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抗日保卫战赋①
文|谭 杰
(作者谭杰先生在抗战烈士陵园前留影)
乌云密布,狼烟横兴。炮列河岸,兵压洛城。装甲铺地,飞机排空。巷陷火海,道卷腥风。倭寇犬马,八面亮剑逞嚣悍;中华将士,一腔热血啸沸腾。装备势弱,胸膛作盾彰豪气;众寡悬殊,躯骨抵轮斗頑凶。固守黄河,鼎御工程。毁断桥梁②,扼阻交通。迫退夜袭,挫败夹攻。迂避毒气③,迎折锐锋。强敌失利,黔驴技穷。帷幄谋略,软硬并行。云梯跃跃④,战车隆隆。劝降频频⑤,喇叭声声⑥。流弹呼啸,兽面狰狞。伊洛喋血,鬼泣天惊!
嗟乎!家家戴孝,义愤填膺凝大恨;人人挺戈,怒气冲天荡赤诚。集尸盈坊,妇孺冒死送茶米⑦;蹀血染道,官兵舍命镇庙黉。保家卫国,顶天立地钢铁汉,挺胸昂首,盖古傲今河洛兵⑧。赴汤蹈火,宁为玉碎奉大义;杀身成仁,不愿瓦全鉴精忠。封河锁桨,营长中炮昭赤胆⑨;抱弹冲阵,连副捐骨载芳名10。布雷设伏,血战瞿屯敢死队11;匍行束弹,集爆坦克赤血龙12。雨中肉搏,邙山南麓六易主13;月下会战,七里河桥几争锋14。合力封杀,千寇缴械猪龙嘴15;聚众死守,“四英”留誉域西城。守我洛邑,人在城存同生死;捍我疆土,城破人亡共死生17!
呜呼!炎黄子孙皆有种也,戍国将士俱无畏也!焉有逢仇敌而惧死、对屠刀而避锋者乎?以一万六千血肉之躯致敌毙伤累累以达战略之标的,巍巍然昭示中华儿女之豪迈焉!肢可残而志不可改也,骨可碎而忠不可失也。头可断而族不可辱也,胸可穿而国不可凌也!
咦唏!浴手执毫,拂案奉香。祭英灵而泣咏,仰昊天而长歌!颂曰:
壮士涅槃兮,傲尽精忠。魂归北邙兮,笑安英灵。
血鉴丹心兮,骨铸赤龙。义耸浩天兮,节拔高风。
威扬四海兮,气贯长虹。勇覆五岳兮,功塞苍穹。
千秋贞烈兮,万古豪雄。山河永载兮,名垂汗青!

注释:
① 1944年(民国33年),日本侵略军为打通中国大陆南北通道,发动了大规模的“豫湘桂战役”。攻取战时河南省政治、军事中心之“洛阳战役”,则是一次关乎全局的重要战役,为此,日军动用了3个步兵师团、1个坦克师团、4个步兵旅团、1个骑兵旅团和炮兵、工兵及其他特种兵部队,总兵力10万余人。4月18日凌晨,日军突击部队从中牟渡过黄河,攻占郑州,由此西进包操洛阳。洛阳守军——国民革命军第十五军以及第十四军九十四师 1.8万名将士(多为洛阳豫西籍人),不辱使命,誓与洛阳共存亡,筑堡、布雷、设鹿砦、修工事,炸桥梁……装备落后的中国军队,孤军抗击日本的机械化精锐之师,浴血奋战,打死、打伤日军约2万人,毁敌坦克60多辆,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军的气焰。中国守军付出了惨重代价,死伤总计约1.6万人,幸存者2400余人。用生命和热血在中国抗日战争史上谱写了英勇悲壮的一页。
② 为迟滞敌人进攻,九十四师工兵连提前炸毁了洛河上的钢筋水泥桥——林森桥,并沿河布防,以迎击日军进攻。
③ 在邙山南麓防御战中,日军进攻十五军前方指挥所驻地史家屯,六十五师师长李纪云亲自指挥一九四团参加战斗,敌师团长清水寿一挥刀督战,战至午后,敌人突然向六十五师阵地施放毒气,一九四团转入屯内。其后,日坦克二十五旅团战车向屯内推进,一九四团官兵利用挖通的民房为掩护,截杀坦克之后的日军步兵,以使日军伤亡惨重,被迫退却。
④ 5月23日拂晓,日军步、炮、空联合对洛阳城举行大规模进攻,在装甲车掩护下,敌人架云梯企图登城,守城战士冒死掀翻云梯,挫败了敌人登城计划。敌改以工兵开挖地道,企图潜入城中,守城垣战士引爆地雷,粉碎了敌人从地下入城的阴谋。敌集中坦克轰击城西门新筑城墙,混乱中,一股敌军窜入西门内,守西门的连长黄保安手持双抢,左右开弓,夺回西门。敌人连攻失败,便集中飞机,轰炸十五军指挥部所在的银行大楼,十五军指挥部改设地下,继续指挥战斗。
⑤ 5月23日,日军司令官内山英太郎以“防止洛阳古城毁于战火”为名,逼迫白马寺僧人给中国守军送上《劝降书》,当场遭到守军司令武庭麟将军的严词拒绝。
⑥ 敌人进攻屡屡受阻,无计可施,便通过高音喇叭,劝中国守军投降,中国军人不予理睬,仍积极备战,全力拼杀。
⑦ 战事吃紧,军粮一时不济,洛阳百姓冒着炮火扛面送米,给守军以多方支援。
⑧ 国民革命军第十五军军长武庭麟,伊川县人,副军长姚北辰洛阳县人,其属官兵为“镇嵩军”所改编,多为洛阳一带的豫西人,他们为保卫洛阳视死如归,不惜牺牲自己的年轻生命。
⑨ 5月10日拂晓,日军出动飞机轮番轰炸洛河北岸九十四师二八二团主力营防御阵地,接着又动用300多门山炮、野炮隔河炮击,炮击之后,以200多辆坦克冲击前进,由于洛河水深没膝,敌坦克行驶不便,便排开队列朝北岸炮击。二八二团主力营营长夏念民指挥战士沉着应战,待敌步兵渡河一半时,以火力封锁河面,以使进入洛河之敌有来无回,尸体飘浮水面,日军不敢再渡,只好向对岸隔河炮击。战斗中,营长夏念民中炮壮烈牺牲,全营战士化悲痛为力量,在炮火中坚守阵地整整1日,日军几次强渡均告失败。
10 上清宫是洛阳城的防御制高点,也是十五军军部驻地,为保卫上清宫,十五军六十四师、六十五师随着兵员的消耗,步步收缩防御阵地,层层设防固守,血战了4日4夜。19日,日军集中2万兵力,向以上清宫为核心的邙山岭发动总攻,在狂轰滥炸之后,六十四师、六十五师一线兵力冲击外壕与敌白刃格斗,拼杀1日,双方遗失累累,天黑收兵。20日,日军继续围攻,一路日军2000多人在20辆坦克引导下,切入上清宫侧后阵地后洞,一九四团所有能拿起武器的人员都投入了战斗。混战中,二连连长韩昆生擒敌大队长藤本,日军蜂拥来抢,韩连长急忙刺死藤本,自己同时倒在敌人刺刀之下。副连长贾乐民大吼一声,抱着8枚手榴弹冲入敌群,与50多名敌人同归于尽。由于众寡悬殊,后洞失守,敌方损失1500多人,中方一九四团亦所剩无几。
11 兴隆寨与瞿家屯分别位于涧河左右岸的涧河入洛处,这里距十五军上清宫炮兵阵地远,得不到炮火支援,日军把这里作为突破口重点攻击。11日拂晓,日军以坦克30辆、火炮40门、步兵千余扑向兴隆寨六十四师一九○团防御阵地,一九○团奋起搏击,大战4小时,日军丢下100多具尸体撤退。夜晚9时30分,日军6000多人以60辆坦克开道,再次突入一九○团阵地,一九○团巧布地雷阵,将敌军炸得人仰车翻。一夜之间,9次击退日军进攻,以500多人的牺牲为代价,使日军遗尸1000多具。12日拂晓,日军出动飞机9架、30多门大炮,对一九○团阵地疯狂轰炸,不等敌步兵进攻,一九○团主动撤退,转移到涧河东岸。13日,日军坦克越过涧河,进入瞿家屯一九二团防御阵地,一九二团组织敢死队40多人,炸毁敌坦克4辆,敢死队集体殉难。由于众寡悬殊,一九二团伤亡过重,被迫放弃西工防御,转向道北邙麓,西工失陷。
12 日军在林森桥附近强渡洛河失败,遂改变进攻地点,转移到林森桥以西的聂湾一带。12月上午,日军坦克车队强渡洛河,进入北岸六十四师一九一团防守阵地,坦克往来冲突,无法遏止。一九一团长急令排长李军义炸敌坦克,李军义率全排战士匍匐前进,以集束手榴弹炸毁敌坦克5辆,毙敌30多人,迫使敌人退回洛南,李军义及全排战士无一生还。
13 5月21日,日军出动飞机10架、大炮80余门、坦克300辆、步兵2万人,深入上清宫附近,一九五团据守的庄王山成为争夺的焦点。团长姚清云在火线指挥,腿受重伤,一营营长张逸群冲锋陷阵为国捐躯,二营营长于芳清战至弹尽被俘,危急时刻,六十四师参谋长王振宇率九十四师1个营、十五军搜索连、六十五师特务排、一九○团2个连赶来救援,反击中,王振宇参谋长中弹牺牲,搜索连连长高兴英勇殉职。庄王山血战,阵地反复易主六次,毙伤日军2000多人,六十五师一九五团亦伤亡殆尽,庄王山阵地终因无兵可守而失去,日军包围圈向上清宫收缩。22日,30多架日机在上清宫上空盘旋轰炸,以60多辆坦克、80余门大炮对制高点上清宫集中轰击,以2000多人组团冲锋,对上清宫轮番攻击。十五军直属队、炮兵团、六十四师、六十五师余部步炮配合,英勇还击,一日内打退敌人12次进攻。上清宫,犹如磐石巍然不动,敌摧毁十五军指挥部的阴谋未能得逞。
14 七里河桥是洛阳通向新安的交通咽喉,守卫在这里的六十四师一九二团八连事先炸毁了此桥。11日下午,日军一一○师团第三联队第二大队在30辆坦克掩护下,抢架七里河桥。入夜,八连战士手持大刀,杀退日军,夺回此桥。次日,日军复取河桥;夜间,八连战士再得河桥。两次夜战,杀死敌兵100多名。
15 猪龙嘴在洛阳城东北邙山南麓,是一条东西狭长的凹道,长约2公里,深约数尺,宽度仅容一辆车行驶。11日上午,日军1个联队1000多人从白马寺出发,欲从东北方向进攻洛阳城。十五军军部获悉后,指令九十四师出动兵力伏击该敌,九十四师师长张世光派出一个主力团于猪龙嘴两侧设伏,待敌全部进入,封锁进口,两侧火力齐发,日军进退失据,陷入绝境,许多军官剖腹自杀,1000多人缴械投降,此战极大地鼓舞了洛阳守军抗日信心。24日中午,日军出动飞机30架、火炮120门、坦克400辆,从空中到地下,向洛阳城倾泻炸弹、炮弹,狭小的洛阳城一片火海,3万日军步兵分六路向洛阳城发动总攻。洛阳守军奋起作最后抗战,各部利用民房、街垒誓死抵抗。午后,西门也被坦克突破,大量日军涌入城内,十五军指挥系统被破坏,各区官兵人自为战,或利用墙洞射击敌人,或居房顶用手榴弹投炸敌群,或以刺刀与敌逐房肉搏,日军每进一步,都要付出代价。双方短兵相接,厮杀半日,尸体枕集,横塞街巷。洛阳巷战,日军死伤8000余,中国军队失去了3000多名健儿,此战之残酷,在中日战争史上实属罕见。
16 5月13日,大量日军进入洛北,经过周公庙、西关两处争夺战,九十四师外围阵地尽失。日军分兵四路攻打城关四门。九十四师师长张世光以最精悍的四位连长把守4个城门。当日,四位连长一伤三亡,四个连的战士亦所剩无几。混战中,有2辆坦克突入西城门,1000多日军涌入城内,张世光师长急调火力、兵力封锁西城门,1000多名日军入城后构筑巷垒,负隅顽抗,张师长调兵包围该敌,组织精兵轮番攻击,迫使该敌节节后退。16日,在日军坦克接应下,残敌退出西城,洛阳城防暂时度过了危机。
17 经过半个月殊死搏斗,守军损失惨重,为保存这一支威震敌胆的抗日军队,十五军军部通知各师余部,于夜间10点钟分路突围。当夜10时,各师佯装出击,分别以1个加强连开路,从各自选好的突破口出城,奔向洛阳南山。25日晨,未突出城的部队继续与敌激战,上午,枪声渐息,中华名都洛阳,第一次陷入外国侵略者的魔爪。洛阳沦陷之后,日本改“洛阳”为“福阳”,民众饥寒交迫,一年多时间里无食盐可用)而且奸妇女数百人;征偃师民夫5000人修筑铁路,有“怠工”者即被处死;在宜阳制造了石陵、水沟庙、穆册等12次大屠杀,杀无辜百姓1580人、奸257人;在栾川潭头河南大学,将100余名未及逃走的师生集体枪杀(包括农学院院长王直青);洛宁的范蠡镇被炸为平地,无一人幸免;将俘虏的我300名官兵用火车运往北平清华园战俘园,后转运日本做劳工……
【参考资料】:《洛阳市志》()《中华民国史资料丛书 . 1号作战之一 . 河南会战》(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战史室著)








青山有幸埋忠骨|洛阳抗战老兵陵园开园 免费安葬已故抗战老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