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旅画家安茂水笔下的锦绣山河
1、作为军旅画家,这么多年的军旅生活渲染,赋予了您山水创作那些鲜明的个人风格?
答:作为一名军旅画家,生活、工作在军营几十年,让我感到由衷的自豪。在部队这所“特殊”的学校,对于人生理想的形成与艺术境界的提升,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
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与他的生活环境有着直接的关系,艺术创作也不例外。
作为千百万人民子弟兵中普通的一员,从戎岁月,数十年风雨,弹指一挥间。追寻故去的时光,千山万水留下艰辛跋涉的足迹。
人们常说,“文如其人,字如其人”,一点不假。在求知、求艺的道路上,我不断完善自身的学识与修养,从书本中,从古人那里,从恩师及所有杰出艺术家那里,汲取前人艺术精华,开拓人生事业的基石。 源于多年军旅生涯,赋予我的山水创作独具特色,有着鲜明的艺术风格。概括来说,主题鲜明,立意深远,构图细致,格调高雅,布局得当,在传统绘画技法上,力求有所突破,不断探求新的创作手法,以其达到完美的艺术境界。
2、您的军旅生涯有三十多年,您的艺术生涯有多少年?
答:在文化底蕴深厚的胶南大地,千百年来,文人倍出。受家乡环境的影响,周围艺术的熏陶,让我对木版年画、书法情有独衷。在艺术的王国里,如鱼得水,如鸟投林。醉心艺术,七岁开始,我就拜师求艺,一遍遍临帖古今大家的范本,追求书法艺术的精髓,利用假期,遍访名家,不耻下问,达到忘我境界。
转眼数年过去,内心充满自信与从容,练就一身过硬的“真功夫”。久而久之,从众多同龄人中脱颖而出,大凡见过我的老人,无不由衷的感叹,这个孩子是个可塑之才。
从一幅幅饱含生命活力的艺术作品中,不难看出一个求知少年独特的艺术个性。开拓人生事业的基石。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艺术伴随我数十年,只要生命常在,艺术之花开了又开。
3、作为一名军人,为什么痴迷中国画创作这么多年?在中国画的创作中,您感受到了那些不一样的人生感受和意义?
答:中国画有着悠久的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从魏、晋、南北朝时期初步形成,以山川、自然景观为描写对象;到隋唐时期,逐步分离出来;直到北宋时期,使中国画趋于成熟,逐步形成新的格局。
在中国第一篇山水画论,宋宗炳的《山水画序》中,提出了“竖画三寸,当千刃之高;横画数尺,体百里之远。”;
而王微在其《叙画》中,则对绘画有着另一种见解。“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
只有内外兼修,方能达到人生与艺术的更高境界。
中华五千年厚重的历史与文化,浩如烟海的善本典籍,令人叹为观止。源于对祖国母亲深沉的爱,让我对中国画情有独钟。画由心生,这种爱的力量伴随我的艺术创作,并不断在内心深处激励自己,用作品讴歌我们伟大的祖国,抒发人生的风采,唱响时代主旋律。
4、您的书法、篆刻、山水创作皆精,请为我们分享一下,您对书法篆刻创作的感悟,以及其对山水创作有哪些启示?
答:我前面讲过,对艺术的追求,从孩提儿时代就开始了。这种对艺术的喜爱程度,几十年来,始终不离左右,即使在参军后来到军营,外出行军、拉练,由于条件的限制,创作时有中断,可创作激情,艺术之火,时刻在心中燃烧。
我在部队从事测绘工作,时至今日,回顾昨天的岁月,往事如昨,历历在目,成为永恒的记忆。秦岭风采,巴山蜀雨,羌藏风情,大江南北……艰辛跋涉的足迹,成为我一生宝贵的财富。
记得有位哲人说过:“世上本没有路,前人走的多了,才形成了路。”那么,勇敢的测绘兵,就要成为走在这条路上的第一人,为后人选好前行的路。一种自豪之感,在我的心里,油然而升。
正是这种艰苦条件下的磨练,也让我深刻理解人生的意义与生命的内含。山川、河流、草原、天空,景象时远时近,周围的一切,如同超越了生命的阶梯,释放着青春的光彩。陶醉其中,不能自己。
“沐浴着春的气息、领略着夏的风采、品尝着秋的收获、展望着冬的美景;”
久违的山峰、思慕的海洋、渴盼的森林、辽远的草原…登高望远,浮躁的心,回归自然。屹立大山之巅,举目四望,气象万千,心旷神怡,豪情万丈,思绪飞扬。心胸豁然开朗,仿佛找回昔日的自己,艺术的火花一次次在心中点燃。
艺术是相通的,书法,篆刻,山水创作,都需要情感的寄托。从多年的艺术追求,让我感受到生命的美好,生命之花,越发的旺盛与精彩。
5、作为北方人,您喜欢什么样的山水格局?您笔下表现的是哪里的山水风格?
答:北方山水作品,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在我的山水作品中,既有构图大气,气势恢宏,布局大度,意境深远的北方山水创作格局;作为一位艺术家,不能局限于一种艺术形式的表达,北方山水作品与南方山水作品,都是我非常喜爱的创作方向。不同时期的创作阶段,会有不同的变化。北方山水创作有所偏重。“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其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
古代艺术家对艺术的追求与精辟见解,值得我在创作中好好的体会与思考。
6、这些年,您到过很多地方写生,请为我们分享一下,您在写生过程中的感悟与故事。
答:说起写生过程中的故事那就多了。茫茫林海,雪域高原,山川草泽,大漠荒原……每一次外出写生,都是一次新的旅程,一种生命的再生。点滴于心,化作涌泉。
记得有次与同行一起,来到北方一座闻名遐迩的大山写生,费尽力气,终于攀到山顶,已是傍晚,人困马乏,吃罢干粮,搭起帐篷,倒头便睡。
在睡梦中,迷迷糊糊仿佛感到有什么响动由远及近,声音越来越大。我下意识地从昏睡中醒来,蹑手蹑脚地从帐篷的缝隙往外查看。只见一个物体在慢慢移动,漆黑的夜里,看不太真切,立起来足有一米八的个头,一双眼睛在黑暗中如同两道闪电,发出灼人的光芒。
推醒同伴,俩人吓出一身冷汗,心想,该不会是遇到“黑瞎子”了吧?果真如此的话,生命难保,屏住呼吸,听天由命。
危机时刻,突然,那只黑熊调转身子,向密林深处奔去。
一夜胆战心惊,未敢入睡,轮流值班,挨到天亮,东方欲晓,阳光从地平线探出头来,小心翼翼走出帐篷。只见不远处,一只梅花鹿在向我们点头致意,高兴的一蹦一跳,像是欢迎远方的孩子平安归来。
此时此刻,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昨晚,救下我们性命的,是这只善解人意,临危不惧的梅花鹿。感恩之心油然而生,难以用语言表达,泪花在眼中滚动。
这一次的写生,让我感触颇深,人与自然,和睦相处,保护自然,保护人类的朋友,作为一个画家,责无旁贷。
自此,我要用作品说话,表达生命的可贵,人生的美好。保护地球,人类赖以生存的家园和自然界一切有生命的“朋友”。
7、现在的山水画创作是您的主要工作吗?下一步您有什么大型创作的计划?
答:艺术创作是我人生的志向。一个负责人的画家,要有深厚的知识储备与人生积累。艺术的海洋,博大精深,成为其中的一滴水,融入其中,相互的碰撞、感染、借鉴、吸收……让艺术的火花,在心底燃烧不熄,绽放出夺目的光彩。
虽然取得一定成绩,艺无止境,前面的路还很遥远,艺术的珠峰需要坚实的脚步。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我现在的主要工作,还是在不断的汲取前人的精神食粮,登高望远,海纳百川。
下一步的计划是,制定写生计划,走遍祖国的名山大川,回来后精心创作出无愧于时代的长卷《锦绣山河》巨幅作品。
讴歌我们伟大的祖国,赞美我们美丽的家园,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应有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