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汽运公司机关风云录
1976年,我刚进入的芜湖汽运公司机关科室机构庞大,有经理书记室、宣传科、组干科、机关支部、保卫科、工会、办公室、机务科、劳资科、计划科、财务科、票证室、运调科、安全科、材料科、包括油库,卫生室、招待所机关干部约百余人。平均年龄均在50岁左右。全公司有建国前干部和工人90余人。基本就和政府机关一样的工作作风。按部就班,上班签到,每周三下午政治学习。所在的办公楼是砖木结构,全部是木地板,一早上班就拖把拖地,公共楼梯部分还专门由清洁工打扫,冬天,每个办公室都有煤炉,每天早上要起煤炉。有无烟煤供应,房间很暖和。各个办公室都可以根据需要订阅报刊。
我刚到公司的时候,正是毛主席去世的悼念期间。机关有一台电视机,单独在一间办公室内,是由宣传科和工会掌握钥匙。可是这个电视室居然传说过一段风流韵事。一次中午,李纪萱付经理和财务科某女士两人躲藏在内,并且将门反锁。想看电视的葛经理的小儿子要了工会的钥匙准备开门,见门打不开,工会沈基珍也感到蹊跷,在她支持下,小四子即从摇头窗翻越入内,一对鸳鸯怎么也没有想到中午会有人强行进入室内,搅乱他们的好事。小四子跳入之时,李纪萱立即夺门而出,而女士躲在墙角黑暗处,此时的沈基珍亲眼见到在举国上下哀悼伟大领袖逝世这个非常时期,竟然有人会在专门为大家观看电视室内,作如此腐化之事。是她不能容忍的,于是找公司主要领导汇报,然而却被摆在一边冷处理。每次在开会学习她总要很气愤地数落一番。李纪萱副经理很像外国人,据说他是英国混血儿,极其聪明,文字很好,为人圆滑。之后他自己活动调到航运局任副局长。还有一件怪事,有一次一个驾驶员嘴里骂骂咧咧地进入公司机关办公室来,机关各科室就如同旋风一样立即关起办公室的房门,紧锁不开。他们告诉我这个人是广德驾驶员,有精神病,一直要求调回芜湖,没有同意,于是到机关来就到各个办公室拿报纸,他一来就是将所有的报纸一卷而走,说是卖报纸过日子。还有一个就是车管所所长刘甫的老婆也是精神病,每次到机关来就要平反,带个包,包里一堆文字材料证件文件,逢人就说见人就讲,不得安宁。她主要去财务科诉说。大家可能习惯了,她一个人絮絮叨叨地说过不休,大家也不理她。继续做自己的事。可谓一武一文,机关的一道风景线。让人哭笑不得。

(曾经发生在广德境内的一次翻车事故)

(八十年代芜运公司的货车阵容)

(八十年代芜运公司的客车阵容)
83年国家首次调整工资,要进行自我评价同志之间互评 ,最后公布。机关集中下午半天时间各学习小组进行评议,我所在的学习组增加了几位离休干部,李云、姜书俊、和一直在外工作的鲍先云也参加了,好像互相在评论过程中,有人提到广德油库事件,即驾驶员在广德二队油库加油过程中居然点燃香烟,造成油库爆炸当场驾驶员和油库加油工身亡的重大事故,令人惊恐不已。其矛头所指显然是指当时在广德担任教导员的鲍先云。后鲍先云得知后立即在小组会上对整个事件作了澄清。并说明自己不仅妥善处理事件,而且得到上级的表扬。在进行评选过程中简直就是一个战场。为了保证自己能进入调资圈子,许多以前的旧账全部都倒出来,有表功的有揭发的等等…… 。保卫科里的葛和俊还在小组会休息闲谈中,介绍他们曾在寻找驾驶员违法的破案线索中“一盒火柴的故事”,我好像听故事一样,才知道这个机关人之间关系何等错综复杂。
80年代初机关科室发生变化,机务科和材料科合并成立机务科,宣传科和组干科合并,成立政治处。鲍先云和童根和两个正科级干部分管宣传教育和干部组织,之后又为了落实政策平反冤假错案,将孙国太从汽车七队调入政治处,原来孙国太在地区行署当过文印档案工作的比较熟悉此类工作。同时将汽车一队客车驾驶员李铁桥调入机关政治处,李铁桥是复员军人,据说在部队曾当过连队文书,钢笔字写得好。临时抽调他参与冤假错案平反的工作任务。于是政治处人员增加。他因在一次芜湖至上海行车运营中造成行人死亡的重大事故,却因祸得福、调入机关。因为平反工作任务较重,为此我也曾加入其中帮忙和孙国太一起出差到青阳。记得有位曾被劳改释放的平反的黄昌鹏,满脸憔悴沧桑。告知对他进行的落实中央政策进行平反时,他立正握拳举手,大声叫道:“报告,我知道了,谢谢领导!”。令人愕然,后来才知道这是他在监狱里训练出来的规定动作!已经养成习惯。黄原来是原公司的基层干部,平时牢骚满腹,喜欢发议论,在反右派斗争期间被打成右派并逮捕劳改。看着他的黑黄而憔悴的面孔,我陷入深思之中。我想这就是:所谓祸从口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