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发展到现在,丰富多彩。想当初任是想象力再丰富,好些人也不一定能想到会是今天这样。
回想起当初看到的一个小说《决斗在网络》,这是星河在1996年发表在科幻世界杂志上的。这个科幻小说幻想了人脑通过特殊的方式连接到网络上,与对方操作的电脑来进行对抗的故事。

文中捎带讲述了一些计算机操作中会遇到的病毒、电子信箱、密码、BUG工具攻击等等,在科幻之余,也捎带起到了科普的作用。
因为那时候奔腾才诞生不久。电脑普遍只存在大学以及科研单位。直到两年后的1998年,随着轻舞飞扬,这个痞子蔡(蔡智恒)当年小说《第一次的亲密接触》中这个角色的名字被大众所知,才代表着电脑开始普及到家庭。
《决斗在网络》发表的时候,大家对网络只停留在公用电话网络的概念。这篇小说告诉我们,电脑网络将会像自来水网以及电网一样,连接到每个人的电脑终端。并且,人类可以通过一些特殊的方式进入到该网络中,甚至生活在这个网络中。看过这些类似文章的小伙伴,由此起始铺垫,相信再欣赏1999年的《黑客帝国》,那就是易容反掌得心应手了。

这篇小说充分的运用了文字来带人进入想象的空间。诸如己方操作游戏人物如何获得金刚不坏之身,敌人啃噬时候的声音,以及跌入神坛那墨绿的毒液,诸如给对方设置的俄罗斯方块中出现圆形,对方采取什么方法应对——虽然是文字,但是给读者展现出了听觉、视觉、嗅觉和触觉等等方面的感觉,读者很容易感受到文中主人公的那种紧张压迫感。
但是现在看来,文字描述的科幻故事,虽然想象力无穷无尽,但是却又显得空洞,对想象力不那么丰富的人而言,阅读起来未免乏味。对比的现在影视科幻VR设备,虽感觉是拍摄者(制作者)一人带来的灌输,但是那种视觉听觉带来的刺激还是蛮震撼的说。
这就像是武侠小说一样,看书以及看影视,大概就是这样不同吧。倘若先看书后观影,会觉得其中不足。先观影视、先入为主以后,再看原著,可能更会索然无味吧
毕竟,八三版的射雕,连死跑龙套的都是后来的喜剧之王啊。这样的射雕,也仅有一部。
中国关于计算机网络涉及到元宇宙雏形的科幻小说,较早的比较有印象的,除了这篇,朋友还有其他值得推荐的说说呀。
(来源:科学文艺产业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