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天铸老师书法)
图片由兰光武老师提供
主编:姚京平

字如其人苏场长
文/兰光武
诵/李华敏
苏场长叫苏家贵,
将近一米八的个子,
相貌英俊仪表堂堂。
他不但有对事业
的赤胆忠心,
还有为职工
排忧解难的热心肠。
他不但浑身是劲,
那手字儿也写得漂亮。
他的字象一道风景,
他的字象一抹霞光。

苏场长六四年入路
曾在铁二局工作,
转战南北迎着困难朝前闯。
还去援建过坦赞铁路,
把汗水洒在非洲的土地上。

八三年苏家贵调到
重庆铁路分局小南海采石场。

这里有明月清风;
满山桔树满山花,
半江渔歌半江霞。
依山夕阳红似火,
映红石场映红家。

这里有高山流水;
危岩间,
绳索系腰苦登攀。
绝壁钻孔寻常事,
悬空点炮险更添。

采石场是生产
铁路道砟的地方,
铁路有了道砟
就有了坚实的臂膀。
看到人抱石头手推车的
的繁忙景象,
他想到了采石场的未来,
他在思考采石生产的方向。
他想法到老单位搞回一台
波兰生产的挖掘机,
揭开了采石场机械化
生产的新篇章。

采石生产线投产,
要用运砟小车装道砟,
单人掌握从轨道上运到砟仓。
这可是第一次,
没人敢走第一趟。
见此情景,
苏场长大吼一声“跟我来!”
飞身上车昂首向着前方。
群雁高飞头雁领,
后面一辆接着一辆,
大家跟着场长上。
在紧要关头谁都在观望,
只有以身作则
才是无穷的力量!

采石场的下水道连着长江,
那一年被泥砟堵塞,
不但生产无法进行,
积水还将漫延到铁路上。
情况紧急,
苏场长带着机关干部和党员
身先士卒把险抢。
挖的挖,拖的拖,
象小媒窑里挖媒一样,
把泥砟一凿簊一凿簊的
拖到洞口倒入长江。
当捅开挡住积水的
最后一层泥砟时,
人拔腿就往回跑
刚刚跑到洞口,
积水裹着泥砟的
泥石流犹如洪水猛兽
涌将出来差点把人追上。
“好险啦!”有人惊叹,
苏场长说“险是险了点,
我们的生产和铁路的安全有了保障!”
在危险面前谁不畏惧,
只有钢铁汉子才能带领大家
力挽狂澜做出榜样!
苏场长的爱人,
在市里医院作颅內手术
环生险象。
因场里生产紧张,
苏场长没有来的急去看望。
当他赶到医院时,
竟没有见到妻子的最后一面。
苏场长悲从心中来,
弯着腰望着妻子
闭上眼的脸庞,
撕心裂肺的
的大叫一声;
“我对不住你啊!”
声音未落,
泪水已如泉涌
洒在他妻子的脸上。
大江在奔流,
风钻在吟唱。
人的心子都是肉做的,
谁没有喜乐悲伤。
作为共产党员,
他把党的事业放在第一位;
作为一场之长,
几百号人要吃饭,
他要把职工的冷暖和
石场的安危记在心上。
九五年苏场长患鼻癌,
犹如晴天霹雳把他震荡。
给这条汉子带来沉重的打击,
给这位英雄带来多少惆怅。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情亦悲壮。
他要墨水书写情怀,
他用毛笔扫除孽障。

重庆的沙坪坝,
是个人文荟萃的地方。
九八年苏场长病退后,
苏场长拿着那如椽的大笔,
提着水桶用水作墨水,
把路面广场当成纸张。
将豪情用在笔端,
把大字写在地上。
书写主席诗词,
书写政策文章。
字儿乖巧,
行体端庄。
路人无不点赞,
群众无不夸奖。
零九年中宣部长刘云山
来渝视查把苏场长碰上,
点头称是,
把他赞扬。
高手还在民间,
英才出于陋巷。
沙坪公园从此
不但有了鸟语花香,
而今又多了一处景观,
那就是苏场长挥舞大笔
在地上书写的辉煌。

几经风雨,
“大江东去,杯酌邀来清风明月;
鹰岩西立,钻声奏出高山流水”。
光武的对联,家贵的书法
还在采石场的牌坊上
辉映着晚霞和夕阳。
二十七年过去了,
苏场长用书法去战胜病魔,
苏场长用毛笔把鼻癌扫荡。
他常讲,
寿从笔端来,
凝神静气有利健康;
他常说,
字就象名片,
身手通达心情舒畅。
将近八十岁的老人了,
他每天到沙坪公园
坚持写字三个小时,
而今老有所乐依然无恙。
他有一个追求,
他有一个梦想。
他要用那如椽的大笔
把字写在中国的大地上。
要让方块字,
更加稳重端庄。
要让中国字,
更加潇洒漂亮。
字如其人,
苏场长象挺拔的青松;
人如其字,
苏场长象不倒的胡杨。
*片头曲和片尾曲是兰光武作词作曲并清唱的《石头组歌》。
*新照片和视频是陈丽黔11月4日(阴雨)在沙坪公园拍摄和录制的。



作者简介:兰光武 在长江边上长大,当过知青下过乡,后来到铁路上工作。现随女北漂带小外孙,偶有诗文,喜从中来。
主播简介:李华敏,网名淡淡的茶香。现任《五月的鲜花诗歌朗诵艺术团》《世界诗人》《诗意传情诗社》《采菊文苑》《全球诗歌辽社文化网络传媒》多家平台主播。有作品在微刊平台出刊。在市级区级朗诵大赛多次获奖。
(如侵权原图删除 文责自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