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认识的孙易平(文/盖金香)
本忆文集作者孙易平,一直称我大姐,且尊敬有加。这得益于父辈既是同事又是朋友,儿女们自然也就以兄弟姐妹相称互敬了。再者,我俩还有着一种特殊时期的经历:我是垦利县第一、二批下乡知青的带队干部,他是第四批、也是全国最后一批下乡知青。共同的下乡经历,彼此也有着一种共同的知青情结。回顾那段与知青们朝夕相处的时光,我作为带队干部,深知他们那些知青,在那种特殊年代里的迷惘与困惑、苦与累、情与乐。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是时代的产物,不论历史如何定位,后人如何评说,我们都无法拒绝那种轰轰烈烈的激情、无法释放那段刻骨铭心的感动、无法忘却那段空前绝后的命运记忆。我们属于那个时代,那个时代选择了我们,我们更感恩于那年那人那事那情。
记得2011年,垦利县委、县政府为庆祝建党90周年和县委成立70周年,由垦利县档案局组织各届知青及带队干部召开了一次座谈会,我们大家畅所欲言,共同回顾了那段特殊经历。之后,参与编辑出版了一部《青春奉献黄河口》(垦利县知青档案史料汇编)良作,我俩同为编委顾问,分别提供了《那年那人那事》和《我的一段知青经历》稿作。1984年,我刚从山东经济学院干部专修科毕业,易平弟又以优异成绩通过省高等教育会计和统计自学考试,成为山东经济学院的一名学生,于是我们又有了校友的身份。让我佩服的是。他在取得了专业证书的同时,把所学理论知识应用到了实际工作中去,撰写的《垦利县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现状分析及对策》一文,被国家级杂志《农业区划》刊载,并获得了东营市第四次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和山东省第二届统计论文三等奖的好成绩。
印象中的易平弟从小聪明伶俐,好学上进,渴望知识,爱好广泛,酷爱集邮、诗作、家谱及姓氏文化研究。从领导岗位退下来后,他充分发挥特长,自编了《孙家大院》,尤其以编委、副主编身份参与编写了《百家姓邮话》丛书,成为发起成立“姓氏集邮文化研究会”的开山之作。他还把多年的姓氏集邮邮品做成了邮集,拟参加姓氏集邮展,受到了集邮界的好评。他热心于姓氏文化研究,他以中国地名学会姓氏委专家组成员的身份,主编了中国地名与姓氏文化系列丛书《黄河口移民与姓氏文化》,作为一项地方文化研究成果呈现给大家,并捐赠给重点大学、国家及相关省市县史馆百余家馆藏。同时,积极参与博士小镇和新华大讲堂,传播姓氏文化。这与我们一直研究的《盖氏家谱》寻根问祖,传承家族文化,更有着共同交流的话题,且倍受感动。
近日又欣闻易平老弟自撰了部《岁月留香》忆文集,我为之感动和敬佩。他邀我为此书作个序,作为大姐理应祝贺!我欣然应允。岁月告诉我们:富贵荣华,身外之物;平安健康,才是根本。忘记不该记住的,珍惜身边拥有的。闲煮岁月,细品时光,于卑微中,活出健康,活出精彩。好心情才会有好风景;好眼光才会有好发现;勤思考才会有主见。美丽是健康带来的,伟大是平凡积累的,幸福是心情带来的,好名声是无私奉献带来的。当每个人回味自己过去时才发现,无情的岁月夺走的是青春和年华,留住的是一脸沧桑和白发。一路走来,其艰辛与不易、工作与事业、生活与快乐,在易平文章里表现得淋漓尽致。更重要的是,他以流畅的文笔记载着个人发展史,良好的文风传承着孙氏家族文化,实乃此书一大亮点之作,值得我们一读。
细品其作,感动之处既有少儿时的纯真,又有学生时的雅气;既有艰苦岁月的知青下乡经历,又有走上工作岗位时的磨练;既有豁然开朗的性格,又有为人处事的诚实;既有人生良好的心态,又有艾年的生活乐趣;既是一部个人成长史,又是一部个人奋斗史。
这就是我所认识的孙易平,一位平凡又热心、知性又快乐的小老弟。几十年我们相处的点点滴滴,真情与友谊,永远在记忆中。
(盖金香 东营市总工会原主席)
最喜孙郎开新兰(文/尹浩洋)
参加集邮活动就知道东营孙易平的大名了,后来大家积极筹备成立姓氏集邮文化研究会的时候,接触就更多了。等到作为编委(孙兄还是副主编)共同写作、策划、筹备、出版、发行《百家姓邮话》系列丛书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成为了很密切的邮友文友好朋友了。
新书正式发行的2018年6月2日,相逢在烟台山下古老的“大清邮局”庆贺时分,我们第一次正式相聚,我也是那次知道了孙兄正在写作一些他的“往事回顾”并准备结集出版。出版自己的著作是很多文人的梦想,“著作等身”更是每个文人的行业追求呢。我很支持孙兄这个梦想,更因为我已经出版了20多本自己的著作,所以后来我们多次为他的新书出版进行过交流。现在,孙兄的文章终于可以“开花结果”了,由衷地为朋友感到欣慰。或许是多年做财务和财务管理的位置上,孙兄的文章同他的人一样:扎实、细致、踏实。而这文风,正是这些文章能吸引我们这些经历那个年代生活人的原因。虽然语文老师一再教导我们“文似看山不喜平”,但在这些回忆个人经历的文章中,我们就是在平淡的记述中看到了那个不平淡的年代;我们就是通过这些平常事情的回忆,勾起了我们对自己家乡、父母、亲人的往事回忆。我们喜欢这种风格:生活当中不一定都是“传奇”才能构成回忆,人能把自己的生活经历如数家珍娓娓道来,这人的生活一定是快乐的生活和充实的回忆。而人到暮年以后,又有几个能毫不后悔地说:“我这一生,值了”的呢?
孙兄可以这样说,他的文章中透露出的认真和豁达、细致和潇洒、执著和散淡,都是那样和谐地有机地统一在一起,让我们看到了我们这个年代的人走过的不平凡的路,让我们听到了我们那个年代成长起来的人的赤子心声,让大家看到了一段真实的历史。曾经有句名言“民族的就是世界的。”同样道理,“个人的就是社会的”。只有一个个真实的人生经历堆积到一起,才能写就一段真正的社会历史。希望孙兄能越写越好:不光文章好,生活也好;不光自己的生活好,家庭和朋友的生活也都好;不光生活好,快乐的心态更要越来越好!是年2月孙兄给我看他二哥孙和平的《兰花图》,我当时赋诗赞祝“谁家花儿舞翩跹,网漫长冬喜春天。姹紫嫣红醒众目,最喜孙郎看新兰。”
这本新书,也是“孙郎开新兰”呢!是为狗尾续貂。
(尹浩洋 《烟台晚报》首席记者 《百家姓邮话》丛书主编)
沉酣图史孙易平(文/徐化义)
《诗经.秦风》有言:“言念君子,温其如玉”,一个人越简单,就越高贵,待人温暖纯良,他们心中有大爱,眼里有温柔,知行合一,乐观豁达,宅心仁厚,自带光芒。孙君易平者,正如此言所述者,且日月为易,顺其自然谦谦君子而不落平庸者也。
易平兄祖籍莱阳北门里孙门望族,大有先祖遗风:“为人大率,沉酣图史,寄兴丘壑,一切事态变换,尘事荣枯不入其胸……”。初识易平兄,缘起谱碟文化研究,福缘捐赠徐氏古谱与九世祖《徐太拙先生遗集》影印,每与易平兄相交,淡笑风声,品茗吟古,研碑修谱,如沐春风,如对先贤………
易平兄得闲处,淡笑儒雅,谱碟文化活动运筹帷幄;静思处,便落笔珠玉,书就移民文化研究华章。篷莱松柏,孙氏名门望族,后继者才指文曲;知情岁月,家国情怀,恪尽职守,谱写励志人生。
正逢易平兄耳顺之至,可谓:
况对龟寿仙鹤舞
珠璧祯祥占斯人
捻韵以贺并赞曰:
耳顺恰当年,
田舍寄笔端。
深藏功与名,
樽前无华轩。
知青励少志,
报国尽忠贤。
家财散笔墨,
书成移民篇。
望族承家训,
谱牒佳作连。
沉酣图史志,
耕耘不计年。
鬓白写春秋,
心怀苍生间。
《处高易平》
家国往事付云烟,
寒星夜鹤明月悬。
东念故谱千载云,
西望函谷万里关。
处高易平驼山路,
平易高处龙兴天。
春风犹解先祖意,
数点梅竹家风传。
---易平仁兄知行合一,厚德以载,如梅之傲雪,竹之谦怀,捻韵以赞。
注:青州龙兴寺北邻驼山北齐佛造像石窟群,有"平易高处“石刻,正反相读,富含儒家思想、佛家义理智慧,引而用之,涵易平仁兄之名。
(徐化义 东营市谍牒文化研究会谱牒专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