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桃宴”文/范志宏
1970年夏天县里要依托第二化工厂建个磷肥车间,工人从小作片各公社选派,名额分配到村。我和村里几个伙伴有幸被推荐到二化当工人(性质亦工亦农)。
我们去二化时磷肥车间刚开始建厂房,工匠人员是县建筑队的。当时建了硫矿石储存房,生产硫酸整个流水线,包括烧硫酸矿炉和厂房,硫酸吸收冷却塔,最后是鼓风机和高烟囱,还建立了球磨机房,各个房间没有墙,在砖柱子上立三角架扣瓦。车间很快建成,要点火试生产,厂里按排包括我在内4个人负责。一次点火成功,转入正式投产,开始达不到设计水平,我们就调试研究,甚至走出去学习取经。经过一段时间摸索产量提高了和酸浓度也高了。磷肥达到了优质水平,有力地支援了农业生产,被评为县支农先进单位,我在县劳模会介绍了经验。磷肥车间党小组也是先进单位,在县组织工作会议上我介绍了平时党小组怎么调动党员积极性在生产中发挥带头作用。厂里办的宣传橱窗里,有我的放大照片和事迹介绍。厂党支部换届时我还被选为支部委员。
那个时候县里安排县直机关包单位,二化是由县总工会分包,经常有领导住厂帮助工作和参加劳动。时间长了,来驻厂的人都成了熟人,互相比较了解。上级要求各级班子要做到老中青三结合,当时县工会没有青年干部,1974年包厂领导找我了解情况要推荐我,随后经厂里研究同意,报县有关部门批准,时间不长调令下来了,接到调令,心里也犯过犹豫,一来在厂里干了几年,无论对工厂还是对同事都有点难舍难分,二来去县里干不好可咋办呢?但组织需要,不管怎么先服从命令吧。
这说到走,心想着走前得和厂领导及几个共事儿的同事坐坐才好,感谢他们的培养和帮助。那时不实行摆宴席,说实在真允许手里还真有点虚。后来想让母亲在老家找点瓜子炒炒拿来大伙一块儿吃,但在村里找了几家都没有多少。正在不知如何是好时,忽听队里库房上有哗啦啦的声音,顺声望去,问房子上的人干什么,(记不清谁了,)答晒核桃,我立马与保管说明情况,先预领点日后从分配的数量里扣,保管说行,我很高兴!沒有瓜子有核桃也算如愿以偿了。
坐谈会就在磷肥车间办公室很简陋,一张桌子两条凳子,摞了几摞砖当凳子坐,我除准备核桃外还买了几盒烟。参加人员有厂书记、厂长,还有厂其他人员,其他车间领导,好友,我们车间其他负责人,总共十几位。人们陆续到了,坐位不够还有席地而坐的。在每人跟前放了块砖头,开始发核桃,有位同志说范志宏,今天摆核桃宴啊?!几个人也迎合说新鲜,平生还是第一次赴这样的宴!也有人打趣说比威虎山百鸡宴味道还浓,刹时间砸核桃声,说笑声,吃核桃声,混为一体好不热闹!我心窃喜觉得这步棋走对了。大家谈天说地,谈厂子说车间,时不时还夸我几句。热闹一番后切入正题,首先由书记杨东升发言,杨书记讲话主要意思:磷肥车间成县双先进,你出了力流了汗功劳不小,调你到上级工作就很证明这点,你是咱们厂的骄傲,希望到新单位后,听从领导安排,谦虚学习,尽早把思想扭回来,融入到正轨工作中。其他同志纷纷发言谈鼓励谈希望。最后我做了即兴表态发言:首先感谢厂领导和同志们的提携推荐到上级工作,实际上我没有大家讲的那么优秀,只是在领导关注关心和同志同事帮助下,做了一个共产党员应该办的事,給了我这么高荣誉感到受之有愧,我一定记住大家的嘱托,到新单位后一如即往听党的话,听领导话,好好的工作绝不给厂里丢脸!从工人到干部这座桥是厂领导和同志们给搭的,虽然马上要走岀这个门了,但这里的一切我终生难忘!我说完后大家纷纷鼓掌!散会后依依不舍和大家握手告别!
到县工会报到上班任副主任,为早点适应工作,虚心向领导请教谈心,学习知识和工作方法,积极下厂矿调查研究,提高工作能力。一切还算顺利,得到了单位领导和组织部的认可。
后来县委提出三年建成大寨县,县直干部大下,青年干部首当其冲,我积极响应号召,到乡镇工作,后几经调动在乡镇工作数十载,直到退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