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纳 凉 记
文/张文雄
现在生活好了,我们一家子进了城,住进了豪华小区电梯楼。小区打造得很美,绿化带、运动场、游泳池、花坛、阁楼,一应俱全。绿树成荫,四季花香,实属宜居之地。室内一切现代化,连扫地也使唤机器人啦。我们这些“土老冒”也成了“皇帝”、“天仙”。我们的生活真是“芝麻开花节节高”。
今年盛夏,天旱半月,酷热难当。恰在这时,老伴又下乡探亲送贺礼,留下我一人在家,顿感没伴寂寞不是滋味。白天转转街,遛遛弯,心旷神怡。可晚上,一套房,一个人,空荡荡的,总觉冷清。看电视吧,没劲;串门吧,没这规矩;聊天吧,没朋友。同楼不相识,见面点个头,进门就关在“鸟笼里”过自己的小日子。同一单元,一百多户人家,住了数年,百分之九十九形同路人,不知姓甚名谁,你找谁玩去?没办法,我只好硬着皮头去睡觉。开着空调,总觉憋闷,不如自然风清爽。躺在床上,辗转难眠。望着天花板情不自禁地胡思乱想。不知咋的,忽然想到了七十年代在农村老家院埧纳凉的有滋有味的情景。

农村老家的院子马蹄形,背靠小山梁,面向一冲良田。说大不大,说小不小,住着十一户人家。除一户异姓,其余皆是夲家。但不管夲家还是异姓,都亲如一家。夲家里,堂哥任大队书记,堂叔任生产队长,我在乡中学任教。我们三人在院里有一点小小的声望。我们十一家人都是普通人家,七十年代初都没修新房,每家都只有两间木架房,人口多也得挤着过日子。所以盛夏酷暑,屋子里就象蒸笼,异常闷热。晌午,人们常在巷道,树下或竹林里歇息。晚上都有在院垻纳凉的习惯。
下午收工后,即傍晚时分,每家的主妇忙着做晚饭,男士便忙于院垻纳凉的准备工作。首先把院垻清洁一遍,泼上冷水,让地面降温。再摆放条凳、凉椅、大小斗筐(竹编的晒粮工具,圆形,大的直径两米左右,小的直径一米左右。白天晒粮食,晚上代床纳凉)。家庭人口多的,男主人还要拼三根条凳当床,把上叙工具让给女人和小娃娃。那时每家都没电扇,更不知空调为何物。为驱赶院埧的蚊虫,大家真会想办法:或者在院垻外烧一堆火,上面压上青草,让火堆不燃明火只冒烟。或者用苦蒿扎成火把,点燃冒烟驱赶蚊虫。有的点燃蚊烟放于斗筐旁。一切就绪,只等晚饭后一家老小就位。有的还干脆在斗筐里晚餐。

九点后,放眼一望,壮观:一个院埧就几百平来,竟容下了七十多人。男的,女的,大的,小的。有躺的,坐的,还有满院跑的、嘻戏的。真热闹,一派逢勃生机!
一会,队长发话了:“现在玉米快收完了,等几天就要挞谷子。我们院编了两张斗,请大家做好准备。到时从大坝开始……”
随后,书记拉开嗓子,喊着我说:“老弟不简单,你班学生今年中考名列全区第一,全县前十名。在我们乡三十多年放了第一颗`卫星‘啊!该祝贺祝贺!”
“这全靠党政的正确领导,也要感谢全乡父老乡亲的大力支持……”我答道。
队长搭腔了:“好啊,我们队有三四个娃娃该上初中了,你要争取编到你那班哟。”
“放心吧,只要他们考上了,我会尽力帮忙的。”我大胆地承诺着。
一会,书记厉声喊了一声“王二妹”:“听说你今上午和家娘吵架,态度很恶劣。这成啥话?家娘、亲娘都是娘,都该孝顺……要改哟!不然我会把你弄到大会上照相哟(即大会检讨)。”书记的训话,让全院人鸦雀无声,静静地听,细细地想,借以警戒。
书记的话音刚落,院坝右边一小孩从小斗筐里掉到地上,头碰上小凳角,破了点皮出了血,哇哇大哭。只见队长的大丫头素碧跑回屋拿来小药箱,王大婆又拿来一支水蜡烛(一种水生植物,样似蜡烛,其毛绒可止血消炎)。素碧眼快手快,消毒,敷消炎粉、水蜡烛,再包扎,一会就搞定了。
那边刚处理完创伤,这边我堂哥的么儿又喊肚痛肚胀,啼哭不止。我老母亲见状主动上陣了。只见她叫堂嫂端来菜油灯,她两手大姆指沾上菜油在灯上烤一会,一个劲在小侄肚皮上从上往下推拿。推拿约半小时后又用灯火点了肚皮上几个穴位。她忙完后抚摸着小孩的头,笑着说:“小乖乖,没事了。休息一会就会好。”果然,一会小侄不哭了,肚痛肚胀好多了。我的老母亲学了几招民间小验方,什么火罐、刮沙、推拿和炙穴位。院里谁头疼脑热,经她一处理,就不用上医院了。但她从不收费,尽做善事。问她为什么?她爽朗答道:“乡里乡亲的,收什么费?要多做好事,行善积德……”这些教导,至今我还记忆犹新,并不断践行。

两个小插曲结束后,是院垻纳凉最活跃的时刻。你听:有聊天的,话家常的,谈生产技术的,说笑的,唱歌的,哼曲的。你看:几个小学生在小斗筐里拍纸烟牌,十分来劲。还有几个小孩在草丛里捉荧火虫,并把荧火虫装进豌豆荚里,拿在手上一闪一闪的,亮晶晶的,很有趣。人们劳累了一天,十分困倦。只有这时才能放松下来,开开心心地享受一下生活。
正当大家开心时,胡大嫂端来一撮箕玉米花请大家品尝。她挨个斗筐地送,人手一大把,无一缺漏,还不断问“脆不脆”“香不香”,十分热情好客,令人感动。此时院垻里“谢谢”声此起彼落,接连不断。我想,大家吃着玉米花,一定香在嘴里,甜在心里。
大家吃完了玉米花,志明贤侄倡议道:“石匠大叔,又来段评书,让我们过过瘾。”
“好!要得!”大家齐呼。
“好吧,我今晚上讲段三国的故事……”于是大家又沉浸在故事里。
此时的我,无心听三国,却在静静地欣赏这美好的夜景。望天空:月光皎洁明亮,它把银辉洒满大地,让大地尽情地展现美颜丽姿。满天的星斗,大的小的,成群的,零星的,还有的在跑渡呢,璀璨无比。看地面:荧火虫飞来飞去,忽高忽低,一闪一闪的,和天上的星星浑然一体,构成了星空的世界。远望青山,近观绿水,田野里飘着稻香,好一幅气势磅礴又十分壮美的水墨画!再侧耳细听:田间青蛙鸣叫,草丛里蟋蟀轻吟,清风习习,加之孩童们的儿歌声,欢笑声,构成了绝妙的天籁之音,十分优美动听。我静静地躺在斗筐里,看着美景,听着妙曲,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全身爽极了,心里美滋滋的。这就是大自然给我们人类最好的享受,简直就是精神大餐!

十一点左右,很多小孩都睡着了。大人们把他们抱回屋里安睡后,再返回来凉爽凉爽。
凌晨一点多,一个个都凉爽夠了,陆陆续续回屋睡觉了。只有长路哥和石匠叔留恋院垻,通宵达旦露宿。他俩送走了月亮,迊来了曙光。然后精神抖擞地挑着箩筐,和大家一道上山坡收获玉米,开始了新的一天的劳作。
我躺在凉席上,享受着空调,望着顶灯,让七十年代农村院坝纳凉的美景在脑海里一幕一幕地映放。越想越兴奋,越想越快乐,越留恋。我不禁自已问自己:这人是咋啦?穷的时候渴望富,可富了又留恋有些穷日子。人们到底在追求什么?想着,想着,我终于美美地进入了梦乡。

【作者简介】
张文雄,四川大竹人,1942年2月生,退休中学语文教师。自幼酷爱写作和书法艺术。现为大竹县诗词学会会员、中华词赋社会员。数十首诗词和书法作品被报刋选登。多次参赛获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