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苗族是保存“十月岁首”纪年法的少数民族之一,苗年是苗族群众辞旧迎新的节日。

苗年是苗族同胞一年一度中,最为盛大的节日,是苗族人民集庆祝收获、祭祀祖宗、感恩天地为一体的隆重节日。

过苗年的日子是农历十月上旬的卯日。
苗族是一个农耕民族,农历十月是一年中农耕稻作的结束,田土中所产的果实均已收获归家入仓。同时,苗族是一个敬祖崇宗、敬畏自然的民族,果实的收获是祖宗的护佑和天地神灵的恩赐所得,于是苗族选在农历十月上中旬的卯日过苗年。

苗年即苗族新年,一般在秋收完毕、一年农活基本结束时举行,过苗年:
一是为了悼念五千多年前在部落大战中罹难的苗族始祖蚩尤;
二是庆祝一年劳作的收获;
三是祭祀祖宗神灵及苗族视为保护神的枫木、竹木、岩妈、水井等。

苗年,苗历的年之首,英文nongx yangx,苗语称“能央”,是苗族人民的传统民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2008年6月7日, 苗年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新修订的
《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自治条例》
第六十八条规定:
每年农历十月初七苗年、农历十一月初一侗年,全州公民各放假1天。

根据《州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黔东南州2021年节假日安排的通知》:
今年农历十月初七的苗年是今年阳历的11月11日,星期四,全州放假1天。

过苗年要杀猪、宰杀鸡鸭,打糯米粑。

吃年饭一般是在卯日下午,吃年饭前要在祖宗灵位前和大门烧上香纸并以酒肉和糯米粑祭祀祖宗和天地神灵。

节日前一晚,一家人要吃年夜饭,还要守岁到午夜,并开门放鞭炮,迎接龙进门。
年夜饭一直从天刚黑吃到夜深。

节日当天一大早,晚辈在长辈的主持下,将准备的祭品摆放在火塘边的灶上祭祖。
苗族在苗年期间给牛的鼻子上抹些酒,表示对其辛苦一年的感谢。

第二天,早上的饭称为年早饭,年早饭由男人打点准备,天刚蒙蒙亮便叫醒妇女小孩起来一家人团团圆圆一起吃年饭。

吃了年早饭后,到中午再备好酒好菜,邀请亲戚和叔伯们来热闹热闹。

一般亲朋好友相互往来叙情、唱酒歌,都是在吃年早饭以后的几天中进行。

苗年的活动主要是跳芦笙、铜鼓舞和斗牛、斗鸟、游方等活动。

苗年也是苗族青年谈情说爱的日子。姑娘们身着百褶裙,佩戴耳环、手钏等多种银饰物,在小伙子的芦笙伴奏下,排成弧形翩翩起舞,这就是苗家踩堂舞。

到了晚上,外村寨男青年手提马灯吹着笛子来到村寨附近的“游方”场去游方,游方是青年男女的社交恋爱活动,通过对歌,彼此中意的男女便由绣有鸳鸯的锦花带连接在一起,这是他们的定情之物。

以下是收集到的各地举办苗年活动的最新消息,信息随时更新中…





除信息图片外
其它的图片为
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
唯一世界性少数民族苗族同胞
微信昵称『摄狼』的
苗族文化中心苗疆圣地雷山余俊,
在苗年活动期间拍摄的摄影作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