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说了可能有人不信,十岁以前我没穿过衬裤。不但我没有衬裤,我们同学都没有衬裤。六十年代的东北农村很贫困,大人也不是都有衬裤的,基本上都穿半截大裤衩子。东北的冬天平均温度在零下30°左右,每个人有两条棉裤,薄棉裤有二三斤重,厚棉裤有五六斤重。不是说玄话,厚棉裤立在墙角能站住,你知道为啥吗?因为都是旧棉花做的,东北话叫那个瓷实! 东北老家的冬天很奇怪,不下雪地上也飘雪。走在上学的路上,小北风夹杂着刮起来的雪顺着裤脚往上串,凉嗖嗖的,好不凉快啊!如果走远路就用布条把裤腿绑上,省着往裤脚角里串雪。在那个年代我们的装束是,戴着狗皮帽子,穿着布棉鞋,脖子上挂着两只棉手闷子,背着用花布做的书包。东北农村的孩子的脸、耳朵、手、脚都有冻伤过,我左手上的冻伤至今还留有疤痕。
十岁哪年我二哥当兵退伍了,在县城里处个对象,就是现在的二嫂。二嫂第一次到我家串门,给我买一套紫红色的衬衣、衬裤,当时别提多高兴了,在我们同学当中我是唯一有衬衣、衬裤的,那个自豪劲就甭提了。记得上学时我还特地把衬裤往下拉一拉,露出裤脚边一块,目的就是显摆显摆好让同学看到我有衬裤了。哪时的虚荣心得到了极大的满足。
你别说!穿上衬裤还真不往棉裤里串雪了。那阵子我穿着衬衣、衬裤好不让同学们羡慕的!这件事让我记忆犹新,今生也不会忘记的……。
其他金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