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浓浓家书情/作者/伊茂健】
精华热点
一九六二年,自从哥哥到海阳海军部队服兵役后,我父亲就与哥哥的书信往来不断。我父亲为孩子们每写一封信,总是郑重其事极其认真的书写,从不马虎了。 父亲写信是用毛笔小楷写在宣纸上的,他写的第一遍信是草稿,他拿着草稿到本队的老教师忠老师家里,经忠老师句斟字酌的修改后,再回家工工整整地誊写在另一张宣纸上,反复读几遍,觉得流畅通顺了后才放心地把信寄出。 父亲每次收到哥哥的回信后,他总是把我们全家人聚集到一起,大声地读给我们听,每当我们听到哥哥被评为五好战士、立功入党的喜讯时,我们全家人都漾溢着满脸的笑容,外出走路也挺直了腰杆。我天天盼望着父亲能读哥哥的信,天天盼望着哥哥在部队有立功受奖的喜讯传来。父亲读哥哥书信的时刻,那是我们全家人比过盛大节日还会幸福快乐的时光!
以后,三哥在东营当了石油工人,我在徐州贾旺服兵役后,父亲还是一如继往地郑重其事地经常给我们兄弟俩写信。虽然信上的内容不是太多,都是叮嘱我"服从领导""练好本领报效祖国""注意身体健康""十分想念"……之类的话语,但是,我每读一个字、一句话,都会使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想起了我那魂牵梦绕的家乡、亲人,我望眼欲穿,热泪盈眶!我下决心:如在国家需要时,以自己的三尺男儿之身,不惜赴汤蹈火,英勇杀敌,为国捐躯,保卫祖国的万里河山,保卫亲人们安宁幸福的生活!
以后,我找了对象,有了家庭,养育了子女,孩子们又在四处奔波求学,我与孩子们的书信又是往来不断。 大女儿在本市读师范隔家近,每周都回家与父母团聚。但是,儿子在A城市读书,小女儿在E城市求学,TA们半年六个月的才与我们当父母的见上一次面,我与妻子对子女们的思念之情,只有寄托在与孩子们的书信往来上才能实现。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是没有电话可打的。一是经济条件不允许,其次是在乡村生活特别的不方便。如果家里有特别要急的事须通知在外读书的孩子们,也只能到镇政府驻地新城邮电局打长途电话。我曾去打了一次长途电话,结果打了半个小时,得到的结果却是一直占线打不通。因此,写信就是我与孩子们联系的唯一途径。
每隔十天半月的,我想孩子们时,就抽时间给TA们写信。做父母的总是对TA们不放心,主要叮嘱TA们在生活上要自理、交友要慎重、学习要刻苦、珍惜时间、自觉自律……诸方面注意的问题。我对孩子们每写一封信,也像父亲那样,先打一遍草,在草稿上反复修改、默默诵读通顺后再誊写在信纸上。我与妻子对子女们的思念之情全部倾注在了这三五张信笺之上。我尽管是在信笺上洋洋洒洒地写了千言万语,还是觉得心里有万般的迁挂未曾倾泻而出。 当我把家书寄出的那一瞬间,期盼孩子们回信的心情就时刻悬在心。 那时候新城邮电局的邮递员是小陈,他骑着一辆绿色的自行车,鼓鼓囊囊绿色的车褡子里与车后的绿色的包里塞满了报纸和书信,他无论刮风下雨还是寒冬盛夏,都会准时无误地把书信报刊送到我们邢家学校。 每当我坐在办公室里,只要听到他那熟悉的自行车"叮铃铃叮铃铃"的响声,未见人影就知道是邮电局的邮递员小陈来到了,我从椅子上跳起来跑出办公室就去迎着小陈,习惯上我与小陈相距七八步时,就会见到小陈右手上对我高高地举起的信封,在那一霎那,我的心里就乐开了花。如果见到小陈的右手在半空中来回摆动,我就会失望的呆楞楞地返回办公室,坐在办公桌前胡思乱想地掐指算着孩子们该回信的日子!出门在外的孩子们时刻牵挂着父母的心!
我的儿女们还真是孝顺,提笔先问"爷爷、父母好",结尾时又"祝爷爷、父母身体健康,心情愉快"……,TA们在学校里有什么活动,自己心里有什么打算,交了几个知心的朋友,学校里有几台电脑,在学校里如何节约着花钱,……,都会毫无保留地与我交流分享。我把孩子们的信给妻子读了一遍又一遍,每读一次,我都觉得阵阵暖流涌上心房。是啊,祖国的未来在少年,家庭的未来在子女,看着孩子们健康地成长,我与妻子沉浸在无比的幸福快乐中 ! 如今孩子们大了,好像天真稚气没有了,不如学生时期畅所欲言了。 家庭有了孩子就有了欢乐,家庭有了孩子就有了责任,家庭有了孩子就有了希望!子女们不在身边的日子总觉的饭菜无味、日月无光! 孩子们的每一封信,都是对家庭的爱,都是对父母的无限绻恋,都是一颗金子般的心。我与妻子读过无数遍后,我总是把每一封信都珍藏起来,做为家里的精神财富,保留至今。
自从有了智能手机后,和孩子们交流就方便的多了,心里有什么给孩子们说的,用微信就能表达清楚了。只不过现在青年人生活节奏太快了,一天到晚总是忙个不停,我在给孩子们发微信时,写长了怕影响孩子们宝贵的时间,写短了又意犹未尽,有时候处于左右为难的境。 我还是怀念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九十年代,亲人们那鸿雁传书的年代。她解除了亲人们那昼夜相互思念的煎熬之苦,她给予了我数不清的欢乐时光。 尽管日月飞逝无情,时过境迁,人寿增添,那带着墨香的封封家书,似无价之宝似的永远珍藏在我的心里! 尽管亲人们各有工作要务在身,还是要抽出时间来去互相沟通关心。那一句句温馨地祝福,充分体现了为人子女的孝心!
作者简介:伊茂健。山东省淄博市桓台县人。人民教师。现已退休。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