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魂水魅摄取者
——盛洪义国画书法审美随笔
赵鹤翔
他从蒙山沂水走来——脸上似乎烙刻着山岩巉峭的影子;腿上似乎濡染着黄褐色的泥浆……
初次悟面,未闻其声,他那坚毅,诚朴、憨直、率真的“鲁国人”气质便鲜明地摄入我的大脑荧屏。
1963年,那是个饥馑的年代。善良的人们被界定在民族自虐反而被称做非常革命的火红年代。历史嘲笑着戏弄着人们,人们却只有俯首甘为之的份儿。沂蒙人的革命是淌汗、流血、拼命都不在话下的。而这一年,在莒县城东南僻远的穷山沟里,可愁坏了盛家那条素以隐忍强悍著称的汉子——盛洪义他爹——盛玉兰。
当时的盛家,己有几个光腚蛋子象鸟儿一样张着嘴嗷嗷待哺,而不知趣的小洪义又来凑热闹。他出生不久,母亲便很不忍心地舍弃了他一群未成年的孩子,到另一个世界去了。小洪义比他的四个哥哥更为痛苦难熬的是——母亲那稀薄的乳浆他也没能够多吸吮几口;直至今日,他不曾记得母亲慈祥温馨的微笑到底是个什么样子。村里人都说,洪义这孩子的命又苦又毒。他父亲的指头沾着地瓜糊代替了母亲的乳头,他在父亲的胸膛上、脊背上和肩头上,在田头的尿窝里、草窝里和石窝里活过来了,长大了……
那年,他去五里之外的村庄念初中。父亲岂能让光着脚丫子的中学生给他丢脸,于是给了他一点刚够买鞋的钱。也不知是神差的还是鬼拿的,他竟敢把爹给他买鞋的钱买了画书。他惹父亲生气是理所当然的。爹曾想:这个不务衣食,只顾“闲篇”的孩子能结出什么好茧子来吗?
1980年,初中毕业,升入高中的小洪义因交不起学费,毅然离开了学校,去验上了兵——他那个村那次只验上他一个兵——命运之神向他第一次绽开了微笑……
离开穷山沟,来到济南城,这对他这个本本分分的农家小子来说,无异于鸟儿扎上双翅,鱼儿跃进大海。步入军营,警卫员、炊事员、招待员、放映员、美术编辑都干过,他“员员”干得都非常出色,曾多次立功受奖,证明他是个热爱劳动,刻苦自励的好小伙子。但是,他并不满足这许多的立功受奖,认为当兵叫干啥就干啥,干啥就要干好啥,那是本份,功不功的呗。
他心灵中有个巨大的如强力磁石般的诱惑,那就是从上小学和中学就“受孕”的对绘画的痴迷热爱。许多年来,图书馆、书店是他常去的地方,只要本地举办书画展览他必看,且虚心研习;他不多的津贴差不多都用在订购书画展报刊杂志和图书上了。他读书、苦练基本功,夙兴夜寐,不舍昼夜,乐以忘忧,不知今夕何夕……他自觉地“师法自然”,悉心聆听大自然对自己心灵的扣问声。他新婚旅旅游到黄山,他一头扑进大山怀。由于他的忘情与贪婪,竟与妻子走失散,差一点把老婆给丢了……
盛洪义的命薄。他的童年不曾象今天的城市的孩子,被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爹妈强迫半强迫乃至甜言蜜语哄着去参加书法美术班。
他同中外古今的艺术家们几乎害的是一样的“病”——
不知是他的生命灵性选择了艺术?
还是艺术女神选择了他的生命灵性?
于是,他有了那么多的画品和书品,于是,他由业余走上了专业;于是,他的一些作品被国内外收藏家和国内国家级馆藏;于是,他进了我国美术最高学府——中央美术学院进修,于是,他先后在北京中国美术馆和山东省美术馆举办了个人书画展,于是,他受到了我国美术界相当高的肯定评价……
中国画,有它自己的漫长的发展史。由于它的卓越的,炉火纯青的艺术成就,同时也玉成了它独特的东方艺术美学体系。
中国画发展到了今天,有的人觉得,最美妙的曲子己被大师们唱完,最精美的丹青己被大师们点染,如若沿着大师们的履履步痕超过他们,这恐怕要比登天还难!有的人认为,这虽然难,也要保住这方宝地,而甘愿做这神圣的艺术殿堂的忠诚侍儿。有的人对此视为“保守”,便把目光投向西方,试图从西方的现代派那里讨点便宜,寻找一把打通通往未来关隘之门的金钥匙。而西方的一些有识之士说,绘画的变形,写意,传神如果可以称得上是“现代派”的话,你们中国在很久很久的以前就己经是“现代派”了……
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国绘画史的源远流长及其经典性的理论体系,后来人只有继承它和发展它,唯独不是哪个人——哪个大师而能穷尽它——把它推到顶峰——把它推到极致。
走继承传统——发展传统——借鉴西方之路——这就是盛洪义中国画的立足点和出发点,也是他的艺术审美学的奠基之地……
盛洪义是山的儿子。他的特殊身世和经历,使他对山产生了特殊的赤子亲情。
——这是他丰富的情感世界的主要构成质。但这还不足以成为他的艺术生命构成质。这恰如山里人,爱山的人很多很多,却难以都能成为山水画家一样。盛洪义有别于一般爱山人的地方,是他具备了对山水的艺术审美观照和线条色彩外化的运作能力。
他的艺术审美观照和线条色彩外化运作能力,都是特殊的,是属于盛洪义“这一个”的。他对自然美的独特审美感受、感悟,以及独特的审美外化运作,构成了他“这一个”独特的艺术生命现象。笔者认为,这是盛洪义作品的艺术品位最值得首肯的地方。
盛洪义的画,除一组“书画合壁”和《俺回娘家》之外,他几乎全部不给自己的作品命题,或都说贴上标签,打上符号,这恐怕不是一时的大意和疏忽,而是有意为之的吧!
怎么能不是有意为之的呢?他从接受美学出发,无意对他的读者进行审美牵引——划一个圈,让他们往里跳,进行无聊的审美就苍苍作。艺术作品作为美的“载体”,它们仅仅起到审美“中介”的作用,凡是优秀的作品,大都能激发读者的审美二度再造,诱发读者驰骋审美想象,最终完成属于自己的审美愉悦和美感享受。
我读盛洪义的画品获得四个层面的美感享受——
一是灵秀清丽之美:
这类作品画面构图疏朗,色彩明丽。杏花春雨,秋山红叶,溪流潺潺,结庐山野,野渡舟横,披霞牧归,月掛中天,清风冷月,这类作品给人田园牧歌式的恬静闲适美感。这类作品可以称得上是盛洪义的抒情诗和散文诗。他在这类作品中,无论画面布局,抑或线条勾勒,以及色彩点染等等方面,最能见出他继承中国绘画传统的虔诚的功力的成就。我承想,端的是这一手(这一套笔墨)满可以告慰他早早仙逝的母亲以及父亲以指头代乳头对他的养育之恩了……
二是沉雄鬼魅之美:
这类作品画面构图塞满挤满,但明暗透视的清晰明澈。苍劲崎绝,蓊郁葱茏,嵯峨崔嵬,这类作品给人严峻、庄重、沉雄、鬼魅,精怪的美感。这里回荡着自然界的音响,这里起伏着自然界的律动,这是自然力的昴扬伟美和生命力的生机勃发的交响……我承想:这不就是沂蒙山的山魂吗——这不就是不屈不挠的沂蒙人的身躯和灵魂吗?!盛洪义的这类作品,既见出他师法石涛,黄宾虹等大师的墨痕,更见出他引进西画到他的国画的强烈意向和成功的尝试,由此看得见盛洪义一腔发展国画传统的内驱力,以及丰富自己绘画语汇的探索精神和表现力。
三是神奇妙幻之美:
这类作品没有人和物及自然界景观的具象,有的只是他用线条和色彩创造出来的——抽象——意象——梦幻之象。
人们喜爱童话。爱听神话,好打听人家做了什么梦听他(她)说梦话。人们在柴米油盐男女老少仕农工商中活得太累,需要逃逸,需要过一下哪怕是短暂的瞬间的梦幻世界、童话世界、神话世界的精神生活。这个世界是现实世界和现实人生的投影。既是影,这影象都被剪碎了,都被变形了,却被幻化了。要问盛洪义在他的这些画里画的是什么?什么都不是,又什么都是,每个读者读了他的这类画品,你认为是什么就是什么。
西方绘画史上,从拉斐尔到安格尔,是古典写实主义大师,他们以其毕真毕肖的画品而成为盖世大师。但人们的欣赏水平并不永远满足这一点,特别是照相机出来以后,你再象象不过照相机。到了印象派诸大师,特别到了毕加索,他就变形了,几何形的块状结构成了他的主要手法。开始人们认为他胡来,他不会画“象的”才用这劳什子胡弄人。这是误解。毕加索成为大师,首先是因为他会画“象的”的画(相当深厚的素描基本功)才成为“变形大师”的。他的不朽名作“和平鸽”岂止是是“象”,而且成为对世界和平的企望,祈祷之神。
中国画论的核心部分是“意象”,所以有小写意、大写意之说。盛洪义的这类作品,是中国画大写意的发展。至于盛洪义在探索的道路上走得或远或近,还是歪歪斜斜?我看都不必多虑,应首先鼓励他探索。当他的探索作品多了,他自己,他的读者,艺术理论批评界会一起帮助他总结经验的。好在他的“看家本领”不错(上文提到的“灵秀清丽之美”)我非常主张:站稳脚跟,多使用几样家什,大胆地——耍!
四是青獠惊恐,戏谑谐趣,天人合一的悲壮美:
盛洪义的这类作品,清一色的勾线,最能见出他的绘画基本功打得是多么地坚实。你就光看他的“线”吧,好了,他的“好戏”只是刚刚上演,更好的“好戏”还在后头。我对绘画理论虽是“半通”,但从不廉价溢美——有言立此存照,只好耐心等待着吧。
盛洪义的这类作品,把人类的——我看是中外古今的仕农工商、三教九流、男女老少的七情六欲、七灾八难、喜怒哀乐、悲苦愁怒,采取变形、借助、衬比的手法,把他们的心灵瞬间外化出来——把他们浑然天成地镶嵌在高山上——树丛中。看山——是攒动的人头叠叠;看树——是人头的叠印方使得枝叶灵动。在这些画幅里,人是岩石,岩石是人,人是林木,林木是人。在这里,人的心灵百态被瞬间恒定在崇山峻岭的崖壁之上——那阅尽人间春色,那望穿人间苦难——具有永恒意义的崇山崖壁,象一部巨大的人类心灵史的漫长镜头,把大千世界芸芸众生的心灵幻象,都摄入自己的镜箱——恶人的青面獠牙,狰狞圆目;善人的慈眉善目,温良恭俭;豪侠者的气吞长虹,铁肩担道;无赖小人的狡诈欺瞒,为虎作伥,等等等等,都被盛洪义镌刻在他独创的历史碑碣之上。
我于动容之余,以心灵深处遂鸣奏起悲壮的人生之曲……
天人合一,或者说天地人合一,或者说人与自然,自然与人合一,盛洪义把这一“说”在他的画里被象体化了。在这里,人与自然浑然一体了,都在呼吸,都在灵动,都在思索……
这类画幅,给人以教育,认识,审美全方位的功能,是不可多得的力作。
盛洪义确认“书画同源”之说。他把书法绘画看成一母双胎,它们彼此肝胆相照,相得益彰。
盛洪义的书品只见过行草和章草两种,令我刮目——他这般年轻居然有此老辣自然之笔!
有的人,写了多年字,参了展,也入了“家”却不知道“书者法象”的道理,这些“家”的书品,匠味十足,年复一年,至今没有掌握好他认为的“写字的方法”。
象者,乃自然万象之象也。
法者,乃借重、描摹,模拟之意也。
汉字,作为工具,符号,如同人之手脚。人的手脚如只用到走路和拿东西,它们是工具,如果“……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它们便成为艺术审美的舞蹈。
书法,不是信息交流工具,它是审美的艺术品。
盛洪义的书法作品是艺术品。
他的书品写得汪洋恣肆,纵横驰骋,无雕凿之痕,无媚俗之气,随心所欲,达到无羁无绊的相当宽阔的自由境界。
人的气质,美感捕捉,灵动内悟,个性情操,趣味雅致,都直接规定着和影响自己书品的格调和品位。
盛洪义的书法,很明显看到他是从大师们的门前走过来的。他去过二王门前,去过怀素门前,也去过张旭门前……但谁的都不是,己开始逐渐变成盛洪义他自己的。
盛洪义刚届“而立”之年,他在书法和绘画艺术上所展现的才华是令人可喜的,他的勤奋好学,他的虚心求教,是可堪称赞的。据说他非常崇拜真正的名人和尊敬大师,颇具郑板桥和齐白石二位大师的那种“走狗精神”。
盛洪义己具备了做一个著名画家所有必须的条件。剩下就是全面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审美档次,在永无止境的艺海中遨游,不断攀登更高的巅峰……
未来是属于所有有才华而又珍惜它,而又执着努力的人们。
(原载《养澈集》2003年2月。)
赵鹤翔 济南市文联文学艺术创作室、国家一级作家。

盛洪义 1963年6月出生于山东省莒县。现为山东画院高级画师、山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山东省美协山水画艺委会委员、山东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理事,济南市第十、十一、十二届政协委员。出版有《盛洪义中国画集》《盛洪义书法篆刻集》《中国画名家丛书 · 山水名家盛洪义》《盛洪义书画集》。

烟云出没有无间 68cm×68cm

春山呈露新如染 136cm×68cm
↓建议手机横向观看

雄峙天东 80cm×178cm

高枕听泉流 136cm×68cm

水静日更长 68cm×45cm
↓建议手机横向观看

山水清韵 60cm×210cm

放眼高空看过云 136cm×68cm

清溪随我心 68cm×45cm

秋凉河流静 136cm×68cm

山水清音 68cm×136cm
↓建议手机横向观看

辉映东方 70cm×178cm

谈古论今(山水小品)

松云暗几重 136cm×68cm

身在白云上 68cm×45cm

溪山云起 136cm×68cm
↓建议手机横向观看

祥云出岫 60cm×178cm

山光弄春晖 68cm×136cm

万事皆可安 136cm×68cm

千崖秋气高 136cm×68cm

人间何处不清风 68cm×68cm

万里河源天上来 136cm×68cm
↓建议手机横向观看

上善若水 70cm×350cm

山间多苍翠 68cm×68cm

醉乡日月自升平

艺术热线:
山东一城秋色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大红门艺术馆
《都市头条》
13325115197(微信同号)
策展、推介、评论、代理、销售、
图书、画册、编辑、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