和道德风范于一身。她从不和人争执,只一心一意干自己认准的事。
如果你不是一眼看到她一米八十多魁梧挺拔的身材,你一定不会想到她是位出类拔萃的运动员。在这里,我无意炫耀姐姐作为一名成功运动员曾经获得的荣耀,只是想记录我心目中真实的姐姐。
1987年,一次偶然的机会,还在达拉特旗六中读中学的姐姐在车站送姥姥时,高挑的身材,吸引了一位伯乐的目光。此后不久,内蒙古篮球队一纸通知,直接招收姐姐去打球。半年后,姐姐又被内蒙古体工队田径铁饼教练金效宁老师选中,随后入队学习训练。
这一年,姐姐好像被彩蛋砸中,喜事连连,不久又考入中专,一边学习一边训练。四年后暨1992年9月,在全国田径锦标赛中,姐姐一举夺冠。一名土里土气的农村孩子到全国田径冠军,姐姐只用了短短四年时间。
当时,田径队教导员张焕伦老师在《内蒙古日报》发表了一篇《她从鄂尔多斯走来》,以整版篇幅详尽报道了姐姐从1988年入队,如何克服种种困难学习训练的许多事迹,其中的艰辛也许只有姐姐自己能体会。
至今,这张报纸一直被父亲珍藏着,三十年过去,报纸早已发黄,但上面的每一个字却如金子般在发光,在激励着我们努力前行,做一个努力奋斗,对社会有为的人。
之后,姐姐的成绩愈发不可收拾。1993年9月,四年一届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七届运动会”,姐姐以66.08米的惊人成绩获得铁饼冠军,打破了亚洲和全国青年女子铁饼记录,世界排名第四。
记得,那年比赛当晚,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镜头切换到全运会比赛现场,当体育国嘴宋世雄以他嘹亮激昂的语调报道说:“今天的女子铁饼冠军被内蒙姑娘曹旗摘走······”坐在电视机前的我们一家欢呼雀跃,我们的世界沸腾了!
此时此刻,我的记忆似乎又回到了二十多年前,激动,无与伦比的激动!想想,那时高兴的心情可以说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形容。第二天,当父亲走出家门与村里的乡亲偶遇,乡亲们也是奔走相告,自豪地和父亲说:“我们的大旗旗拿冠军了!”
从此,曹旗这个响亮的名字从首都北京漫过草原,漫过城市,漫过乡村,漫向黄河几字湾......全国比赛的第一块重金砸在了我的家乡——达拉特旗树林召镇靴铺窑村大坝壕社的一处农家院落,各种祝贺纷至沓来。
记得,当时内蒙古体委、发现姐姐这匹千里马的伯乐教练金导,连同记者一行很多人来到我们家祝贺,父母盛情款待。之后,领导意味深长地对父亲说有啥困难,父亲高兴地一连说了几个“没有”。
站的越高走的越远。之后,长达十余年的时间里 ,姐姐肩负内蒙古田径冲出国门,走向世界的重任,每一滴汗水都映照着她的精彩,每年的全国田径锦标赛都以佼佼者的成绩向祖国献礼。接二连三地代表国家参加了一系列国际比赛,获得了菲律宾马尼拉第十届亚洲田径锦标赛冠军、第十三届印度尼西亚亚洲田径锦标赛亚军;98年美国友好运动会第六;同年国际田联大奖赛法国林茨站第七名;欧洲田径巡回赛、99年塞维利亚世界田径锦标赛等等,2000年9月代表祖国参加了澳大利亚悉尼二十七届奥运会,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田径运动员参加奥运会第一人 。
当这些无尚的荣耀潮水般涌来,姐姐的低调让人无法理解,她不会和我们炫耀这些五彩光环给她带来的无限满足,更不会体现出来。回到家仍然是那个朴实的农家女儿,不管脏活儿累活儿,她还是抢着干,外面的精彩一点都没有影响姐姐朴实的乡土情怀。
成绩好任务重的那些年,姐姐一年只回一次家,过年那两天,我们迎接等待姐姐的归来就像迎接一场盛大的欢聚。不论经历怎样的风浪与艰难,姐姐是那种跌倒了能继续站起来的人,而且更加伟岸、挺拔。
一年,姐姐因长期超负荷的训练,导致腿部严重的静脉曲张。手术治疗时,她没告诉任何人。手术恢复很久后,才在一次回家后慢慢说起,说她手术过程全麻做了几个小时,术后是男队友把她背回了病房,说得轻描淡写。
对于妈妈来说,听到女儿手术则心疼不已,责怪女儿怎么不告诉大人!但姐姐知道,就算当时告诉了父母,爸爸妈妈也未必能抽出时间去照顾她,还得担心受怕。作为农家女儿,她知道家里一年到头,父母有忙不完的农活儿,要照顾我们姐弟一大群孩子的饮食起居,还有家里的牛、羊、猪、狗·····
姐姐体谅父母的不易来自于点点滴滴,凡是自己能承担的绝不告诉父母,面对自己的学习训练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每次写信回来,都是她什么时候报考大专并被录取了,报考本科录取了,什么时候入党了······并竭尽所能为家分忧。
结婚之前,姐姐的工资、奖金几乎全部花在了家里,我们姐弟的学费、伙食费、零花钱;家里打井、盖房子;父亲开发土地等等,但凡需要出钱的地方,姐姐就是我们的“后勤部”。
因此,在姐姐雄厚的经济支撑下,我们家逐渐过上了富裕的生活。父亲常常感叹,他的大旗对这个家的付出,常常告诫我们珍惜当下舒适生活的来之不易。
妈妈也不止一次地说,农村承包时,生产队给我家分的那一份债务,直到姐姐拿了冠军以后才彻底还清。我也依稀记得每年秋天信用社的信贷员来家催还贷款的影子。妈妈说,每年只能给人家还点利息,本金是还不上的。这大概是当时农民的真实生活。
1993年北京全运会;1997年上海全运会; 2001年广州全运会;2005年南京全运会,历经四届全运会后,姐姐从容退役。
退役后,姐姐本来可以选择一份舒适的职业,然而,她还是选择了她热爱的教练员这项富有挑战性、充满荆棘与艰辛的工作,并于2006年5月成功竞聘为内蒙古田径队铁饼组主教练,担负起内蒙古铁饼事业发展的重任。
自从当了教练以后,姐姐更忙了,一年大约有两个月左右的时间在出差,各种学习培训,带队外出比赛、训练等等,一天到晚辛苦忙碌,几乎无暇顾及自己的小家及女儿,所有的家务、孩子的教育,姐夫全承包了。
她的这种忘我的工作,换来的当然是铁饼事业的发展。她的弟子梅泽峰在2009年第十一届济南全运会获得男子铁饼第五;她的队员姜凤晶,在今年2021年的第十四届西安全运会上,为内蒙古队挣得了女子铁饼第五名。
姐姐是内蒙古田径的希望,更是家族的骄傲,我为有这样的姐姐而自豪!愿姐姐青春不老,继续为内蒙古田径运动增光添彩创造辉煌!
(沙舟老师郑重推荐)
曹霞:内蒙古达拉特旗第七小学教师。业余喜欢写点随笔。文笔有限,只是喜欢。
“全国主播、文学作品乡情乡韵杯”大赛https://m.booea.com/news/s_23109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