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花盛开时,朋友相约,去了临朐县石家河生态经济发展区的古刹禅堂崮庙宇。
禅堂崮位于石家河乡西部,海拔500多米的崮顶,双峰并列峻峭挺拔。映入眼帘满山的植被绿油葱葱,参天的松柏树矗立林中,随着曲径通幽处的羊肠小道向深山处走去……
密林中时常有山鸡鸟叫虫鸣声,这是一个荆花盛开的季节,蜜蜂嗡嗡的叫声把你的目光带向开满荆花的那些山坡,荆花盛开扑鼻香,惹来蜂蝶同舞忙,好一个花香蜂蝶共相处的画面。
禅堂崮这座古老的殿堂,南侧摩崖雕刻的“新建禅堂崮泰山行宫记”碑文载记载,行宫建于明朝万历三十四年孟春,毁于何年无考。站在这“残垣断壁”之下的我,顿时进入了无限的沉思之中……
今天禅堂崮庙宇大门紧锁,只能在朋友的介绍下了解寺院的部分情况。新复建的一座庙宇在山的最高点,从遗址中能看出当时庙宇的香火鼎盛。石砌拱门阁依在,功德碑镶嵌在里边,拱门上的石刻图腾还算清晰,我用手轻松抚摸着那些石刻碑文,仿佛自己穿越到当时情景:青灯古佛梵音绕梁,虔诚的信众摩拜在慈尊法座下。

一盘石碾足己解决山上修行人的食物加工,巧夺天工的石匠们用自己的智慧把一块块碑文图腾雕刻的“淋漓尽致”。结构有序的古代建筑现己“成住坏空”。 新建的院落也静静的在这山顶上,自迎东升暮落。
我们一行,从禅堂崮东侧沿小道继续向东北方向前行,路上荆棘杂生,把那条本来不宽的小道挡的很严实,要不是熟悉道路的朋友带路,根本不知这就是一条小道。
走进黑风口,两侧山峰对立如仞,两峰中间有座二郎神庙,据说这个隘口旧时汛期到来,便是灾难性毁灭,雨季狂风骤雨,远听如万马嘶鸣,又像开了闸门的泄洪水声。每年的雨季时刻横扫下游民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后经得道高僧指点,在这隘口处修了一座二郎神庙镇之。
继续沿小路前行,有一处山门遗址,这个建筑物足以证明前人的智慧,从现存的一侧遗址看,关门的栓洞和门撰石都是精心设计的,“门腰杠”的放置孔洞依然存在。
路边石碑大多己被破坏,年代久远的碑石注名:明-万历三十四年,同治十年的、康熙年间,民国时期等不同碑石,都横躺在通道上。
步入到孝女洞旁,洞龛在禅堂崮绝壁上,孝女素颜姿态静雅,相传孝女焦氏,焦家庄人氏,其母思燎麦穗之食,严冬之季那来此物为母疗疾?孝女泣不成声,忽然田中颗麦出穗,孝女撷归 供给其母食之,母疾顿愈。母殁时座化其洞中,遗骸不腐座化莲生,后人供焦女坐像于龛中,从此称之焦花女洞、孝女洞、仙姑洞。
前面的泰山老母庙,20世纪末当地信众,在遗址处新建泰山老母殿,简式的殿堂。我和朋友们一起推开了被尘土封了十多公分的门扇,座台上泰山娘娘法像,虽落了一层尘土,但法容依然慈悲壮严,让人倍起敬意之心,我们恭敬合掌问讯。

殿外右侧的天池,是修行人的生活用水之地,一块儿巨石凿成的,深有2米左右,直径 2.5米 的水池浑然一体,一潭深邃碧水解决了他们的生活所需。水池三米外右边,一个石臼穴,穴臼包浆光滑,这就是旧时锤米粮的石器。站在这曾经的古刹之地,仿佛能听到悠扬的磬声还飘荡在山谷之中……
站在高处眺望,美景净收眼底,山风吹来阵阵荆花的香味让人陶醉。 山上遗留下的几段石墙和部分石刻,观光者是难以追寻往日香火的鼎盛。

我们一行的行程己到返途,在留有余念的碑林中,自己仿佛穿越到了旧时的修行队列之中,耳边又传来了震荡在山谷中的晨钟暮鼓声……

【后 记】
禅堂崮传说众多,让人肃然起敬。“成住坏空”沧海桑田,看到被破坏零落四处的石碑,多少有些心酸,可以想像修道人的智慧和坚守。在地貌如此险峻的山崖间修行,实在令人赞叹!如果因缘聚足,此处能得到政府批准和有贤之士的出资恢复,那将是保护了本地的悠久历史和宗教文化。祈愿因缘具足时,我们一起去把此处保护起来,也是挽救了一方历史古刹所在的见证。
此时的心情非常的沉闷,把〖三稽首〗赞偈文
贴在这里,希望您能读出其中的滋味。
三稽首
佛面犹如净满月
亦如千日放光明
圆光普照于十方
喜舍慈悲皆具足。
志心信礼,佛陀耶两足尊。
三觉圆,万德具,
天人调御师,唵哑吽
凡圣大慈父,从真界
腾应质,悲化普
竖穷三际时,横遍十方处
震法雷,鸣法鼓
广演权实教
唵哑吽,大开方便路
若皈依能消灭,消灭地狱苦
志心信礼,达摩耶离欲尊
宝藏收,玉函轴
结集于西域,唵哑吽
翻译传东土,祖师弘
贤哲判,成章疏
三乘分顿渐,五教定宗趣
鬼神钦,龙天护
导迷标月指,唵哑吽
除热真甘露,若皈依能消灭
消灭饿鬼苦,志心信礼
僧伽耶众中尊,五德师六和侣
利生为事业,唵哑吽
弘法是家务,避嚣尘
常宴坐,寂静处
遮身服毳衣,充腹采薪薇
钵降龙,锡解虎
法灯常偏照,唵哑吽
祖印相传付,
若皈依能消灭
消灭傍生苦。
祈愿:社会重视古迹才不会再流失。保护他们是我们的责任。



作者:知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