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術修:融合中西方古典文化的哲思型画家
曹 魏

2021年11月13日,是台湾著名画家徐術修老先生95岁生日。
2021年11月6日,笔者通过视频专访了台湾著名画家徐術修老先生。
徐老先生虽将近95岁高龄,仍红光满面,谈笑自如。当问起上世纪八十年代到国内举办画展,成为台湾画家来祖国大陆交流的第一人时的感想和初衷时,徐老激动地说:“我5岁起开始学画,至今从画近90年。1988年大陆对台开放,我带着自己的百余幅作品回到家乡,举办画展。我当时的初衷是,想进行一场海峡两岸的文化交流,把我几十年在海外对国画的理解和领悟呈现出来,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股清泉,耳目一新的感受。”
徐术修,1927年出生于四川,1950年移居台湾。自幼师从名家黄雨岩习画,毕业于台湾师范大学,擅运用水印技法及中国水墨传统技法,被喻为“当今哲理画宗”。这位有行伍经历的画者,喜欢云游四海。


徐术修绘画生涯90年,笔墨老到、技巧娴熟,对物象操控自如,能于不见处下手,线条直弯在场景中变换适度,有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龙蛇变化般的奇幻。他从笔墨深处去掌握物象,以其精到的洞察力,抒发物象应用精神的塑造,在绘画的质量感方面的表现,是古人未能达到的,内在外在的变化,心意是活乐的,笔墨技巧的创见是随机随景的,以新的手法去诉说艺术语言,铺陈他的艺术内涵。
就技巧论,他擅长写意、工笔相结合。在运用水墨上他用浑点、湿、浸、干、枯,综合施行,在画面烘托出特殊的韵味。在工笔上他用勾勒、披、欠、梳、理、染等随机而用,打破窠臼,不为一法所囿。



在观念上,他突破宗派、门法,走自我的道路。在知识的探求,物理与自然间的鉴证,发明学理的创建,可点石成金的技法,化腐朽为珍宝的创造力,在这样的思维中建立起绘画的法门。所以他的作品无定法,在同一题材中有类似,但在绘画技巧上绝不雷同。
通过欣赏徐老先生一幅幅美轮美奂的艺术作品,我们强烈地感受到徐老先生对中华古典文化、西方古典文化的深刻研究和领悟。当笔者称赞他不愧为融合东西方古典文化的哲思型画家时,徐老谈起了他对绘画艺术追求的感悟,他说:“我的学习心得是离不开传统法则,即多学、多听、多看这三大法则。譬如:你读了五经,就需读九经,九经不够,要读十三经,那也不够,你应读诸子百家。哲理方面,学习宋明理学,参照道学、神学。这还不够,应多研究西洋的新生学说,进而创造你自己的新生学。所以我也应算一名读书人。如果有人问我,你是哪门哪派?我说我没有派。如果非要把我归结一个门派,以我九十年的绘画经历以及对中国古典哲学和西洋哲学的理解和感悟,细想起来,有神遇、有心传、有口授,个中艰辛那是一般人无法想象的。我认为,我是天地人融合一体的自然派。”


当欣赏徐老先生不同时期绘画作品时,我们不难看出其绘画艺术始终是在不断创新中求发展。当问及这个话题时,徐老哈哈一笑,仰望前方道:“......从世界的名山胜水的反思及传统古典中探索新意,以现代的物理学与电学解析人体建构的本体说法,道学探微,揭开天机不可泄的说法。在绘画方面,力图从地域山水人文的产生到村社群体的研究,使人性得以平衡共生的和谐境界,在相互尊重中达到和平永存的众生世界。”


艺术评论家顾献梁教授这样评价:“徐术修是一个多层面的拓荒人,他的画差不多平均两年就有一种新风格出现,但在发展方向始终紧抓着传统的精神。”
美国堪萨斯州立大学艺术系主任李铸晋教授如是说:“徐先生的画,追求在中西绘画交流中,创立一种自我的新艺术观。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中古时期的欧洲装饰美,亦可看出东方佛学的启示,许多玄谈,在他的笔下成了景观。”



画坛巨匠张大千对好友徐術修的评价是:现在看徐术修的画,山不像山,水不像水,但是未来大有可为。

徐術修先生和张大千先生亲切交谈


徐術修先生和叶浅予先生亲切交谈
2021年11月13日是徐術修老先生的95岁生日。笔者衷心祝徐老先生健康长寿,画作传遍祖国大地,香飘海内外。
投稿咨询:
曹 魏[字德譲,号文會,九二一(全球)文化智库创办人暨都市头条编委,资深新闻媒体人,文化评论撰稿人]微信:caoweichina QQ:7742049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