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生孩子?
现在的年轻人都不愿意生孩子?这是一种现实。
从“想生不让生罚我也要生,到让生我不生奖我也不生”,这个现象确实值得人们思考。
笔者是个俗人,无意从政策角度妄议一二。只是从现实表现上来说说一己之见,勿多虑,亦不争辩。
国家二胎、三胎政策陆续放开,是根据实际情况和时代发展需要作岀的科学决策,无疑是有巨大积极作用和重大历史意义的。这些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在这种情况下,为什么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不生或少生孩子呢?我听到最多最普遍的说法,是压力太大。

细说起来,一是经济上有压力。在高挺不疲、坚而不下的房价面前,一般群体的收入确实可以说是杯水车薪,不足为论。加上现在养孩子的成本实在太高,奶粉、玩具、培训、游玩等等,都是一笔不少的花销。父母有能力的还可以贴补些,没能力的只能一声叹息。自己活得已是够难,又怎么敢多生孩子?二是精力上有压力。由于历史的缘故,很多年轻人尤其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和八十年代岀生的独生子女,都担负着上要赡养双方父母,下要抚育祖国花朵的重任。他们既要忙于工作,发展事业,夲来就很忙,却又要顾及家里的老人和孩子,就象一头牛,夹在上下间,一心牵两头,根本没有精力去应付。大多数人就会选择暂时不生养孩子。三是培养上有压力。在当今竞争激烈的社会氛围下,谁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一旦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家的孩子差(也许并不差),就会产生挫败感、自卑感,难免急躁、焦虑甚至对孩子的教育培养问题产生恐惧。中国人讲究面子,而孩子无疑是父母最大的面子。对此,当然理解。孩子的教育培养确实也是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这应该也是一些人不愿意生或多生孩子的一个原因。我就听隔壁办公室小李说过,与其今后因为孩子累得半死,不如暂时选择不要孩子,过好自己的小日子。
当然,还有更多的原因。比如有了孩子后,年轻的父母自我的东西会少很多;很多女性从怀胎十月到“舎得半条命”的分娩,从产后漫长的恢复到养育孩子的劳心劳力劳神等,甚至外来思想的侵蚀,都在影响着年轻人的生育观念发生变化,进而使得一些人不愿意生或不愿意多生孩子。

对此,社会上有不少的寛容、理解甚至认同。是,我生不生孩子,与人何干?年轻人愿不愿意多生孩子,并没有对错可谈。每个人都有追求自我生活的权利,对待生育,也是如此。繁衍后代,既不是一项任务,也不应视为一种使命,而是夫妻二人在确认自己从身心到物质条件,都已做好了迎接新成员的充分准备,从而衷心做出的行为。孩子是为幸福锦上添花的天使,而不是拖累幸福的枷锁。所以,面对一些老人总是批判年轻一代不生孩子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时,我并不以为然。老人们所说的“责任”,仅仅是单纯的传宗接代,并非是好好养育后代,而力所能及地给后代最好的呵护,才是人类该有的良知与职责。
但这并不等于说我完全理解并支持年轻人不生孩子。相反,对于上述种种年轻一代不愿生孩子原因,作为一个尚不能称为老人的60后,我还真不理解,更不赞同。如前所述,所谓压力,无非是经济上,精力上,时间上的压力。那我就想弱弱地问一句,难不成你们现在比我们那个年代还穷,还苦,还累?
答案不言自明。
关健也应该不在于此,至少不是仅此。
前面,我是说过,年轻人愿不愿意生孩子是他们自己的事。繁衍后代不是一项任务,也不应视为一种使命。面对一些老人总是批判年轻一代不生孩子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行为时,我并不以为然之类的话,但请你理解,这只是一个过来人的宽容和无奈。年龄大了,总会更体谅些晚辈的,有些事也力不从心。而作为年轻一代,国家的主人,民族的中坚,社会的栋梁,面对我们正在面临的人口总量即将见顶、远期将急剧萎缩,老龄化越来越严重、新生人口越来越低的人口“危机”,及由此可能产生的社会巨大的养老负担,你还能说,繁衍后代不是一项任务,也不应视为一种使命吗?要知道,老龄化社会将最直接地导致整个社会生产力不足、创新和竞争驱动力不足等一系列社会问题!站在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社会发展的高度,我们是不是更应该而有所作为呢?

毫无疑问,应该,必须!这不是任务,也不是使命,这是你的应尽义务,这是你的应有夲份!常听老人们说“有人就有世界”,话糙理不糙。连人都不要了,那你要这个世界干什么。
当然,国家在陆续放开二胎、三胎政策的同时,确实也需要从多方面、多层次予以保障、推动。不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要从长远、大局和民生等方面,加强调查研究,做好科学谋划,岀台相关政策。当下,要切实加强培养和弘扬国家意识、民族意识,积极宣传引导全民的科学生育观念,切实加强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配套,并通过努力减轻房价高、教育成本高等孩子教育、工作、生活成本压力等手段,来有效降低人们存在的生育顾虑,促进新生人口的有序合理的增加。
如此,所谓的问题就不再是什么问题了。

作者简介:兰洪彰,江西高安人,六十年代出生,江西省作协会员,出版有诗集、散文集,作品曾获江西第八届艺术节编剧金奖等多个奖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