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乡村去”
带着父亲年轻时的记忆
和对乡村的深厚情感
80后的孟庸离开都市的繁华
来到了深澳
孟庸是杭州人,大学毕业后的他,先是到了安吉从事城市规划和安吉的美丽乡村建设类的工作。2012年,孟庸回到杭州,主要从事乡村旅游规划类,负责乡村振兴的产品开发和运营类工作,现在中国(丽水)两山学院两山转化研究院工作。正是这些,培育了孟庸对乡村生活的情感基础。
而他和桐庐的缘分,要从父亲那一辈开始说起。孟父年轻时,曾下乡到如今的分水镇保安村。火红年代的记忆,让孟父对桐庐这个地方饱含深情,总是和老朋友们来桐庐走走转转。而孟庸,便也对桐庐这个城市有了剪不断的缘分。

回到桐庐乡村
2019年的疫情,打乱了孟庸原本的工作节奏。这也成为了他来到深澳的一个契机。
“五六年前来到深澳,发现这边有了一些业态,加了这里乡村运营负责人的微信,一直也没有聊过。”因为疫情闲下来的孟庸,决定要“回到乡村去”。


去年,和父亲一起,孟庸在深澳选定了基地,开始了他在桐庐的创业之路。
锦 海
孟庸的基地取名“锦海”。既是取自父亲的名字,也与他的“新盆景”理念不谋而合。
孟父做盆景已有三四十年,从一开始也只是单纯模仿他人的作品,到现在成为一个有追求,希望创作出属于杭州盆景的艺术风格。这不仅仅是操作技艺上的成熟,更是思想上的一种转变。


传统盆景的风格偏向于观赏,而孟庸更希望这是能偏向互动的。例如,和手办、茶具等结合,亦或是添加一些机械装置……将盆景和其他事物进行“破界”,打破界限,重新定义。


疫情期间,孟庸观察到大家对于露台景观的期待与重视。这也让他对于盆景打造有了不一样的认识,开始进入家庭园艺的设计和打造。
手工创作
在深澳的生活,对盆景来说是更适合的生态环境,对孟父来说是难能可贵的乡村体验,而对孟庸来说是更能静下心来做些什么的时候。


在深澳的屋子成为了他的工作室,是他创作的地方。小小的院子也是偶尔用来招待朋友的,关于屋子和院子的设计稿反复琢磨了十多遍。院子的篱笆是用蔷薇树做的,随着时间会慢慢长得紧密起来。院子里的小石墙是漩涡的形状,源自《山海经》中“归墟”的意象。


在村里的生活会带给孟庸很多创作的灵感,一片叶子勾住一滴雨水,一片黄昏挂住一抹晚霞,又或是,一片屋瓦留住一阵晚风。而在村里的生活也很简单,孟庸开始了他的皮具创作。


他说,手工皮具是链接情感的媒介。
孟庸的两个女儿在学校总是成为同学羡慕的对象,原因是来自爸爸的手工文具。笔袋、背包……围绕女儿们的生活学习,孟庸设计制作了一套适合她们的时尚精致的穿戴。(顺带说一句,小编也很羡慕啊,可惜孟爸爸说暂时没有量产,目前还在打版阶段😭😭)












做皮具七八年,孟庸说,皮具寄托了他很多个人情感。在好朋友有了小宝宝的时候,他不会选择直接去商场买礼物,而是将与朋友之间的感情注入皮具,把他们的故事融入产品,制作成独一无二的礼物。



小朋友的父亲是个乒乓球教练。

小朋友的父母是一起看海贼王的好友。

妈妈是牙科医生;爸爸是骨科医生。
在深澳的“锦海”
不论是“新盆景”理念
还是家庭园艺的打造
亦或是手工皮具的创新
都是孟庸对于梦想的步步实现
我们的古村
也正是有了孟庸这样一个又一个
怀揣梦想的年轻人的到来
而焕发活力
更加精彩!
----------------------
桐庐舞象传媒 同乐汇
图片:本人提供
编辑:戴江影
审核:方元 郑磊
监制:周科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