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寒蛩戚切,银菊披霜。时近初冬,冷风中,四野寂静。仰望惨白的冷月,怆然入怀。忽想起天国中的母亲,不知道她老人家在另一个世界可好吗?昊天湿冷,那里可有地暖和空调?浮想联翩中,不由鼻子发酸,眼泪也不争气的掉了下来……

母亲出自冯氏赤贫农家,祖籍渭北,时遇灾荒。民国时举家南迁渭河之南,佃户人家的女儿早当家。童年丧母,孤苦无依,正需慈母百般佑护,撒娇之花季,便挑起了家庭的重担,即习炊事、纺织、耕种之诸事,一勤天下无难事;十二岁时稼穑织纺,样样出色。只可惜,无钱进入学堂,不识幸福快乐为何”物也,唯愿全家有吃有穿,不再忍饥耐寒!她虽无缘文墨,而晓天下理,知古今事。
过了几年,及归我家,虽地处县城,仍一贫如洗。母亲毫无怨怼,习以为常,一心一意辅佐我父筚路蓝缕,兴业持家,夙兴夜寐,戴月披星,抚我兄妹以至成人。


后来由于母亲干活卖力,组织能力强,又当上了妇女队长,一干就是十几年。苦活重活,不让须眉。因生产队的牛马不足,她自驾马车辕,和几个妇女拉土,因为体型小,几次被车辕挑起来,摔倒了,起来拍完身上土,给马车前面再装压土块,不服输重新干,没有人知道她当时还怀着小女儿。她性格开朗,语言幽默,邻里同伴昵称她为“冯老怪”!她睦邻济困,古道热肠,巷里有纠纷,邻家因家务事闹别扭,都要请母亲说事了非,最后都能取得令人信服的结果,使大家握手言欢,这都源于母亲的为人忠厚赤诚,力主正义。邻里有红白大事,不请自到,未有不视为己而尽心操劳。

祖母出身没落的大户人家,说话豪气冲天。然命运多桀,逐看破红尘。她颇信善事,不茹荤腥,人称大个子善人。日常香侣朋辈,动辄造门盈屋,祖母怜贫助残,热情好客。自然苦了母亲,她默默地奉茶留膳 ,净锅涤器,不惮烦劳,即东赊西借,也未尝有俭色。祖母,我父每饭各别,喜搞搞特殊化,四十年如一日,均出母手。
父亲倔强勤谨,不懂家务,因几辈单传,故六亲无靠,和祖母都是任性清高,凡事以自我为中心,不会体贴他人。所以家里家外,大小事务全赖家母。母亲视人重于泰山,视己轻于鸿毛。于我祖父、祖母孝敬、于我父体贴无微不至,即其暴怒无理之至,母亲也毫无半语叮撞,忍耐心底,事后则和颜悦色,晓之以理,感之以情,数十年如一日,一心为家,其处事接物,一以贯之高屋建瓴,功在家族,为刘家中流砥柱,就连祖母、家父也甘愿下之矣!

母亲深明大义,因己之少文,深感痛悔,即节衣缩食,断不肯使儿女辍学。回想起我少年时,常有玩梗愚赖之举,子女中劳神最多。母亲即少施挞楚,继之泪珠莹莹,婉言诱导,为儿洗垢拂衣,亲执儿手送往学校,即使铁石心肠也为之软动,一心向善,不忘初心;此全为母亲伟大人格之感召所致。

母亲身患高血压病多年,仍事必亲躬,致终年劳苦。去世前几天在家输液养病,祖母的香侣盈门,傍若无人,继续喧哗议事,中午留餐,不推不让,祖母的做法让我们很不解,私下里,我们都深深的为母亲鸣不平!
好像第六感官起作用,次日早上,我让爱人给母亲包顿葱花大肉水饺,爱人上班忙,早上说今天没有时间包,让去“永信一”买半斤羊肉酸汤水饺不就得了!我不依,要求她亲手包,她便欣然包了,母亲中午吃了不少,谁知道这便成了她最后的午餐!
当日,其娘家有一毛头后生上县路过,见其正在输液治疗之中,年轻娃思想单纯,静坐闲聊,诉说家族矛盾,莫完莫了。母亲越听心里越不平静,心生不悦,又无力劝阻,当晚就诱发心肌梗塞,经抢救无效,驾返瑶池!
一向不爱说话的父亲,难受地拉着我的老师----著名文化学者雷继敏先生的手,感觉五内俱焚,哽咽着诉其心声!雷老师即兴代他撰写挽联:操持全赖卿贤,四十年早起迟眠,心劳烂、汗流干,只道是天相吉人,谁知你你你你,说走便走;晚近方知福浅,七八日糊涂颠倒,鬓已白,泪淌尽,实可怜老来孤命,却教我我我我,依谁靠谁?街坊四邻看着灵堂上这些伤心的文字,都禁不住抹着泪眼!
母亲所生我兄妹共四人,婚嫁盖房,母亲靡不殚心竭力,诸事力求尽善尽美。尔后,诸孙相继降生,衣食住行,无不操心,此中烦务,笔舌难尽。于今我们虽未丰饶,然颇堪能过,本拟结草衔环,恭效反哺,而天不佑,怎不教人涕泪涟漪。此正如孔子云:“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徒唤奈何,心生伤感。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也。纵观母亲一世,为媳孝,为妇贤,为母慈,持家勤,待己严,妇德俱备,传于口碑,其所以这样,盖禀一厚德淳性,付于人者甚多,望于人者甚少。其爱如大山,其德性如大地般厚重。今新楼高耸,儿孙满堂,母亲却一病溘然,撒手竟去!弹指间,二十六年过去了!作为儿子,能不抱弥天之憾,无涯之戚。唯有恢弘母亲的品德,继承她的遗志为务,认真做人,用心做事,读圣贤书,治儿童疾,方能不负昭华,不负母亲殷切的期望,告慰母亲大人的在天之灵! 辛丑寒露刘功会于汉风堂

作者简介:刘功会,毕业于宁夏医科大学。他从医之余,好文学,嗜篆刻,工书法。系陕西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儿科委员会委员、周至联合医院儿科主任、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会员、陕西书画院院士、西安市法家协 会会员、《中国临床医师杂志》常务编委、《当代护士》特约记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