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女人们
(农村见闻之二)
文俊发(甘肃)

农村是广阔的天地,有我写不完的素材,家乡是我取之不尽地生活源泉;老家是我永远的根。
在镇上忙于生意,稍有闲遐,便和夫人驱车回老家看望母亲,和左邻右舍以及乡亲们亲切地打招呼聊聊天,嘘寒问暖。每回趟老家都有不菲的收获和感触!热情地乡亲们知道我没有种地着,把自家种植的新鲜蔬菜、辣椒豆角,瓜果蕃茄,玉米糁子,小米小豆,五谷杂粮等等都要给我送上。特别是女人们拉着我夫人的手,亲切地有说不完的知心话,好像几天未见如隔三秋似的,非常感人,盛情难却,大包小包车后备箱几乎装满了。老家乡亲们就是这么大方厚道,亲切诚实!每次临别都感到十分歉意,愧对乡亲!沉甸甸的乡情难以忘却,返程途中,夫人感激地给我说:乡亲们种地实在不易,给咱送的东西都是他们用汗水精心务作的,村上人来到咱门市一定要热情接待,买农资要给按进价算,小东小西就别收钱,要不然他们的浓情无以回报,咱离家远,平时给他们帮不上什么忙,现在出外打工人多,留守人少,况且留下的大部分是老弱妇孺。如果有红白之事,千万回去给帮忙料理,回报乡亲乡情!所以不论村民谁家有事,我都责无旁贷的回去搭把手。特别是丧葬老人,不论晴雨风雪我都坚持回村送葬埋坟,寄托哀思……

现在农村留守的大部分是妇女儿童,她们确实不容易,稍有劳动能力的男人们,因生活所迫,都别家离乡出外赚钱去了,女人们在家独掌门户,支撑着农村的一片天地。内外一把手,上下一人当。经年累月忙的焦头烂额,春夏汗水洗澡,秋冬霜露美容,在外肩挑日月,回家手转乾坤;既要耕田种地,还得接送学生,既要做饭,喂养六畜,还得遵守学校时间。一辆电动车就是家中宝马,晚上充电,白天奔驰,承载着春夏秋冬的忙碌,年复一年地循序忙活……
家有学生的女人们更辛苦,早上五六点起床,开始一天的奔波,每日三吨饭,接送五六趟,抢时务农活,常常忘梳妆,忙得像导演,急似军号响。下午六点多把孩子接回家吃晚饭,饭后要督促孩子写作业,还得:抱柴烧火炕,圈鸡关后门,喂猪收鸡蛋,担土垫厕所,缝补洗衣服,发面泡酵子,督查阅作业等等千头万绪的生活杂话,累的人困马 乏,腰酸背痛,月上柳梢头了还休息不了。
常年春种夏管秋收不误农时。春季拉粪施肥,耕田整地,地膜覆盖,提耧下种,查苗补苗,打畦种菜,移栽浇水;夏季田间管理,追施化肥,防虫打药,锄草松土,束果搭架,防旱排涝;到了秋季龙口夺粮,更忙的恨不能三头六臂,七十二变。成熟的作物要及时分类收获,分类晾晒,分类收藏。秋天晴好还省力省人,陇东塬上,子午岭下,每年入秋阴面涟天,给秋收造成诸多不便,足下湿滑,地烂泥泞,不便晾晒,稍有不慎,霉烂变质。秋收结来了,女人们才能舒口气。如此繁重复杂的农活把她们锤炼成了不屈不挠,自强不息,能粗能细,能洋能土,能文能武,出门上得了厅堂,进家下得了厨房,能独当一面的女强汉子,坚守着农村老家的大本营,支撑着孩子们的家,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生活中的酸辣苦甜咸,现实中的柴米酱油盐她们都能从容应对,精神上的煎熬和思念儿女丈夫的寂寥,时常萦绕心头,挥之不去,夏念其热,冬思其寒,独守孤床,何期团圆?幸有孙子吵吵嚷嚷,才略有慰藉,自身稍有头疼感冒,无人问津,度日如年,更念亲人……

是她们的奋力拼愽,把家庭料理的井然有条,才使农村面貌焕然一新。一个村容整洁,村风文明,生态良好,环境舒适,邻里和谐的新农村美不胜收,令人惬意!奏响了一曲曲动人的田园交响曲,绘就了一幅幅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难怪一位世界著名画家说:“农民才是世界上最伟大的艺术画家,我只是把农民绘就的锦绣山河描在了纸上!"

我才发现农村女人的潜能就像大海中的暗礁,裸露在外的温柔只是极小部分,而潜藏在内心深处的坚强能量是无限的,她们释放出的巨大潜能和精神动力远远超越了男人们,极大的推动着时代进步和社会文明!
伟哉!留守农村大本营的女人们!

文俊发,甘肃省正宁县人,已过花甲,热爱文学,勤于创作,有作品在平台发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