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刀诗歌研讨会之三
大地诗人老刀
王瑛
我读了很多老刀的诗,我的感觉是,老刀是个大地诗人,他的诗具有大地属性,是大地的诗。
为什么这么说呢?
首先,他的诗是很有些批判锋芒的。这些锋芒来自大地。是大地上生长起来的生命的感知和认识。他写家人,写农民工,写见到的日常和非常的事物,他的笔是有温度的,也是有力度的,温度让我们觉得亲切,力度让我们反思。这是一种贴近土地、贴近日常、贴近所有生命的温度。也正是这种温度的传递,让我们感受到他对人世间的温柔和深情。
老刀写父亲的诗很打动我。他的亲情书写,有汤琛教授说的“痛感”,不仅仅是对虚弱父亲的痛,也是对天下父亲的痛,对人世间的痛。他的诗能引起人们的共鸣。虽然他倡导所谓障碍写作,但阅读他的诗没有障碍,老少咸宜,能打动人,也能促人反思。诗的,老刀的亲情书写动己动人,读者可以很真切地感动老刀曾经的感动。
其次,都说老刀是口语诗人,但老刀的口语有老刀的精致,他的口语是清洗过的。人们对口语诗的态度可能比较复杂,因为口语诗很容易沦为口水诗,对于享有数千年诗歌经验的国人,对诗歌语言的要求是所有文体中最为苛刻的。读诗最有神圣感和仪式感,诗歌语言必须配得上这份神圣感和仪式感。很庆幸的是,我没有在老刀的诗中看到口水,他的语言其实不是日常口语,不拖沓,很洗练。有深在骨子里精炼,是有着炼字炼句炼意的功夫在的。
读一首他的短诗《枝》:一位民工将一棵树的枝往垃圾堆里拖/他没有在意他的背后跟着一只蜻蜓/一只蜻蜓想在他拖动的树枝上停下来/几次都失败了/我像遇见自己一样难以平静
民工、树枝、蜻蜓、我,似乎不会产生关系的人事物之间很偶然地产生了关联,这种关联极为脆弱,如果不细心,或许就不存在了。枝是被树遗弃的,民工要把它拖到垃圾堆里去;做了一个错误的判断的蜻蜓,试图在树枝上停下来,但它总是失败。偶然瞧见这一幕的“我”,心理立刻失衡。这个场景里充斥了太多灰暗的失败者,枝是,蜻蜓是,“我”也是。
人生大概总是不易吧?我们把某一种行为称为攀高枝,我们对高枝的理解也各有各的不同,人们大概都期望有枝可依。“枝”是流离人的住所,是奋斗着的阶梯,是爱情的模样,也可以是孩儿的笑容,是有父母的餐桌,是彼岸的家国……人生的不同阶段不同境遇,总会生出许多关于“枝”的向往。对于树枝来说,依着树最可靠;对于蜻蜓来说,偶尔的停歇便是身心的放松。当我瞥见这一幕,无论是被遗弃去垃圾堆的树枝,还是屡试屡败的蜻蜓,都能让我感同身受“我”呢,“我像遇见自己一样难以平静”。最后一句最是凄惶,也是点题,也是煽情,很轻易就能引起读者的共鸣。人生路上行走的人,总是有种种不如意,过往的种种失败和沮丧被这句话点燃,毫无预备地把我们自己扔进了我们自己曾经有过的某些经历中,我们也如诗中的“我”一样“难以平静”。
这首诗是有力道的。前面四句运行平稳,诗人似乎只是描述一个简单的场景,一次邂逅,平平淡淡,是能量的蓄积过程,最后一句量变引起质变,引发了一个小小的爆破,一句话把“我”的境遇、心绪、状态给点了出来,收尾干净利落,但余韵却绵延开来,链接了每一个读者和他们的人生。
干净的语言,素简的叙述,有余韵的收尾,我们可以从《枝》这首诗中看到中国传统诗学的美学要求。情、境、味均出焉。
质朴、干净、有烟火气,读诗写诗,皆须有“我”,老刀的诗,“我”是体验的我,经历的我,共相的我。

王瑛,文学博士,华南农业大学教授。中国叙事学学会理事,广东省写作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中国文学会理事。研究方向为中西文论、叙事学、中西诗歌批评。主持国家社科、广东省哲社等项目多项。出版学术专著《叙事学本土化研究(1979-2015)》《叙事的秘境与诗意》,诗集《昨夜,誓言一样的青铜器》,主编诗集《春风破:岭南十女诗人诗选》。

老刀诗歌随读:
飞越大海的蝴蝶
白色的小精灵,
她太小了,
她像一个点,
在我前面飞翔。
她飞了很长时间,
终于飞离了自己。
她消失了,看不见了,
只剩下无边的海浪,
在厮打咆哮。
她放弃的岛屿,
迷人而美丽。
是什么,
让她不顾一切地离开?
是什么,
让她用柔弱的翅膀
与大海对抗?
(2005年)
大雪之后
父亲让我
扶他去厕所
扶着他的胳膊
我的心一路往下沉
他太轻太轻了
他的胳膊
瘦得像鸟的翅膀
感觉稍不留神
他就会从
我的手上飞走
(2018年12月)
黑狗
家里养了一只黑狗
也许是我一年回不去几次
更容易看出它的变化
不到两年的时间
我发现黑狗性情大不相同了
黑狗刚成年时
从不设防躺倒在地上就睡
这次回家我发现
黑狗变得敏感多疑起来了
稍微有一点动静
它就会迅速爬起来张望
黑狗越来越老了
也越来越通人性
想到有那么一天
要趁它不注意杀了它
或者
把它哄过来卖给狗贩子
我的心里
就难受起来
(2017/7/12)
草地
我学着民工的模样躺了下去
这时,一群蚊子嗡过来争抢我的脸
我明白了,民工睡在这儿的时候
为什么不断抽打自己嘴巴
(2003年9月22日)
老妇人
透过一根轻松系着却无法解开的布带子
我看见一位老人
一位被时间磨白了头发的老妇人
她坐在一个栅栏之中
正把身体的重量从左腿往右腿上挪动
她已经老得不能再往下老了
一张只剩下皮肤的脸
让我在小巷深处停下饥饿的脚步
我坐在她附近足足吸了一包烟
我不是同情她
我不是想看看她的儿子到底是谁
我只是疑惑
她安详的脸上为什么没有一丝牢骚和怨恨
(2005年)
(推荐:郭锦生 编辑:火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