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世界大同文化传媒】由三木秉凤先生创建。三木秉凤本名周凤森,1968年生,山东潍坊营里人,专业法律,道学、哲学、文学、世界古典哲学,是战略学爱好者。
在中央十九大精神的指引下,为传承经典文化,延续中华文脉,提升民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三木秉凤团队于2017年 2月正式创建了【世界大同文化传媒】这支网络文化队伍。该团队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初衷,与中央同频,与民族共振,以文化自信促文化复兴,以文化复兴促文化繁荣,以文化繁荣促文化大同,以文化大同促世界大同。
自建队以来,不断吸引全国各地共识之士加入团队,现已有二十多位主编老师,文章发布于新华网、搜狐网、腾讯微博、新浪微博、都市头条等多家媒体。在此欢迎全国各界有识之士自愿加入,为这支文化队伍发展壮大,为中华文化光耀四方一起努力奋斗。
三木秉凤先生微信号:www1836307207。

主编:希望之梦
微信:yangrrong123
邮箱:1628586637@qq.com
编辑制作:烟雨蒙蒙(李安洁)

心语:愿与大同文化事业荣辱与共,传播大同文化事业是我的责任与义务,因为我是大同文化事业团队成员的一分子。
【个人简历】
烟雨蒙蒙(李安洁)生于1959年10月末已退休,黑龙江牡丹江人
喜欢狂热在文字的海洋里,遨游搏击。从2017以来曾经在多家平台发文1000多篇左右,热衷喜欢散文、诗歌、随笔、微说、小说等练笔泼墨,曾经多次荣获多家微平台参赛获奖荣誉。
热爱生活,爱旅游。最大的缺点,想事简单,太直性了。优点善良正直讲义气的我,有一颗感恩的心。
2021年3月26日





《灵魂寄语》 75

文/三木秉凤

岁月梭梭,梦醒迟迟,在时空组成的生命隧道里,年轮坎坎堆于面庞,我们消耗掉什么?又收获着什么? 约十年前偶尔读懂一本古文译著,古文之魅力牵引我自此甘于其中且乐而不疲,虽无丰如日月之晖,却也收得星光无限,这就是文化的烙印的古情再现。

然而日复一日的寒窗生涯又让我品懂古代文人的艰辛。记得西方人在讨论幸福的时候有两个标准予以衡平,一是物质生活丰衣足食,二是精神生活健康昂扬,此之要求我们的生存底线不仅躯体知足,还须灵魂饱满。灵魂是什么?没有人真正能用文字来概念它!它是心性的灵显,不立文字只能靠悟,因为文字很难描绘无形无相的东西。
宇宙自然其实依靠平衡来维持一种相对秩序,在身心之间即灵体之间我们也追求着一种动态平衡,物质与精神相得益彰方能快乐无比,逍遥天下。因为人若没有灵魂,那么躯体就是行尸走肉,人若离开躯体,那么没有正确导引的灵魂犹如孤魂野鬼,游离于茫然之中。人往往都知道去细心保养自己的身体,却不知道拿什么去喂养我们的灵魂?灵魂需要什么?精神食粮之支柱文化!

什么是文化?文以载道从而大化天下!唯有文化才能滋润灵魂,其它别无可择。当今世界分布着三大文化区即基督文化、伊斯兰文化、儒释道合一的东方文化,如果将文化按其深浅来分,又包括宗教性文化、哲学性文化、社会性文化。 东方文化是世界上最丰富多彩的文化,它将宗教、哲学、社会高度合一,混而不乱,融而不统。这是大唐雄风用包容吸收的心胸为世界作出的超凡贡献。东方文化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以其它外来文化为补充,将中国古老的政治、经济、军事、医学等道理分合有序从而形成门类齐全的东方文化大舞台。
那么中国传统文化包括什么?观点不一。当前社会主流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以儒家文化为核心并将道家、佛家、法家等文化融入其中。这是中国文化的主流认识,对此我一直持不同固见。我们知道儒家文化创始于约二千年前的孔孟时代,自伏羲画卦盘古开天以来的文明长河中影响中国很短!而中华文明却至少文字记载达五千年历史了,孔孟时代之前的几千年里流传于世的文化传统才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真正鼻祖!在两千三百年前的诸子百家时代,大家共捧易经为百经之首百家之源,对此我依然赞同先秦诸子们的观点即太极文化才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与基础。 回首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华文化星光灿烂的时代,各种宗派如雨后春笋萌芽般遍野竞发如儒、墨、道、法、名、杂、农、阴阳、纵横、小说等,但大家公推易经文化为其根系文化,而这些三教九流枝派分系文化不过是太极文化的花果枝叶罢了。
自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将文化大革命中横扫掉的“牛鬼蛇神”重新审视,这就有了当今的“国学”之热,然这个字对于历史来讲很不恰当!什么是“国学”?中国自古至今建立过若干国家,仅仅东汉之后南北朝时期就有五胡十六国!谁代表“国学”精粹?周朝时期中国有上百个诸侯国,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文化如梦辞,鲁礼,郑乐等等。所以今人用国学一词来代替中国传统文化,在逻辑上是极不严谨的用词。

文明之史亦是文化之轨,无论如何文化是宇宙大道在历史文明中的体现,文化承载的都是大“道”之理。我们应当给自己的灵魂喂养些什么?唯有文化蕴含之妙理!因为文化中包含着大道思想,而这些“道理”是自然规律的社会体现。诸子百家不管王道、兵道、商道也包括儒家的人伦之道等皆由此而生矣。 当我们阴性物质生命丰富多彩时,太极中的阳性灵魂却倍感饥渴!灵魂需要文以道化之,古之修心就是修出灵魂的高度而不是知识的宽度,因为知识不过术几而耳。心以“道”为修,身以“术”为养,文化与知识仅仅此异便可见一斑。大千世界,阴阳相和则万物生,身心合和则社会和谐,当我们无穷无尽乐逐于名利果实时不妨给灵魂留出一芳净土去自发开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