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的留守儿童们
农村见闻之三
文俊发(甘肃)

人生长在那里始终记忆和挚爱着那里,到老如此,虽经沧桑岁月洗礼,仍历久弥新,魂牵梦绕,挥之不去!
我就一直眷恋着生我养我的故乡。虽少年青春今已老,风华己去两鬓斑,但故乡的山水田园记忆犹新,儿时的青葱岁月萦绕心头。故乡是我放飞梦想的原点,实现抱负的摇篮!少年壮志不言愁,十年寒窗励笃志,风华正茂的我胸怀凌云壮志,满腔报国热血!每当回忆青少年激情燃烧的岁月,仍觉青春永驻,心潮澎湃,鹤发童志,壮心不已!
树高千丈 落叶归根。现在年过华甲思乡之情更加浓烈,经常回老家看看,看到新农村面貌日新月异,乡村振兴突飞猛进!全部告别了穴居数百年的窑洞,迁入了宽敞明亮的新楼房。和乡亲们谈天说地犹为知心亲切,大家牵挂心头最多的话题,始终是留守儿童们,因为儿童是家庭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
由于现在青壮年男女都打工去了,留守农村的只剩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和儿童们,坚守着老家的根,承载着农村的未来和希望……
好多打工族在城市和县镇买了房子,把孩子转到城镇去上学,寻求了良好的教学资源环境。随着消费水平不断提高和生育观念的转变,农村生源逐年锐减,七八个教师教六七个学生很普遍。教育部门为了便于管理,不断整合教育资源,把六七个原生产队的三年制小学兼并在一个六年制学校。原来各小组校舍人去房空,往日的歌声、笑声、读书声消声匿迹,有的校舍卖给村民成了住宅,有的成了组上的办公室。有些房顶瓦片残败零落,门窗斑驳失色,玻璃荡然无存,围墙残垣倒塌,满院荒草,一片潇条……
由于学校的整合兼并,导致孩子们舍近求远上学不便,每天家长只得接送五六趟,而且留在农村的孩子们大都家庭比较贫困,农村活路千头万绪,接送更增添了老人们的负担。爷爷奶奶隔代最亲,把孙子们视若掌上明珠,心尖之肉,百般宠爱。孩子父母千里之外打工,忙碌赚钱,上了白班加夜班,对孩子爱莫能助,难于管教,手机视频,两头流泪!孩子和父母长期不能谋面,使失爱的孩子幼小的心灵始终失落缺撼。因此造成孩子们性格内向孤僻,不善交际,丧失活泼快乐的天赋。放学回家后,虽然爷爷奶奶百般疼爱,零食一大堆,奶奶千方百计变花样给做美食,但孩子们食不甘味,思念父母之心端碗生情,再美味的饭菜都含着忧伤下咽,愁眉不展,闷闷不乐,爷爷奶奶看在眼里,痛在心中,无话劝慰。这样的生活给孩子幼小的心灵印上了难以抹去的阴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伴随着他们成长,影响着他们的学习生活,导致个别孩子不思上进,提早辍学去打工了,个别孩子心理变态,步入犯罪雷池,给社会、家庭造成危害。
学校是育人的天地,校园是儿童的摇篮;老师是 辛勤的园丁,是人类灵魂工程师,像蜡烛一样燃烧着自己,照亮着别人,传道授业解惑,用自己的知识点亮每个孩子心灯!只有到了学校,孩子们才能释放自己的郁闷,张扬自己的个性,放飞自己的灵魂,激发稚嫩心灵,绽放少年灿烂,充实自己知识,开启智慧闸门,把对父母的思念和一切烦恼抛在九霄云外!书声朗朗,歌声飞扬,心情激越,快乐无比!

要让红旗飘万代,重在培养下一代。但现实严重影响着留守儿童的教育和成长。虽然国家大力发展九年义务教育,但现状和政府初衷仍有差距……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典百年宏基,育一代英才!农村儿童的成长教育,还需家庭、学校、社会高度关注,密切配合,共同努力,使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发愤努力读书,迈向阳光灿烂的未来,担当起中华复兴的伟大重任!
学校,要整合方便留守儿童就近读书,制约本地适龄儿童的上学外流。家长,要合理计划保证自己的孩子不继续留守心悲情冷,没有心思苦功读书,使智力投资失败影响他们的人生!
回家吧,留守儿童的父母们!


文俊发,甘肃省正宁县人,年过花甲,热爱文学,笔耕勤奋,有作品在平台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