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政融媒讯(李万全)一条普通的农家巷子里,到了吃饭的时候被车停得满满当当,下午1点多了,客人们还是一拨走一拨来,一个普通干净的农小院儿,却内有乾坤,内有大小包间15个,加上一、二楼大厅可同时容纳480人就餐,这个曹镇水席究竟有什么好吃的让鹰城众多食客,甚至全国各地游客慕名而来,满意而归,口碑相引,结伴再来?

记者带着好奇走进了平顶山市湛河区曹镇水席饭店,一进店内就闻到小时候老家带客农厨做菜的那种香味,在大厅中央摆放着各色农家菜品冒着香气,客人们吃得津津有味,煞是馋人,进入一间间别致包间,真是感觉别有洞天,每个包间装修简单大方,与大都市里的饭店包间别无二致,虽然是农家水席饭店,享受的却是都市酒店的服务和舒适。
近乎开放式的厨房干净整洁程度不次于都市饭店,食客们只要在大厅里抬眼便可看到自己美食的出处,只需安心等待,放心食用。
曹镇水席传承人王学勤介绍,今天的曹镇水席经过历代名厨的改革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特色,一是荤素兼顾、素菜荤做,选料广泛,冷热搭配,二是有汤有水,味道多样,酸、甜、咸、辣、鲜、口味适中,南北皆宜,三是菜肴档次有高中低,可粗可细,丰俭由人。目前,曹镇水席在平顶山地区最为盛名,深受消费者青睐。

据了解,水席是平顶山特有的地方风味菜肴,是中国迄今所保留下来的历史最久远的名筳之一。曹镇水席始于宋代,已有千年历史,是迄今为止保留最古老、最有特色、最完整的一套宴席。
相传北宋时期,宋真宗找朝中天师为自己算姻缘。天师夜观天象,说娘娘在汴京城南300里处。于是皇帝派钦差寻访娘娘。天师告诉钦差:“娘娘家房上的兽头是活的。”
钦差一路寻到了曹镇,路过一曹姓人家时,一只猫蹿上了房顶,趴在兽头的位置上。钦差便用轿迎回了这家唯一的女孩。这个女孩随后被宋真宗封为贤妃娘娘。
曹娘娘出身贫困,吃不惯宫中的珍馐佳肴,加上思念家乡,入宫不到一年,竟得了病。宋真宗见状,特恩准她离宫回乡祭祖探亲。为答谢乡情,曹娘娘特带回一批御厨及大量珍稀食材,连日用好酒好菜犒劳家乡父老。看着众乡邻席间饕餮大吃、喜气洋洋的场景,曹娘娘很是开心,但依然不思茶饭。
一日,曹娘娘正在家同哥哥叙旧,厨房里忽然传来扑鼻香气,让曹娘娘顿生饿意。原来小侄子在沙河里摸了一条1公斤多的大鲤鱼,嫂子这会儿正忙着做红烧鱼。等嫂子把鱼端上,曹娘娘不顾吃相,一顿大吃,不一会儿就将红烧鱼吃得干干净净。
曹娘娘的哥哥见状,把周边的有名厨师全部请到家中,要他们做拿手饭菜。负责曹娘娘膳食的公公见状,当即决定由当地厨师列出食材清单,由县太爷亲自负责选购,当地厨师和御厨一起造膳,把当地叫上名的菜品全部做出来。经过连夜准备,到第二天中午,各类菜品共做了二十余种,让曹娘娘食欲大增。
看到曹娘娘吃得开心,公公特命令御厨把这些食材和做法记录下来带回宫廷,作为宫廷膳食专门伺候娘娘。
由于曹娘娘是从水路回的家乡,又从水路回的京师,大家为纪念曹娘娘,遂把这道酒席叫做“水席”,意为从水路带来的宫廷宴席。由于历史久远,今人更习惯于从字面意思来理解水席,即主食一道热菜一道汤轮流而上,像流水一样不断更新。
据传,宋真宗因喜爱水席,竟整日食宿于曹娘娘的寝宫。其他嫔妃得知,竞相派御厨学做水席,水席成为了北宋时期的一道宫廷名宴。
一千多年来,“曹镇水席”一直在河南民间广为流传,并逐渐形成“咸辣酸甜,四味俱全,香而不腻,醇厚悠长”的独特风味,备受当地消费者欢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