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实文学】刘喻 ‖《红土地的记忆》
——记老红军何木林装哑十四年
引子:一份绝密情报,促使红军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1934年10月,由于“左倾”路线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一年多来未能打破敌人的第5次“围剿”,被迫走上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路。决定红军长征的因素固然很多,鲜的是,有一份绝密情报,也就是1934年9月下旬,蒋介石在庐山秘密召开军事会议,在第5次“围剿”的基础上重新调整兵力部署,并在他的德国顾问汉斯·冯·塞克特将军的策划下,制订的“剿灭”中央红军的“铁桶计划”。因这份计划,及时促使党的临时中央做出战略大转移的决策。以此为引,讲述发生在贵州省习水县土城镇青杠坡战役后发生的一则故事,那是红土地人民永远不会褪色的记忆。

(一)
清澈的河水缓缓流淌。黎明初始,满坡的映山红,如尽情燃烧、跳跃的火焰,怦然心动。晨雾慢慢散去,阵阵嘹亮的军号声划破这难得的宁静。
“军号吹响,子弹从耳旁飞过……”何莉打了个冷颤,半夜醒了过来。睁着眼睛,盯着天边最亮的那颗启明星。是血缘脉脉流淌在血管里的那份亲近,那份感知,居然会做这样的梦。
通往青杠坡的那条山路,既漫长又悲凉,从江西那面一直伸展到这满是映山红的葫芦形山谷里。天老是下着雨,“也许吧,我的歌声明天不幸停止,我的生命,被敌人撕碎,然而,我的血肉呵,它将化作芬芳的花朵,开在你的路上……”拉歌的声音一直不断,除了雨声和在泥泞的车辙中行走的马蹄声之外,便再也听不见别的声音了。是有些疲倦,但精神特别振奋,队伍一直向北,大家仿佛看见井冈山上扛起的那面红旗,呼啦啦地飘着,飘得大家的心里都亮堂堂的。
时间倒流回1935年1月,“嘀嘀嗒嗒”的电报声如疾步行军的马蹄声打破“大埂上”的清静。“大埂上”是个小地名,在土城镇背后白马山上的半山腰处。东与青杠坡对峙,下临赤水河浑溪口、水狮坝。在云雾缭绕中,若有若隐看见为了摆脱敌军的围追堵截,我红一方面军一师先锋团正在土城镇青杠坡阻击尾追之敌。
山埂上。先锋团团长王清杰(化名)手持望远镜,看见对面的制高点敌军如蝗虫源源不断,流弹不时飞来,王清杰矫健地跳动,不时调整着观察位置。
“报数”……王清杰放下望远镜,威严地大声呼叫。
“到!”山埂掩护下,应声站起一位、俩位、三位……。其中就有何木林等红军战士。
王清杰深深吐了口气,“五分钟之内,拿下山顶制高点。”指着对面的山峰,王团长挥舞着手臂,下达了战斗命令。他拨出腰间驳壳,下达命令“五分钟之内,拿下山顶制高点!”

(二)
山梁不高,何木林等带头向着山顶冲杀。身边的战友中弹倒在何木林身边。愣了,没有多迟疑,他迅速从战友手中抓过机枪,发疯般向山顶扫射,“啪啪啪……哒哒哒……”
子弹打光,他愤怒地丢掉机枪,捡起地上大刀,与红军战士奋不顾身朝山顶冲。
一颗流弹袭中何木林,他倒在地下,拼命想站起来,挥刀上前。他拖着受伤的左腿,拼杀中被一高大敌兵刺中挥刀的右手。咬着牙忍着痛扑上,将高大敌兵劈在刀下。几乎同时,他的后背被一颗流弹袭中。
“啊!” 何木林惨叫一声,摇摇晃晃欲扑倒……
何莉泪流满面,那种疼痛感同身受。那是不是爷爷?是不是爷爷受伤了?
寒风吹过青杠坡,山头蒙上一层阴霾, 仰卧在茅草丛中的何木林从昏迷中悠悠醒来。
微微的呼吸,气若游丝,继而沉重的喘息……何木林似乎感受到了生命正在一点点复苏的迹象,嘴角露出了一丝笑意。他发出一声沉闷微弱的哀叹,又陷入昏迷。

(三)
青杠坡位于赤水河东岸,是娄山山脉中呈东北往西南走向白马山的一个陡坡,山上栽满青杠树,村民们都习惯称之这一带为“青杠坡”。这是土城战役中毛泽东在遵义会议后亲自指挥的第一仗,是导致红军四渡赤水的直接因素。
青杠坡的主峰白马山与莲花山对峙,形成一个葫芦状,猫猫岩、凤凰嘴、寒棚坳、狗耳坳群峰相连,犬牙交错,是土城北面的天然屏障。由于川军对红军作战意图有所察觉,抢先占领了一些制高点并构筑阵地,使得红军计划的伏击战变成了仰攻战。
夜深了,寻找战场上受伤战友的喊声再次传来,何木林费劲的咽了咽口水,想答应,嗓子像被捏一样,发不出声音。只听见声音越离越远。
何木林又陷入昏迷中,整个人的意识都是模糊的,仿佛全身的力气都被抽干了。第二天下午,冬天的太阳失血过多,发出惨淡的光芒,照在他的身上,似乎感受到点点温暖,何木林无意识地发出呻吟声。
“慢点,你听。”青杠坡山脚下居住的十二岁的细娃子赵及祥,听见了何木林微弱的呻吟声。他连忙拉住同行的小伙伴黄飞祥,屏息凝听,确定声音发出的位置。
“走,过去看看!”
俩道稚嫩的身影捧着捡到的弹壳,小心翼翼朝何木林隐身之处跑来……
(四)
夜深了,赵及祥带着父亲赵方橙来到何木林隐身之地。赵大爷把手放在他的鼻子下试了试,明显试到有微弱呼吸。他心里一喜,赶紧让赵及祥将红军扶上他的背,悄悄地朝山下走。淌过小溪,本准备朝家里走的赵氏父子,觉得把受伤红军放在家里养伤不安全,拐个弯朝青杠坡村石羔嘴组包包上的石崖崖背去。
在石崖崖的角落里,何木林睡在稻草铺就的临时床铺,身上盖着被子,头脸包裹着毛巾,赵大娘正在一勺、一勺地喂何木林的汤药……用布巾揩擦他嘴角溢下的汤药。
何木林微闭双目,吃力地咽下汤药,嘴巴微微地动,想说什么,但又无力说。喂完了汤药,大娘又继续喂何木林稀饭汤。
赵及祥守着受伤的何木林,天真地说:“娘,红军哥哥能喝点稀饭了,他早些养好伤,还要去赶部队呢。爷,你说是不?”
赵大爷闻言,不觉面上一沉,长叹一声:“唉,难呀。”
细娃子不解;“爷……”

(五)
阳光透过石缝照进洞里。何木林从稻草堆上费劲的站起来。他颤微微地站立着,右手扶着岩石,咬牙硬撑着,如小儿学步般一步一移地来回走动……少倾,也是满头虚汗跌坐回稻草堆上。
赵大爷提着一罐热气腾腾的鱼汤钻进石崖洞。何木林挪动着身子,笑着招呼道:“大爷。”“哎。这是赵及祥摸到的鱼,喝点鱼汤去寒。”赵大爷高兴地说,倒了一碗鱼汤递给何木林。他一边喝鱼汤,一边说,“大爷,久呆下不行,不知道队伍有消息吗?”
“听人讲已南渡乌江,打到贵阳去啦,就不晓得儿时又打回来。”大爷给何木林悄悄讲了打听到的消息。
何木林略有所思,片刻,望着大爷坚定地说:“我再将息几天,就追部队去。”
大爷劝阻道“要不得!安心养伤吧。队伍走后,隔几天就搜查红军伤病员一次。前几天,在土地庙乡搜到两个红军伤员,当场就给砍啦……”
何木林气得狠狠用拳头砸了石壁一下。
赵大爷:“你在这里安心养伤,没有人晓得的。就是被那帮狗东西晓得啦,大爷豁出老命也要保全你。”
何木林激动地望着大爷,热泪盈眶,欲言又止。
擦黑的时候,赵大爷又跑到石崖洞给何木林讲,“听说队伍打到昆明去啦。你就死了这份心吧。”
“大爷……”何木林似要辩解。
赵大爷:“孩子,不是我拦你,关卡重重,难呀。”
大爷摆摆头:“好好养着。我相信队伍是一定会打回来的。”
“好的。”何木林点了点头,想了想,毅然对赵大爷说:“大爷,即使不赶部队。我也要去打听打听伤病留下的战友们的下落。”

(六)
第二天一早,赵及祥和何木林朝土城街上打听消息去。
狭窄的街道上,行人熙攘。提壶叫卖的小伙计高喊:“炒米糖开水。”小食摊女主人尖声吆喝:“热的黄粑……焦盐豆腐干……”
土城镇街场口。附近的乡亲络绎而至,狭窄的街道更显拥挤。何木林、赵及祥随着人流进入场口。场口有郭猫儿的兵在把守。他的心紧了一下。
“从哪里来。”
“乡坝头来赶集。”赵及祥忙应声答到。
“你呢?”
何木林指了指嘴,“哇哇”几声。
“我哥,从小聋了。军爷,莫怪。”赵及祥机智地回答,递了二个桔子给川军。
“军爷,尝尝,今天刚从树上摘的,新鲜着呢。”
“哦,进去、进去。”川军夺过桔子,不耐烦地挥了挥手。

尾 声
何木林的江西口音太重,要想在小镇生存,为了掩护红军身份,同时也为了保护救他的大爷一家,只好伪装成聋哑人,就在土城街上摆了个针线摊维持生计。他这一闭口就是十四年,十四年来,何木林都是用手比划和人交流。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他才开口说话。
当地政府知道了何木林原名何垂丰,1904年出生于会昌县筠门岭,1929年加入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后,改名何木林,随红军长征一路转战来到贵州。1935年1月28日,土城青杠坡战役打响。在战斗中,时任红三军团五师教导营班长的何木林,左腿被弹片击穿昏死过去。何木林清醒过来时,已经是次日下午,大部队已经离开。幸运的是,他被当地俩名上山捡弹壳的孩子救起。在老乡的帮助下,伤愈后,因无处寻找部队,留在了土城。
政府有关部门查实他的红军身份后,询问他为何要装成哑巴?老红军讲道,由于敌我力量对比导常悬殊,红军在作战中能否做到秘密且神速,成为制胜的关键。在部队接受教育时,保密工作摆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制定了较为严格的保密规章制度,堵塞一切可能发生的泄密漏洞,这样不仅仅是首长,还是红军战士,都树立起强烈的保密意识,部队成了“铜墙铁壁”。尽管他孤身留在土城,靠挑水、打短工赚取生活费,但时刻没有忘记自已红军的身份,一闭就是十四年。在此期间,与本地的土城姑娘组合,有了幸福美满的家庭,1979年何木林因病去世。临终前,他唯一的遗愿,就是要求葬在青杠坡,因为那里有跟他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
2014年,青杠坡烈士陵园建成,何木林老红军和当年牺牲的战友,长眠在一起。英雄的事迹很平常,为了保守党的秘密,防止任何意外发生,何木林闭口不言整整十四年,这样的红军战士个个都是硬骨头!
注*:
1.相关史料来源于四渡赤水纪念馆、《历史档案解密》期刊等。
2.何莉系老红军何木林的孙女。


【作者简介】
刘喻,女,70后,贵州习水人。供职于法院系统。爱阅读因而爱写作,爱生活因而爱文学。从小沉醉于文学王国,赤水河的哗哗流水是伊灵感源泉。人生原是沧海桑田,稍不经意遗本心;恍然大悟惜生命,诉诸文字暖魂灵。系贵州省作家协会、贵州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贵州省诗人协会理事。有散文、散文诗、诗歌、诗歌评论、通迅等作品散见于各类报刊,入选各类文集;多次获得省市县征文比赛一、二、三等奖奖励。


总社长:墨痕
执行总社长:江声
总编:墨痕
执行总编:禾乃
名誉总编:刘军
现代诗主编:娇君
古诗词主编:和天悦色 柳阳甫
特刊主编:王小泥 兰志芳 孙丽丽
【今日诗选】主编:江声 刘生 靳继书
【风华•诗千湖】主编:瘦男(迅哥)
英文主编:李一凡
全球风华社长:刘生
副社长:牛天堂 严正华
精英朗诵团团长:阮虹艳
团长助理:于江群
艺木总监:小刚 诗涵兰馨
精英朗诵团执行团长:朗声有情 张莉
精英朗诵团副团长:淡墨青衫 相逢一笑 雪峰 生命如一泓清水 李向军
宣传部部长:果多堂 韩梅香
宣传部副部长:王百灵 和天悦色
总顾问:谷未黄 三色堇
文学总顾问:雪野 李明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