茫茫,像被淘成几粒蓝色玛瑙
像是老屋砧板上。一篮
熟透的紫甘蓝
像是海面上的瘀青
像是远岸重重的一击
击垮我漆黑的冬夜
烟尘如雾,亦或烟尘
死海中,一只搁浅的鱼
把我隔在遥远的迷朦中
等待上岸
赏析:丁艳
题目是停航,停就是预备再一次启航 。此首诗分为三段。
第一段:「茫茫,像被淘成几粒蓝色玛瑙/像是老屋砧板上。一篮/熟透的紫甘蓝」诗人以夸饰手法发挥想象力,整个海湾如一块砧板,老屋砧板这个意象暗喻母亲。
诗人运用替代修辞法,茫茫以局部代表大海,心底茫然。在那如蓝色玛瑙般的遥远的地方,作者当下的心情是郁闷的,就像一篮熟透的紫甘蓝放在老屋的砧板,老屋代表着家乡,砧板暗喻母爱,此刻作者遥望远方思念家乡老母亲。从意象中我仿佛看到那双渴望回到母亲身边的游子,思念家乡的渴望。
第二段「像是海面上的瘀青/像是远岸重重的一击/击垮我漆黑的冬夜」瘀青这个意象代表黑暗。令人引发深思和联想,从而增加诗的内涵;这段应该是倒装句:在漆黑的冬夜/我被远岸重重的一击/并留下巨大的瘀青而击垮身为母亲內心的脆弱。
击垮我漆黑的冬夜/这句还有新意那就是事物总有两方面,我被击垮又有了外力可以击垮我寒冷的黑夜。很耐人寻味,同时也增强了诗的张力。
海上的瘀青,远岸重重的一击,击垮我 ,在那又黑又冷的夜晚,让我联想到 疫情和社会存在的种种问题把海岸隔离,前段写思象,第二段写不能相见的原因。
第三段「烟尘如雾,亦或烟尘/死海中,一只搁浅的鱼/把我隔在遥远的迷朦中/等待上岸」
透过意象:烟尘、雾、死海、搁浅的鱼、遥远的迷朦、等待上岸、搁浅的鱼与题目紧扣, 这句「把我隔在遥远的迷雾中等待上岸」点出作者身在彼岸,心中牵挂着此岸家乡的老母亲无奈的心情,作者內心的渴望,是多么希望现世安稳,疫災赶快过去,回家探母呀。停航,这个诗题我就很喜欢,可以引发很多联想,人生中我们常常因境遇的不同,需要停下脚步,思考并积蓄能量重新启航,都会有一个停航的阶段,但我认为这段写得太满了,等待一词是一个很被动的状态,能否把最后的等待修改成:蓄势。就产生引深意,又能点亮题目。

賞析老師簡介:丁艷 祖籍山東,新加坡公民
【漁民文化藝術傳媒】宣傳部部長兼特聘詩評老師。 台灣新詩路版主。於2015年完成南洋工業大學孔子學院漢語國際教育專業文憑,曾獲中國現代散文與詩歌賞析冠軍。
2016年完成新加坡智源教育學院高級華文教育大專畢業(文憑。參加國際講演屢獲冠軍。

诗作者簡歷:李黎茗,本名黎杏紅 江西武寧人,現居臺北。
著作《琉璃道香》、歌詞〈望鄉〉〈忘了吧〉〈想您〉。
2021中國第六屆《廬山西海穀雨詩會》優等奬
2021年穫得台灣《吹鼓吹詩論壇》散文詩優勝獎
2018年起被列入中國文化遺產保護研究院高級文學研究員。中國海外鄉土風文學執行主編、漁民文化新詩週報總編輯。2019年入選CCTV央視禮賓書英雄榜。
作品散見:菲律賓《世界日報》中國《九江日報》《西海日報》台灣《更生日報》《金門日報》《青年日報》《華文現代詩》《中國漢語世界文學雜誌》《百花雅集》《台客詩刊》《掌門詩學刊》《有荷文學雜誌》《人間魚詩刊》《葡萄園詩刊》《2020全球華人網路詩


【漁民文化藝術傳媒職員表】
特邀顧問: 董芳群 水木年華
顧問:蝶兒 邱東波
社長:余景鴻 副社長:木口系工
總編輯:李黎茗 副總編輯:洪維鴻
執行主編: 副執:黎婞黉
總策劃:劉廣達
副總策劃:樊霽翔 劉萬冠
廣宣部部長:丁艳
廣宣部副部長:黎武生
廣宣部委員:廬山西海 追風 海濤 六毛
校對:張華 若愚 琉璃藜 飞鹰 紀潤友
責任編輯:李晉妤 吳曉莉
美宣部部長: 天方
美宣委員: 筱魚 邱若曦
法律顾問:焦聖杰
贊助商:冠杰高尔夫(深圳)俱樂部
黑金传奇(台灣)薑糖系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