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评者简介:
孤山梅雨 本名张奕。杭州人,旅居美国。医学生理学博士。《小楼听雨》诗词平台编审,喜擅诗词、现代诗、诗歌翻译、诗词赏析和文艺评论。痴书,爱乐,尚云游。诗词作品收入海外诗库、诗集《天涯诗路》《中外诗词三百家》《中国当代民间格律诗选》等。

【孤山梅雨:评当代诗词(83-104)】
落 叶
付向阳(湖北)
一阵狂风摧劲树,飘飘红叶作钱飞。
有心采撷三千片,典与酒家扶醉归。
孤山梅雨评:
转结句不乏浪漫:“有心采撷三千片,典与酒家扶醉归”。--- 不过,想得美!三千红叶能抵支付宝三元大洋否?只见店小二走来一看:“看官,碎黄叶店铺外银杏下一扫几箩筐… 要不付大侠写个对联充酒资如何?幸亏本店老板业余也爱吟诗填词,听说他还常投稿一个叫《小楼听雨诗刊》的微刊,…您听说过没?”
邓 公
陈镇(河南)
十年棱角未磨平,独木曾支大厦倾。
心较比干多一窍,每于绝顶看风生。
孤山梅雨评:
古今政治人物比较,比拟议论精准灵动。起承句写邓公比干之共性,倆人皆乃功绩卓著的辅囯大臣,敢直谏,又临危扶大厦于将倾。转结比兴新颖,颇契合俩人性格作风差异,间接渲染了比干千古第一文死谏之忠烈,和邓公善周全隐忍之政治智慧。
辛丑十月初二黄昏雨转大雪(中华通韵)
褚宝增(北京)
宣告明天是立冬,北风从此可从容。
江山自愿暂萧瑟,为使江山颜色同。
孤山梅雨评:
这首诗前两句和转结句分开看构思似乎别有。但前后勾连是否不够紧密?照理立冬后北风得了令箭应该更任性?所以其后的江山萧瑟与颜色同(譬如下雪)并非江山自愿,而是北风与气温说了算。
看 戏
丁永海(甘肃)
老丑方离小丑来,装腔作势扮钦差。
无一例外火三把,布下遮人耳目霾。
孤山梅雨评:
作者把戏的角色形象内容与自古官场诀窍之新官上任三把火和擅长混淆视听断了个明白。赋笔简洁生动。余味或可有所增加。
寻 旧
范东学(湖南)
浪漫情心未曾锁,常翻相册茶几左。
旧时光向此中寻,能晤青春年少我。
孤山梅雨评:
怀旧心情刻画自然。通过频繁翻阅旧日照片重新回味或寻找青春之我,或有未践之浪漫呼唤?用语平实,令人回味。
返京路上感赋(新韵)
郭通海(北京)
望断炊烟满腹情,檐前听雨欲还童。
乡愁最是难割舍,鸡犬之声带进城。
孤山梅雨评:
诗人还乡返京途中仍然身心处于故乡种种情景包围,并且层层递进:炊烟袅袅,檐前听雨,渴望返老还童… 一结最妙,好象鸡犬之声也带进城了!故土情结难以自拔也。
鹦 鹉
蒋昌典(湖南)
锁向金笼亦可怜,香波绿暖总矫情。
纵能巧舌如人语,怎及黄莺啭一声。
孤山梅雨评:
诗人把鹦鹉的生存处境与生涯特色刻画得精准。诗背后的寓理则见仁见智了。金笼鹦鹉学舌或是一种自然天性,或是讨好主人的智慧,也可以暗喻环境所迫。转结句点出鹦鹉不及黄莺的关键,但描写含蓄:“纵能巧舌如人语,怎及黄莺啭一声”。
泰顺南浦溪碇步
李利忠(浙江)
碇步真同琴键悠,溪云喜与笑声侔。
客如百指兼千指,流水高山弹不休。
孤山梅雨评:
把水上碇步当作琴键,将客履络绎不绝比为拨弦手指,通感南浦溪流之妙,佳思也。有天人合一境界。

立冬日观落叶雪景得句(新韵)
齐蕊霞(河北)
玉屑萧萧播不休,苍茫大地溢寒流。
严冬开幕在今日,落了翩翩一地秋。
孤山梅雨评:
起承句气势,冬雪寒流滚滚而来,铺垫卯足劲。转句好一个“严冬开幕在今日”, 时语入诗响亮,随之翩翩玉屑立即占领了一地秋之大本营!大气中仍显飞雪身姿袅娜。
某乡村
全尚力(浙江)
甜瓜累累桂飞香,留守村娃脸半藏。
堪叹西风删日月,白头三五拾秋光。
孤山梅雨评:
起承句描摹村娃藏脸甜瓜桂香之中的温馨,衬托了转结句老人白头并行“西风删日月”的人与自然同入秋之悲凉。而这种悲凉之意通过(三五留守老人)“白头拾秋光”的意象达到了高潮。
辛丑立冬下大雪
訾春英(河北)
雪绽晶莹谁剪裁,寒风吼叫梦铺排。
立冬一统淫威至,多少秋情未抒怀。
孤山梅雨评:
此诗好在转结议论抒情别样。立冬大雪终结了未曾尽展的秋情种种袒露,读来令人伤感人间所有未伸之志,之怀。隐隐有宿命之无奈。
咏落叶
田瑞宝(四川)
夜来小雨细无声,相拥枝头正煽情。
路过西风真放肆,心中思绪怎能平?
孤山梅雨评:
这“落叶”仿佛是原配,那“西风”则犹如成功逆袭之小三儿。故一结不平心绪乃意料之中……
生炉(竹词)
张孝玉(安徽)
先加木炭后加煤,一片烟云攒作堆。
火到纯青才体会,全凭样扇不凭吹。
孤山梅雨评:
立冬吟
邱晓英(湖北)
一夜寒风卷入冬,枫凋菊谢失花容。
乾坤有序君休叹,待看梅红伴雪松。
孤山梅雨评:

冬日题垂柳
方瑜泉(湖北)
入夜千星伴,迎晨百鸟啾。
冬来春不远,底事久垂头。
孤山梅雨评:
此绝写冬柳角度颇独特,诗人不写冬日柳条冷涩枯萎意境,而用星伴鸟鸣与春天还遥远吗的乐观景象问到:“底事久垂头”。-- 自然诗人未答。冬柳也不语。于是整首诗结在蕴藉余韵之处。
写 秋
冯丽芳(广东)
才觉秋风好,原已秋风老。
不同镜中人,青青犹是草。
孤山梅雨评:
这首绝句亮了。起承句分明是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名句之诗词版本:“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 才觉秋风好,原已秋风老。”。万物恒变,催生桂馨菊灿和稻熟瓜甜之秋风何尝能逃过? 转结句感叹物是人非,似乎青青草通过代谢而某种程度逃过了变化带来的不利。当然这种比较是不对称造成的。因为人从种群而言也是镜中人不老的。
辛丑立冬京畿暴雪
江农(天津)
雪霁天颜灿,风寒野色沉。
立冬须砍菜,无奈老农心。
孤山梅雨评:
辛丑北京初雪
宋彩霞(北京)
最爱此颜色,晶莹洁白时。
随风可融化,生死不瑕疵。
孤山梅雨评:
此诗状雪结句乃诗眼:“生死不瑕疵”。可谓神句天赐也!

独自放烟花
莫柳娟(广东)
七色人生道,犀燃梦有无。
拼将精绝处,点亮一心孤。
孤山梅雨评:
诗人绝妙心境。把孤独之情与烟花之璀璨并璀璨后之寂寞一起绽放,探寻“七色人生道,犀燃梦有无”。
观嘉定菊花展感怀
吴灿华(安徽)
万菊一如陶,有谁曾折腰?
冷香今得染,何患市尘嚣。
孤山梅雨评:
起承句活用典故,写出了秋菊新气象:“万菊一如陶,有谁曾折腰”?
山中品乐
王贞友(四川)
林鸟鸣翠色,山溪弹古琴。
身边云不去,伴我品清音。
孤山梅雨评:
听鸟鸣溪流如乐,山中之常见常感。诗好在转结句意境凌空而出,“身边云不去,伴我品清音”。突然冒出一个自然界的品乐知音,既是山泉鸟鸣之音不俗,也是诗人与云鸥为盟之高情体现。境界顿如云翥矣。
南飞燕
戴庆生(南昌)
恋乡情意切,霜降始南飞。
临别犹回首,春归我亦归。
孤山梅雨评:
结得出彩:“春归我亦归”,通过拟人化描写,诗人成功地达到了与南飞燕共情和/或移情的效果。
编辑/章雪芳 审核/小楼听雨 校对/冯 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