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贵州丹寨,遇到一场斗牛赛
谭昌龙
无意中,闯入一场赛事,在黔东南万达小镇
两头决斗的牛,在拼争,谁是牛霸天下的老大
这样的午后,时光不再慵懒,对抗在风驰电掣间
拼出永恒或者静止,而这两头牛在今生
是初次相遇,甚至还没来得及问对方的名字
便亮出了锋利的犄角,以及以死相争的决心
在我的前方,是两头牛的主人,
他俩的脚下,有鲜艳地大红花,成串成串的鞭炮
以及大红的毛毯,还有明晃晃的宰牛刀,
那两把刀,似乎在闪耀着舍身取义的光芒
我转身离开,我无意去关注结局,
因为我怕看到结局过后,两头牛的眼睛
还有牛主人的表情,让这个下午不再宁静
也许那头失败的牛,会活过来
此刻,主宰了自己,
它,抢过主人手里的长鞭
去加入下一场决斗
现在,这头牛,已经
甩掉了缰绳,脱去了犄角,收起了尾巴
它,学会了哲学,学会了思考,甚至
学会了低头沉思,
它,觉得自己现在是
一匹马,在哒哒前行
掉到枯井里的驴
谭昌龙
一头驴,掉进了枯井
它没明白,是失足,亦或是
被暗算,它现在觉得这些
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如何出去
如何离开
它,在思索
自己为什么掉进了坑,
掉进了井。
它觉得,这是解决问题的
关键所在。
这次我如果能,活着出去
我一定做一头有思想的驴。
以后,我要爱护别人的肩膀
它现在,觉得找到了,出去的门,
还有开启,人(驴)生的钥匙
科尔沁草原的云
谭昌龙
科尔沁草原上空的云,从
孝庄皇后的头顶上,羊群一样
漫过来。集合在宝古图敖包前,
在那木拉帐篷里,议事。
她,如同一曲马头琴,从天上飘下来
琴声飘过,乌呼仁塔日牙,当海尔,
大柳树甸子,西荷叶敖,穿过
蒙古长调,马头琴弦,甚至能穿过一匹
蒙古马的鬃毛。然后,停下来,
睁大眼睛,望着
这片草原,这一方水土
这片云,熟悉草原的一草一木,甚至能认出我
这个外乡人,在草原上,留下的跌跌撞撞的脚印
你把一切都看在眼里,你在注视着这里的一切
你送给我新鲜牛奶,送给我嚼口,奶豆腐,高粱烧
你像孩子,又像母亲。你一路苦寒,
你抖落一身尘埃,你像个孩子
又像个母亲,你留下自己坐骑,
那匹枣红色的蒙古马,在啾啾嘶鸣
这一切,都被你看在眼里
当草原干旱无雨,风沙肆虐,你的眼睛
像蓝宝石一样,慢慢地飘过来
停留在白音他拉,那片富饶的甸子上
瞬间,你变成沙漠里的沙篷,为科尔沁草原
提供最后一滴,雨露。然后把
最饥渴的那粒沙子,活生生地,吞下
你是草原的“拔都儿”,科尔沁知道,草原人知道
牛羊知道,蒙古马知道,
当你的睫毛,落下凝结的泪水
科尔沁草原知道,你
想额娘了
就这样,你款款而来
又转身离去,晕黄的五月,在草原
目光的尽头,你使劲最后力气,
那雨,就是你喷薄而出的泪水
注:拔都儿,就是汉语勇士的意思。
--------------------------------------------------------------------------------------------------------------------
五十年的旧光阴(组诗)
谭昌龙
蒙古马
那年,那夜,腊月
归心似箭。科尔沁草原的蒙古马,和我
还有,满满的一车年货
赶着回家过年
再穿过两片黄柳林,就该到家了
枣红马打着响鼻,前腿刨地
说什么,也不往前走
这是遇上了,鬼打墙
我抡圆鞭子,狗皮鞭梢在夜空中
转了一个优美的弧线
瞬间,发出了噼啪噼啪地脆响
驾...啊...!
枣红马,发出一声嘶鸣
马车,向前碾压过去
第一片,黄柳林被硬生生地甩在身后
我扭过头去,发现一堵墙
已经轰然倒塌
蒙古马,甩了甩额前的鬃毛
奋力前行
东衙门营子
没有山,也没有水
只有苞谷、文冠果和蓖麻
这就是我故乡的样子
西大地,东营子
年少时,我曾在那里放过驴、放过马
锄过地,施过肥,浇过水,收过秋
立新屯,代林筒
懵懂时,那是我经常去的地方
我舅舅家在代林筒,我姥姥家在立新屯
那里有母亲最亲近的人,她们对我
像对她们的女儿一样亲
腊月,接我去吃年猪肉
过年,老姨送给我她用缝纫机裁剪的新衣新裤
临走时,马车后面装满杀猪菜,猪血肠
还有年糕,豆包,豇豆,黄米
这几天,年近八十的母亲
见面就和我讲东衙门营子,讲过去的事儿
和我讲她的童年,少年,青年
甚至和我讲,她是如何嫁给我父亲的
她说,儿啊,你们谭家欠我一辈子的嫁妆
你都该替你爹给娘,补回去
白音他拉
那一年,我来到白音他拉
这个蒙古语叫做富饶的甸子的地方
像一棵狗尾巴草一样,长大生存,繁衍生息
宝古图的沙漠,西荷叶敖的泡子
哈木朝鲁的散白酒,铁桩子的高粱烧
还有传唱至今的诺恩吉雅,能歌善舞的其其格
那些年,我所接触的每一人,
似乎都是让我成为一个真正的男人
必不可少的程序
现在,虽然我已经离开
但是白音他拉,却像画一样
在我的眼前,走了下来
大沁他拉
根,就这样扎下来
扎在这个叫做大沁他拉的地方
把一辈子的打拼,都投资在这里
喜欢这痤小城,喜欢这里的每一个黎明和黄昏
喜欢,黄昏来临前,围着小城转一圈,
看小城烟火气地样子。
更喜欢在散步过后,突然转过身,
轻轻地搂过那个女子,那个叫做马桂红的女子
的腰肢说:
吃完饭,咱俩去八仙筒
陪陪咱爹咱妈
我一直都在
我一直都在,这座城市
每天都在试图亲近和问候,我的亲人和朋友,
甚至敌人。
因为我知道,每个人都在,用力地活着
哪怕一个人时,喃喃自语地
和自己对话,或者在诅咒别人
其实,那都无所谓
这世界,有多少无奈,就会有多少阳光
当每一个清晨,醒来时
感谢上天让我们,一直都在
--------------------------------------------------------------------------------------------------------------------------------------------------------------
母亲.陇上行(外二首)
谭昌龙
立秋过后
母亲的皱纹
愈发饱满起来
如同大田通往谷仓的车辙
绵延而清晰
浇完最后一遍水肥
母亲说,该盐一缸酸菜了
过年时孩子们,要吃
此时,我正在兰州。
遥望着故乡的方向
而此刻,母亲把手罩在额头
顶着太阳,擦掉脸上最后一滴
汗珠
灵魂
拜托。她一定很累了
让她在夜深人静的时候
歇歇吧。不要吵醒她
给她放个假,哪怕只有一秒钟
她太累了。从孩童的那一声破啼
到最后一刻的不忍离去
灵魂。这个虚无缥缈的生命
她在人世间摸爬滚打,
若干光年。
黑夜里,请不要吵醒她
人间不易,让她歇歇脚吧
很多时候,转眼就不能
再见到
而当她醒来后
或许她还要为了生活
而去谋生
出窍
包古图沙漠及其他
包古图。沙漠的远处的骆驼
和近处的古榆怪柳
在摄影家李鹏飞的镜头下
把故乡搬到了眼前
那沙海最远处的小白点
就是阿妈在蒙古包外
升起的炊烟
金沙湖。青翠欲滴,可是她还是不甘心
试图把头顶上的白云拽下来
挂在包古图敖包前的门扉上
这样,阿爸从乌珠穆沁草原
打马归来时
就能远远的看到
飘在科尔沁草原上空的
哈达一样的路标
路过一座寺庙(外二首)
谭昌龙
和一座佛像
撞了,一个照面
我一愣,
佛像也一愣
跪,还是不跪?
我在想,
它也在想,
如何化解,对峙的局面
不能失礼,
合个十,
问个好吧,
我主动退了,一步
它继续盯着着我,
我继续盯着它,
似乎都想看穿,彼此的心思
似乎都在找,下一步
平衡对方的办法
兰州行
陇上人家,
用最大的热情
迎接了我。
最初,我们互相打量
互相揣摩,甚至
互相好奇
分别时,兰州人希望
在我的马头琴上,取下
一根马尾,他们说,这样
垄上人家的河曲马
就会活过来
站台外
女儿从石家庄回来
我和妻去接站
寒夜中,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妇
像在等人,妻上前搭讪
老妇说,她在接60岁的儿子
车迟到,自己又忘带手机,
老妇婉拒了我们,送她回家等儿子的提议
她说,她坚信,无论多晚,
今夜,儿子一定会回来
当我们一家三口,走下站台
远处正传来,一列火车进站的轰鸣声
虽然我们不知道,这列火车上,有没有
老妇人的儿子,但是我们坚信
老妇人一定会接到她的儿子,
就像我们同样坚信,在这个夜晚,在这个凌晨,
在这个熙来人往的车站,在此守候的人
都会等到,正在回来的人
作者简介:谭昌龙,笔名言西早、言西早谭。内蒙古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寓言文学研究会闪小说专业委员会会员、内蒙古闪小说委员会理事、通辽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唐县文学艺术创作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于《草原》《青海湖》《内蒙古日报》《安徽科技报》《河南科技报》《通辽日报》《赤峰日报》《红山晚报》《满洲里日报》《营口日报》《满洲里日报》《彭城晚报》等全国各类报刊杂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