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津書画艺术网讯/王贵来报道:2021年11月7日,时值立冬。《士领群英书画雅集》活动,在静海开发区的天津华厦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万和堂开展。 参加此次笔会活动的有: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天津市楹联学会会长陈伟明、天津华厦建筑设计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存发先生、赵士英和夫人王燕女士、天津書画艺术网总编王贵来、弟子有胡英军、邸乃奇、邱凯、张作永、李明、邓金城、赵洪平、司军、李国立、赵玉岭、郭福生、孙艳萍、荣健媄等弟子,因大雪关系,部分弟子未能参加!

在大雪纷飞的日子里万和堂内翰墨飘香,丹青溢彩,一幅幅优秀作品耀然纸上,或大气磅礴、或隽永俊秀,引得现场观众们的一致好评。活动现场,大家以毛笔寄情怀,以清新高雅的笔墨描绘着赵氏一门的艺术风采。一幅幅作品诠释着大家对书画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对生活的无限热爱,花鸟画灵动曼妙、人物画栩栩如生,无不折射出艺术家酣畅淋漓、笔精墨妙的高超且精湛艺术技艺,生发着赵氏一门的艺术作品的鲜明语言和审美旨趣。

现场赵士英先生对弟子作品做出点评。先生说:创作作品要贴近现实生活,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多做艺术实践。强调,“笔墨当随时代”,书画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璀璨瑰宝,希望弟子以书画艺术为桥梁,以中华文化为媒介,融汇古今,联通中外,用笔墨讲好中国故事,讲好天津故事,创作出更多的优秀作品,要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通过赵士英先生的讲授,彰显了对自然、对生命的敬畏及大美大爱情怀,是坚持思想性和艺术性的高度统一,弘扬时代主旋律和传递正能量相结合的书画家。

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天津市楹联学会会长陈伟明说道:“这次书画笔会活动为 《士领群英书画雅集》,通过艺术语言的形式,展现了赵氏一门的书画家积极向上、跟党前行的良好精神风貌。掌门人赵士英先生“率真如我、提携后辈”的艺德风范,不仅受到业界的广泛尊重,而且吸引了一大批拥趸们的竞相追随,并以拜其门下从师学艺为荣。也因此,成就了津门故里的一段佳话。特别是对生于斯长于斯的中老年书画爱好者来说,赵士英先生的大名不可不谓久矣。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崭露头角,时至今日名满天下,除其五艺俱全(书画诗联印)之外,其率性本真的艺术操守更被人们所推崇。尽管其早已是功成名就的艺术大家,但在他自己看来,为人是底色,文化是内涵,艺术只不过是形式而已。“书画乃为文人之末”,这既是古哲今贤的警言谶语,也是他的口头禅。如果一个艺术家不懂得内外兼修、触类旁通,而一味地追求形式上的自我表现,则与谋生逐利的匠人无异。作为多年的老友,能有幸见证了他近半个世纪挥洒丹青的从艺之路,亦不失人生的一大快事也。我们借此机会祝福祖国繁荣昌盛,并祝愿在天津市清融雪作业中坚持在一线的工作者阖家欢乐”。

心中有梦情难老 笔底生辉品自高
——浅谈赵士英先生的艺术人生
陈伟明
在当下的传统文化界,“士领群英”这一“现象极”存在,已渐成人们的共识。尤其是掌门人赵士英先生“率真如我、提携后辈”的艺德风范,不仅受到业界的广泛尊重,而且吸引了一大批拥趸们的竞相追随,并以拜其门下从师学艺为荣。也因此,成就了津门故里的一段佳话。特别是对生于斯长于斯的中老年书画爱好者来说,赵士英先生的大名不可不谓久矣。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崭露头角,时至今日名满天下,除其五艺俱全(书画诗联印)之外,其率性本真的艺术操守更被人们所推崇。尽管其早已是功成名就的艺术大家,但在他自己看来,为人是底色,文化是内涵,艺术只不过是形式而已。“书画乃为文人之末”,这既是古哲今贤的警言谶语,也是他的口头禅。如果一个艺术家不懂得内外兼修、触类旁通,而一味地追求形式上的自我表现,则与谋生逐利的匠人无异。作为多年的老友,能有幸见证了他近半个世纪挥洒丹青的从艺之路,亦不失人生的一大快事也。
一心潜悟 诸艺兼修
就一个真正的艺术家而言,心无旁骛是其走向成功的必备条件。只有笃定献身艺术的恒心和操守,才能实现人生的终极目标。在赵士英先生的身上,我们看到的是踽踽独行的艺术追求,是挥洒自如的心灵彻悟,是有我无我的精神境界,是大写的艺术人生。从“小楷赵”一夜成名,开启津门书坛“兰亭奖”之先河,到“钟馗赵”一画难求的书画双绝,此间,其近乎“自虐”般毕路蓝缕的苦苦坚守和探索,只有他本人才能真正体悟得到。或许是上天怜见,早年的无门无派、无依无靠之窘境,恰是激发他自强不息的原动力,同时也为其登堂入室、先后列入赵松涛、王学仲、孙其峰等名家巨擘门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做了很好的铺垫。
宅心仁厚 大爱无疆
作为一名德艺双馨的老艺术家,赵士英先生深得“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之三昧,因而始终将品性艺德放在为人处事的首位。无论是家国情怀、还是社会担当,他都能以一个货真价实的艺术家所应具备的品德操守,为需要帮扶的对象捧爱送暖、无私奉献。几十年来,他不间断地向机关、部队、学校、乡村、社区以及孤老困残等弱势群体赠送书画作品数以千计。即使是在新冠病毒肆虐期间,还积极组织赵氏一门弟子先后举办了两次“以艺抗疫”为主题的网络书画展,充分运用传统艺术表现形式鼓舞人们战胜疫情的斗志同时,也通过“行胜于言”的自我价值体现,展示出一位真正艺术家的时代担当和不老情怀。
提携后辈 作育新人
若单从赵士英先生儒雅的外表和率真的品性来看,此君至多不过花甲之年,而实则已是七十六岁的老人了。或许得益于自身的率真和豁达,他从不把个人的艺术成就窃为己有,而是将其视作文化血脉的一种传承。因之,他除了自己在艺术的道路上不停耕耘探索之外,更多的则是着眼于接火传薪者的培养。尤其是对“有苗头”的中青年才俊呵护有加、广开“善门”,并将自己多年的人生感悟和艺术实践与一众弟子共同分享。用他的话来说,文化和艺术不属于任何一个个体,只有与时代同频共振并成为社会的共有财富,方能使之传承有序、发扬光大。他时常告诫弟子们:学书作画本身就是一个修行过程,来不得半点急功近利;要塌下心来多读书,并学会从无字处获取学问;切不可拘泥一家一门之言,转益多师才能不断成长进步;否则,终将自己沦落为卖书鬻画之徒。正是基于他多年来的循循善诱,赵氏一门曾经的青年才俊,如今大多已成长为津门书坛画界的中坚力量。
与时俱进 老圃出新
在当今的书坛画界,能将诗联书画印“五艺”融为一炉者可谓寡矣,而自己本身就是一台戏的“大全套”更是鲜有其匹。或许是其对诸艺超凡的驾驭能力,使“天下谁人不识君”这一谶语,得以在他的身完美呈现。从第一届“兰亭奖”获得者、德艺双馨艺术家,到市书协市美协双料名誉理事、中国楹联书画院执行院长等一系列头衔,足以佐证赵士英先生在当今书坛画界的地位和影响力。但他从不因此而固步自封、囿于虚名,而是不断突破自我、与时俱进。尤其是他的“衰年变法”,从“小楷赵”的清秀隽雅一路,嬗变为“当代伊秉绶”的大刀阔斧,此间的跨度之大、难度之高,着实让同好为其捏了一把汗。但这就是赵士英,一如他“率真如我”的个性化追求,敢破敢立、大开大合,不仅让那些长年沉醉于炫技的书奴画匠们感到自惭形秽,也最终成就了自我。
端底是:胸中无块垒;笔下有春秋。这既是人们多年来从他身上收获的感悟,也是其艺术人生的真实写照。我们由衷地感谢他多年来为民族血脉传承所付出的努力和贡献,同时也为书坛画界尚有这样一位敢说真话的“火眼金睛”而感到庆幸。
作者:系中国楹联学会副会长、天津市楹联学会会长

《士领群英书画雅集》活动现场花絮

赵士英先生

弟子胡英军

弟子赵洪平

弟子荣健媄

弟子邓金城

弟子李明

弟子张作永

弟子邸乃奇

弟子邱凯

弟子司军

王燕师母、弟子荣健媄






















现场赵士英先生对弟子作品做出点评



《士领群英书画雅集》活动部分作品赏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