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双顶
什么才是对子女的真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很少有定式的答案。而不少父母却是“只缘生在此山中”,看不见也意识不到自己对子女的一些做法,是南辕北辙,事与愿违。不仿看看史上赵太后和华阳夫人的态度和做法,或许能够得到一些启迪。
战国时赵国,在赵孝成王元年,赵孝成王刚即位,赵太后主持朝政,秦国趁赵国政权交替之机,大举进攻,并已占领了赵国的三座城池。赵国形势危急,向齐国求援。但齐国提出了一个条件,就是一定要赵太后的小儿子长安君入齐为人质,才肯出兵。对此,溺爱长安君的赵太后,严辞拒谏,致使赵国危机日深。是左师触龙关键时说服赵太后解决了这场危机。
触龙抛开以人质为前提,紧紧抓住什么是对子女的真爱这个话题,紧扣“爱子则为之计深远”为题进行说服。 他以人都有爱子女的常情,由己入手,求告赵太后说:“我有个儿子叫舍祺,年纪还小,也没有出息,但由于我老了,私下里心疼他,希望能让他给您当个王宫卫士。我冒着死罪向您禀报。”
赵太后说:“那好办呀,他年纪多大了?”
触龙说:“十五了,虽然年纪还小,但我希望还是趁我入土之前把他托付给您。”
太后说:“男人也这么心疼小儿子吗?”
触龙说:“比女人厉害。”
太后笑了,说:“还是女人心疼得更厉害。”
触龙故弄玄虚地说:“我认为您爱燕后超过爱长安君。”
赵太后很是诧异,心想怎么会呢,说:“您错了,我还是更爱长安君。”
触龙接过话头借题引导说:“大凡做父母的疼爱子女,就得考虑他们的长远利益。当初您送女儿去燕国的时候,您握着她的手,为她落泪,您也不是不想她,但在祭祀的时侯,你却总是祷告说‘千万别让她回来’,您这不是替她考虑长远,希望她所生的子孙能相继在燕国称王吗?” 赵太后很是认同,说:“是的。”
触龙在说完诸侯国后代封号封地荡然无存情况后分析原因时说:“时间短的当代即遭被废,长的也只能传到第二代或第三代。难道是帝王之子一旦为侯就变得不好了吗?不是,是因为他们的地位尊贵但没有为国家建立功勋,俸禄优厚但没有给国家出过力,而他们占有的宝器却又特别多的缘故。如今,您给了长安君很高的爵位,又封给他很多肥沃的土地,又赏给他很多的宝物,就是不让他及时地为国家建立功勋,这样日后一旦您不在了,那时长安君凭什么在赵国立足呢?所以我认为您替长安君想得不够长远,您对他的爱比不上您对女儿燕后。”
一场看似不可能的说服,就这样在拉家常中,以赵太后“好,我让长安君一切都听您的安排”中划上圆满句号。长安君去了齐国当人质,齐国也迅即发兵救援,危在旦夕的危机就这样化解了。

华阳夫人,时为秦昭公太子安国君的最宠爱正夫人。她没有儿子,正为此发愁,是吕不韦送“子”上门,解了她这个不解之难。安国君不待见的夏姬,有一个儿子叫子楚,是安国君二十几个儿子中的中间一位,现被派在赵国作人质。吕不韦赴赵国经商,发现他是“奇货可据”,于是就入秦来游说华阳夫人收子楚为子。
吕不韦先是打通华阳夫人的姐姐,让她以子楚的名义给华阳夫人送上大礼,并传话说子楚很是贤能智慧,是如何地想她。华阳夫人听说了非常高兴。接着又乘势传话给华阳夫人,说:“靠着美貌侍侯人的,等到一老就会失宠。现在太子虽然宠你,可是你没有儿子,你为什么不趁这时及早地在那些公子中挑一个贤能孝顺的,把他认为儿子立为接班人呢?”一下子说到华阳夫人心里去,从而成功游说华阳夫人同意收子楚为儿子的意愿。
此后的华阳夫人为子楚做了三件非常关键的事:一是说服安国君同意她收子楚为儿子,使子楚在安国君二十几个儿子中脱颖而出,有了进身之机;二是说服安国君将子楚定为自己的接班人,为子楚搭建成通向太子并最终成为秦王的唯一平台;三是派人送给了子楚许多财物,并请吕不韦去调护辅导他,使子楚在各国之间的名声从此越来越大。正是华阳夫人的三步关键之帮,才使受困于赵国的子楚,后来顺利继位为秦庄襄公,也就是后来的秦始皇的父亲,中国历史才有了后来统一的多民族大秦帝国。
赵太后对儿子的爱由溺爱转为真爱,是从长计议,让子为国建立功勋,挽救了国家;华阳夫人对继子的爱由无情变为真情,是立足关键之处相帮,为子实现目标给予鼎力之助,改变了历史。这一史实虽早已远离我们而去,但今天读来仍发人深省。
二〇二一年八月二十一日

【作者简介】
朱双顶,网名东香人,安徽省直机关退休人员,在家以读书为乐,近年内重拾旧时雅好,不时写点扎记、散文、随笔、诗歌等,先后在多家微信公众平台上发表三百余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