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目录】
|公长的诗
|藕的丝口语诗5首
|向日葵🌻的诗
🌟(鸣谢:本期《三人行》由嘉宾主持冰何女士组稿和编辑。特此致谢!)
——————————
|公长的诗
🔸先富
网传两小狗
坐着农民抬的轿子
悠然上了泰山
小狗成爷们,当感激狗主人
狗主人当感激
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
🔸垃圾食品
记者来到偏远山区
碰见一个小孩
吃着方便面
记者说:
方便面要少吃
垃圾食品
孩子的妈妈说:
不多吃
今天
是孩子的生日
🔸皮影戏
上面来人视察
大伙停下手中的活
听他讲话
我看着地上
手舞足蹈的影子
想到小时候看皮影戏
🔸私话
几只麻雀飞来
又飞走了
一个稻草人
对另一个稻草人说:
麻雀到底麻雀
还真把我们当人了
🔸低保
他家旁边
新开了一爿大商场
他很高兴
有了一个新去处
可以打发时光
天冷天热
还可以孵空调
🔸层次
他买回一套红木沙发
把原先的实木沙发扔了
他把实木沙发扛回家
扔掉了自家两把旧竹椅
他抱回了竹椅
把一只搖搖晃晃的板凳扔去
回头再想把板凳要回来
可板凳没了

🍀【作者简介】张贤国,笔名公长,上海浦东作协会员。作品曾刊发《上海文学》《解放日报》《诗歌周刊》等。著有诗集《站在山头上遥望》等十部。
——————————
|藕的丝口语诗5首
🔸听海
母亲从没
离开过大山
当然也就
从没见过海
这一次
因为眼疾严重
来了厦门
手术前夜
我明知母亲
啥也看不见
还是执意
把她带到沙滩上
听听海浪
吹吹海风
🔸代表合影
数百双
充满期待的眼睛
看着王书记
不慌不忙
走向前排正中间
预留好的
那个空位
🔸父母心
进不了校门
我和许多家长一样
顺着围墙
兜起了圈圈
围墙是带栏杆的
我时不时
将双手
探入栏杆拍照
记录目力可及的
一点一滴
🔸时来运转
用水写布
练习毛笔
方便是挺方便的
但总觉得
缺了点墨香味
我想了想
还是搞点墨汁弄点纸吧
于是堆叠在办公室
长时间
无人问津的报纸
被我请进了
家里
🔸老王买虾
邻居老王
下岗工人
海边出生
十八岁来到
这座山区小城市
至今已有
四五十个年头了
却一直没有改变
吃虾的喜好
每次去海鲜摊
他总能在第一时间
发现刚刚断气的虾
以活虾一半的价钱
笑呵呵买走

🍀【作者简介】藕的丝,男,福建三明人,傲夫诗社成员,70后基层公安民警,平常工作琐碎、繁忙,闲暇之余写写诗。
——————————
|向日葵🌻的诗
🔸百密一疏
煤矿大亨李总
吃的、喝的、穿的、用的都是进口货
放个屁都冒洋味儿
睡过的女人都是是国产的
🔸呓语
爷们儿要出差几天
我一边打点行装一边细声嘱咐
躲开站街女,避开按摩店
那些女人脏,身上长满细菌
沾上,轻则染上梅毒
重则得艾滋病
比癌症可怕
比心脏病更恐怖
不仅要命,还会倾家荡产
好日子咱家刚刚过几天
利弊得失说透了、讲明了
爷们儿若是听进去
呈乖乖状
今晚就好好犒劳犒劳他
若是没听透
心不在焉的样子
再从新讲一遍给他
哼!
🔸微妙
自从生了个带把儿的
家里有翻天覆地的变化
婆母再也不用我做早饭
公爹出来进去哼着小曲
不再对我俩姑娘吹胡子瞪眼
特别是当厨师的老公
撸起袖子,亮出十八般厨艺
煎、炒、烹、炸、焖、炖
一天三顿饭七个碟子八个碗伺候着
俗话说得好
鱼生痰,肉生火
好吃好喝造了一个月
我的脾气日益见长
🔸当官记
自从戴上了乌纱帽
说话
举手敲桌子
抬脚踢凳子
遇到村里的老少爷们
趾高气扬
就是看到街上跑着的一条狗
我也得给它口唾沫
若是看到顶头上司
嘿、嘿、嘿
我就呲出
小
虎
牙

🍀【作者简介】网名向日葵,本名孙小平,女,居河北唐山。喜欢用文字记录生活,让文字替自己活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