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
洛河上要修大桥了!这消息像春风,一下子传遍了洛宁城乡。从上级传来可靠信息,洛河南岸熊耳山脉的金山庙一带被部队选中,要建陆基导弹基地,大量物资必须横跨洛河运输,大桥工程由解放军总参后勤部提供钢材、木材、水泥,水电部第十一工程局支援机械设备并主体施工,地方方面负责全面协调组织施工,并安排配套引桥、沿线扩宽等土建工程。
多少年来的梦寐期盼就要变成现实了,洛宁人民欢欣鼓舞,当时的洛宁县革命委员会,成立了以原峰主任为指挥长的指挥部,调动全县各个职能部门,全力以赴予以配合,动员各乡镇派出精兵强将,举全县之力打好这场攻坚战。

一九七零年十月,洛河大桥在陈宋威风大鼓声中破土动工。位于新城南两公里处的洛河滩工地上,一辆辆解放牌汽车,把解放军总参后勤部提供的钢筋、木材、水泥从宜阳火车站陆续转运往工地。水电部第十一工程局的机械设备和工程技术人员及专业施工的能工巧匠队伍,也从故县水库建设工地,一批批转移到大桥施工现场。充分利用枯水季节窗口期,在当地民工的有力配合下,克服困难,挖坑支模,下钢筋笼,浇筑水泥浆,白天黑夜连轴转,首先把十七座巨型桥墩蕻托出地面。同时,在河滩平整地面,就地展开钢筋水泥构件的预制。因为大桥设计为新型双曲拱结构,各种式样的预制件木模从灵巧的木工师傅手中拼接成型,一件件运出木工车间。钢筋工在木模中,把截好的钢筋按图纸要求挽扎焊接。在机器轰鸣声中,浇筑工人用科学配比的砂石水泥砂浆浇填、震荡成型。一排排、一摞摞达标合格的钢筋水泥预制构件,摆满了工地。脚手架拔地而起,密密麻麻地从南到北筑起一道长城。由桥墩支撑承重的四根十八组,跨度二十米弧形龙骨曲架,从两端桥墩分别开始浇筑,到中间顺利合拢。预制水泥构件派上了用场,号子声中,弧形预制件一块块腾空吊拽而起,在技术工人巧妙的安排下,像搭积木似的安全就位。由大型龙骨曲架和小型弧形预制件组成的双曲拱构架,在架桥工匠夏战酷暑、冬舞风雪、节假不停、夜以继日的奋战中,渐成雏形。设计师们又在大龙骨曲架上券筑中空门洞,借以减轻大桥总重,既节约材料又节省人工。上校水平,托承桥面。架设壳子模板,铺扎钢筋框架,浇灌三合砂浆,预留伸缩缝隙。一段段、一节节,逐渐合拢,南北贯通。巍巍大桥,拔地而起。啊,向智慧的设计师们致敬!向艰苦奋斗的工匠们致敬!

一九七一年底,秋庄稼刚刚拾掇到家,各公社立即组织群众进驻引桥土石方建筑工地。他们推着独轮车、拉着架子车、开着四轮拖拉机,带着䦆头、铁锨、箩头、扁担,挑着简单的铺盖卷,浩浩荡荡地开进了工地。以公社为单位,把南北引桥按工程量分段施工,从两端高崖处取土,运往指定位置堆高。一场堆筑引桥路基的人民战争展开了,近万人马摆布在数平方公里的洛河滩上。在这里,人如蝼蚁,车若甲虫,从最原始时代用的扁担、箩头筐到现代化的推土机、拖拉机,同台竞技;四人举抬的木夯与有着一人多高滚筒的压路机,各展风骚。整个架桥工地,红旗猎猎,卷风舞霜;喇叭声声,红歌高扬;机械轰鸣,人喊马嘶;忙碌而有序,繁杂而循章;白日似千军万马鏖战沙场,夜晚灯火通明与星月争辉;好一幅战天斗地的壮丽画卷!只有在毛泽东时代才可能出现“发动人民群众,大打人民战争”的宏大场面,至今回想起来,还情不自禁地热血沸腾,热泪盈眶。
一九七三年三月,洛宁县第一座洛河大桥建成通车了!十八孔连拱,沟通南北交通。大桥全长四百三十一点三米,宽敞的双车道桥面净宽七米,两边各设七十五公分人行道。白天车水马龙行人如鲫,夜晚三十六盏路灯光芒四射。在平镜般的洛河水面映衬下,十八孔彩虹般的双曲拱大桥宛若“长虹卧波”,故其名曰:长虹大桥!
“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我这个六六届的高中回乡知青,有幸赶上这一难得机遇,经受了一次涅槃洗礼。在这里,我曾干过木工、架子工、电焊工,熬过透明夜,磕碰流过血,推过架子车,也开过推土机,跟着技术员学会了看图纸,跟着农民工认识了《愚公移山》中“畚箕运至渤海之尾”的古老运土工具——畚箕。一次,坐着孙女驾驶的小车经过长虹大桥,我曾晃着脑袋无不骄傲地说:“修这桥我曾出过力......”

四
特别值得一提地是,南接洛宁工业园区、北连县城中心翔悟路的伶伦大桥,是2020年新建的洛河景观桥。设计新颖,美观大方,是当代桥梁艺术景观在洛宁小县城的体现。今有我的老同事、洛宁才子杜朝阳老师撰写的《伶伦大桥赋》为证:
巍巍熊耳,迤逦连绵。洛水清而安澜,绿竹翠而参天。一桥飞架南北,通途便达两岸。桥塔耸立似竹管,缆索斜拉如琴弦。北毗新都汇,壤衔福宁新路;南邻中医院,紧接新宁大道;直通绿竹风情游园,连达金门竹韵山庄。追赋黄帝朝閣之乐官,和韵洛书仓颉之二桥,美其名曰——伶伦大桥。
予观夫此桥盛状,气势恢宏,高超精湛。利交通,览丽景,洛水泱泱,气象万千,此伶伦桥之大观也。每每晨曦初见,漫步滨河公园,信目览景摄胜,定格醉美瞬间。霞光熹微,伶伦桥婀娜多姿,仿若琴瑟古筝屹立两岸之间;夏风飒爽,伶伦桥胴体娇柔,犹如蹁跹少女亭立洛水之畔。其蔚为大观兮,势如长虹,雄立水岸!其宏伟挺拔兮,壮美绮丽,艺术超凡!其设计新颖兮,超越时空,非同一般!其寓意博奥兮,彰显文明,伶伦制管!彰河洛文化之魂,扬华夏文明之源。雄哉,伶伦桥!美哉,洛河岸!

至若夜幕降帷,滨河水岸,灯光璀璨,繁星点点;远眺伶伦大桥,殊立云汉,虹光耀眼,彩灯闪闪。宛若一条彩带,横飘两岸,俨然一幅动画,凌空镶嵌。犹如艺术精品,凌驾于碧波之巅;恰是竖琴横笛,弹奏出最美乐章。水中倒影,相眏生辉;身临其境,融入画面;思绪荡激,感慨万千。赏旋欣喜,为之震撼;心潮澎湃,浮想联翩;搦管疾书,谨叙墨翰。篇中抒余兴,感慨寄诗言:
横空出世伶伦桥,崤山洛水风光饶。
滨河水畔赏花木,景观桥上听波涛。
鸟语花香游园路,山清水秀天地娇。
华夏文明始河洛,河图洛书领风骚。
伶伦景观桥是由县水利局主持修建的。我虽未亲自参与,但却是亲眼所见,因为坚持常年在环境优美的滨河公园散步、打拳、听唱戏,时常到施工现场徜徉、观看。刚好那段时间,水利局邀请我们几个老学究编纂《洛宁水利志》,水利局新办公楼就在洛河沿边,更有机会能天天看着大桥施工。架设大桥梁架的那几天,城乡早有消息灵通人士闻讯赶来看稀罕,我也联络了一帮退休的发烧友挤站在人群之中。更有好奇者纷纷举起相机、手机,扎起架势,准备录像,想来个现场直播,抓拍难得的瞬间。但只见有着许多轮子的拖车,把预制好的五十米长的钢筋混凝土梁架,顺着引桥缓缓拖入架桥机;架桥机伸出长长的钢臂,横跨在两座桥墩之上,吊挂着梁架构件徐徐向前移动,在技术工人巧妙的导引下,轻稳落放在桥墩之上;然后,再进行架设下一栋作业。直惊得围观的吃瓜群众目瞪口呆,半晌回不过劲儿来。纷纷议论说:“乖乖!这家伙力气真大,比咱们当年修长虹桥时,担子挑、小车推,可强多了”。“好汉不提当年勇,如今都到啥年月了?今非昔比,鸟枪换炮,全部机械化啦”!“有肉叫这些技术工人吃了,真不亏”!“哈,这算点啥,小菜一碟!你们到云南、贵州看看,人家架桥那摊场、那架势,那才叫个棒哩”!“啧啧,港珠澳跨海大桥几十公里长,硬是在无风三尺浪的伶仃洋上把香港、澳门、珠海三地联在了一起,世界上哪个国家不佩服得五腑投地”?怪不得外国大鼻子称中国基建工人为“建筑狂魔”,从这区区的伶伦架桥工地,就可管窥全豹之一斑。向智慧、英雄的基建工人们致敬!

五
改革开放,国运昌盛,经济腾飞,百业俱兴。富起来的人民群众秉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宗旨,重整山河,美化环境。疏浚洛河河道,规筑宽阔堤岸;鼓起四级拦河橡皮坝,洰成平湖潋滟阔水面。修建滨河公园,植树栽花种草;亭台洗厕间或有,健身器材设置全;灯光球场围丝网,长方歌台环半圆;步道笔直,屈路弯弯,曲径通幽处,别有异洞天。沿河修建宽敞的滨河大道,从洛阳往西一直通达龙头山根。洛宁境内,亦先后架起七座桥梁,沟通了南北交通,方便了两岸百姓。

龙头山下,凌空高架的是洛(阳)卢(氏)高速公路大桥。一排排高耸的矩形桥墩,托举起四车道现代化高速公路,像一条腾云驾雾的巨龙,穿越熊耳山的崇山峻岭,一路向西,和三门峡至卢氏高速联通。
高速公路大桥脚下的洛书大桥,南衔兴华峪口,北接“洛出书处”的重镇长水。是洛宁盆地最西端安虎路必经的通衢要道,也是著名的兴华竹子、香菇等土特产的主要出路。
一高一低两座大桥,姊妹联袂,交相辉映,堪称一道靓丽风景。
孟村峪口的马店大桥,是洛(阳)栾(川)公路、洛(阳)卢(氏)高速公路西出口、洛宁三大金矿、两大冶炼厂与外界连通的咽喉要道,同时也是景阳镇经济振兴的交通命脉。

县城西南的“长虹大桥”,亦今非昔比,面目一新。在原桥址上并板平行修建了两座新桥,二零一二年五月开工,翌年十一月通车,长四百八十一点二米,宽二十七米,南北分流,各走一桥。县城西南出口处交通拥挤的症结迎刃而解。
县城正对的伶伦景观大桥,凌空独立的巨型索柱,尤其鹤立鸡群,独领风骚。是城乡百姓休闲健身、观光娱乐的绝佳去处。
县城东南出口新建的王协仓颉大桥,二零一二年初开工,十二月底通车,长四百八十九米、宽十五米,双向四车道,两边各设两米宽人行道,路灯设计新颖别致,护栏花池内的鲜花,向南来北往的车水马龙频展笑颜。是国家投资数亿元的熊耳山莲花顶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所需物资运输的交通要道。

站在王协仓颉大桥上往东看,不远处是洛(阳)卢(氏)高速公路洛宁境内的东桥,宛若一条蜿蜒长蛇打斜横跨洛河。像甲虫的轿车、天牛虫似的载重卡车,成群结队在桥上爬行。东达洛阳和四通八达的全国高速公路网联通。
根据洛宁县城规划图,王范回族镇对面的洛河上,计划再修建一座桥,名曰“民族大桥”。须待时日,破土动工,人们额首期盼。
八虹通衢高悬低卧于洛水之上,或雄姿英发,或古朴典雅,在晨曦、夜色映衬下仪态万千。不管风吹雨淋,无论酷暑严寒,总是默默无闻地为来往行人、车辆提供通便。
纵观洛宁境内,洛河之上的建桥史,就是一部活生生的洛宁人民战天斗地、重整山河的奋斗史。革命,就是改变命运。在这里没有神仙上帝,只能靠我们自己。

人的一生 就像一部小说,在波澜壮阔的时代背景下,徐徐展开跌宕起伏、曲折绮丽的故事情节。我们“老三届”这一代人,生在动荡中,长在新中国,虽然改朝换代时的兴农会、搞土改,我们尚在襁褓之中没赶上趟,但改变亿万农民命运的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集体农庄、人民公社等运动,仍然记忆犹新。史无前例的“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运动,我们是“运动员”,上山下乡,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我们是“当事人”。平整土地修梯田,填沟筑坝建水库,我们是“壮劳力”,开路架桥盖高楼,我们是“主力军”。亲历的改革开放几十年,祖国建设驶入快车道,用突飞猛进、日新月异、蒸蒸日上来形容犹不为过。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重新安排祖国大好山河,中华民族复兴大业,祖国傲然屹立于世界东方,我们是创造者、亲历者、见证者!
啊,洛河桥,你从无到有,从唯一到七、八,从结实实用到靓丽景观,一步一步迈着坚实的步伐向洛宁走来。带来温饱、小康,带来微笑、和谐,并将带着幸福、富裕,带着强盛、期望,走向更加光辉灿烂的未来!(完)

作者简介:杨小沪,男,洛宁县景阳镇人,1947年生,中教一级教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