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韩湘生,男,北京人,1969年下乡赴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一师三团,后调入六师工作。中国小说学会会员,中华知青作家学会副主席,现任《荒土文学》杂志副总编、《文学月报》杂志编委、青年作家网签约作家、《文学与艺术》杂志签约作家、《知青文学专号》和《乌苏里江绿色风》特邀撰稿人。至今已发表文章六百多篇,多篇作品在全国征文大赛中获得奖项。出版有知青纪实散文集《那一片遥远的山林》(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
寒风瑟瑟树叶落
韩湘生(中华知青作家学会副主席)
四季轮回中之中,悄然间秋也要离去了。瑟瑟寒风吹过,排开一切,激起微末尘埃,撼摇着老树吹落了叶。诗家有言“一叶落而知岁末”,这种景象在北方的地方会体会的颇深一些。
刚入秋时,夏与秋的衔接还分不那么清楚,几场秋雨落下,阵阵寒意宣告着夏的离去。突然间的凉,显得那么不适应、那么的突兀,不过这也是常事。
北方的四季界限分明,到了这个界限四季自然轮转。就像生活一样,生活中也要给自己找些乐趣,当饭后散步成了常态,你会发现此前的生活错过了很多风景,就算是常见之地不同的时间也由不一样的风景。
远些地方的小山林木丰茂,往日是那样的苍翠茂盛。尚未是深秋,有风柔柔拂过,树上的叶便迎风起舞,好像一只只美丽蝴蝶翩翩起舞,如今可能并不是那时的境地了。凹凸着龟裂的枝干,落叶在时间的洗礼中,慢离开了树的肩膀。
在这苍凉着死别离场面,给人一种眷恋不了的情愫。落叶是新生还是死亡?无法给出一个明确的定义。萧萧落叶只为三季,秋风排过便是死亡,然落叶终归大地,一冬腐败变为养料,冰雪融化又是繁茂。不管是新生还是死亡,叶毕竟成过了林木的主角,如此便值得回味。
黄叶漫卷,铺天盖地,悉悉碎碎的声音犹如天籁,在风中轻吟浅唱,欲语还休。哎!多少繁华终究逃不过时间。轻轻拾起一枚相较来说还算完整的,让心随着落叶一起流浪。我分明听到了那叶脉中流动的激情,在记忆的河流里缓缓流淌。
想必,那些波澜壮阔的岁月,已渐渐平息,但是在我的心海里仍然激起波浪,我如何能忘记那些激情澎湃的岁月。这个世界很大,而心里的空间却很小,有人进来就必定有人要离开。生活中有很多美好的东西,不是一直都不变,任何事情都没有一层不变的道理。当光阴不再,青春已被时光席卷。秋叶如此,人亦如此。
人生匆匆,时光无言,看花开叶落,零落成泥碾作尘。敬重繁茂的生命,同样也敬重凄凉的萧条,“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漠漠尘寰,有几人能从一开始就做到风轻云淡呢。世间每一个生命,都是在风霜雪雨的洗礼中走向成熟的,那份历练就是生命不舍的眷恋。
今音(雍赓)评论:
念叶读叶,体验生命之无常
这篇叙景散文的眼睛是“黄叶”。文章写四季当中的秋,这和文章暗喻中人物心境的痕迹有关,这个有关也就形成了文章独特的风格:叙景中蕴含哲理与思辨的清晰,透视出人物思想的深邃程度;有前瞻意识是指在如何认识生命中的无常,给出了一些参考。
这就涉及到了文章的议论部分的结构框架设计与搭建。如果用代入法去感受,可以从文章的细节上去感受和体验,尤其认识无常的表现形式,是不确定、是游移、是形式上的多变等。
同时,如果再从“黄叶”切入,就会发现追寻这篇文章的细节,是从体验的角度去跟进获得的,比如获得了对生命质量的把握,这主要凸显在结构的处理上,一个是段落衔接,另一个是每个段落里的句子衔接的叙述角度多变。会发现,人物与景物在内涵中的一致,其实,景物的暗喻就是人物。
这是想象的深入,是为把握和拥有生命质量为前提的一次又一次体验。于是区分了认识和体验之间的不同,是在于后者对理性的把握和拥有,要比一般人来的扎实。这个扎实,就是生命的根基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