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诗词与党史(71)
江城子•日坛
作者:虎跳峡 月亮泉
诵读:月亮泉
静幽趣雅碧林间。
路蜿蜒,
倚亭栏。
鱼跃莺飞,
雪鹤啸长天。
观日清晖携壁画,
曲水绿,
柳含烟。
参天古木盛牡丹。
谒神坛,
敬朱炎。
樱海缠绵,
信步玉馨园。
翠柏苍松陪烈骨,
惜马骏,
正华年。
“朱炎”为太阳别称,杜甫《雨》诗句:“白谷变气候,朱炎安在哉。”
日坛,又名朝(cháo)日坛,原为明清两代帝王春分祭祀大明之神“太阳”的处所。1843年后,祭祀礼仪荒废,护坛人员裁撤,失管、失修,建筑破败。新中国成立后辟为公园。
1968年4月,周总理视察日坛说:“太荒凉了,一定要把日坛公园建设好。”7月,总理再次视察。经修建,1969年开始接待游人。1972年,在总理倡议下,园内栽种日本人民赠送的大山樱花180株。80年代起,公园再次进行了建设和古建筑保护性修缮。面积扩大到20.62万平方米,其中水域4700平方米、绿地17.76万平方米,有古建筑10357平方米、古树44株。园内主要景观还有:园坛、朝日坛祭台、清晖观日、祭日壁画、曲池胜春、玉馨园、牡丹园、具服殿等。
1995年,投资200多万元修缮马骏烈士墓,使之成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马骏(1895——1928),吉林宁安人。回族。五四运动时任天津学联副会长兼执行部长,并和周恩来等发起组织觉悟社。1921年入党。五卅运动时,任吉林后援会会长。1927年,任中共北京市委书记兼组织部长。后被张作霖逮捕,在北京就义,年33岁。葬于日坛公园内。1951年北京市政府隆重公祭并重修其墓。墓碑由郭沫若题书。1987年再次重修,墓碑由邓颖超题写。马骏夫人杨秀蓉的遗骨同时移葬于东侧。
2011年起,日坛恢复了“祭日典仪”。现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5年2月2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