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瑞

她早年毕业于全国八大重点艺术院校之一的鲁迅美术学院,当过4年老师,做过31年公务员,具有着36年党龄的老党员。退休后,她本应该逍遥自在的旅游、跳舞、逛商场……但是她却带着家国情怀于2017年11月1日走进了东望,成为一名光荣的东望志愿者,从此,开启了她义务为人民服务之旅,也开启了她新闻报道的征程,同时又赋予了她对文字的情怀,对新闻报道的情怀。
加入东望整整4年里,她一直牢记东望誓言,保持着对东望的绝对忠诚,她经历了无数个日子,但是不能让她忘记的就是11月8日“记者节”。在“记者节”到来的前夕,她萌生了想写点什么的想法,走进东望4年,做新闻报道员工作竟有3年半多的时间,对东望的情怀,对新闻报道的文字的情怀怎能让她平静。2018年5月开始接做课堂报道员工作,她突然觉得自己的担子重了,一种责任心,使命感油然而生,她要用这支笔把东望宣传出去,把志愿者大爱付出的动人事迹写出来弘扬出去, 从此,她开始专研业务,多看好的报道和一个新闻报道员应具备哪些条件,应掌握怎样的写作技巧等之类的材料文章,并在东望各级新闻部门和负责人的培训指导下,逐渐地走上了新闻报道工作的正轨,并以一个新闻工作者应有的素质和职责认真写好每一篇报道,真实生动地把东望志愿者无私奉献、爱岗敬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好思想、好品德描绘出来,展现给社会,让社会各界了解东望,宣传东望,学习东望。
她对新闻报道工作态度严谨认真,遵守规则,每次活动她都努力做到及时报道。她家庭负担较重,父母病重不能自理,每天都需要无数次地擦洗、翻身,生怕老人身患褥疮,经常是一边给近90岁的父母做饭、喂饭,一边挤时间写报道,努力保证在规定的时间内保质保量交稿。去年年底,她父亲去世,她忍悲痛仍然不误一篇报道按时交稿,再苦再累她都坚持写好每一篇报道。
她关心集体,热爱东望,集体的利用高于一切。2018年11月她参加东北区在通辽宝龙山基地第一期承办人培训班快结束时,她的老母亲突发重病住进沈阳医大二院手术,她嘱咐兄弟照顾好母亲,虽然心急火燎,她仍然坚持培训学习到结束,并按照要求以《军事化训练 人性化管理 培训效果事半功倍》为主题,撰写了2000余字的纪实报道,分别在东望公司《新闻头条》《培训专栏》《东望之路》专刊等发表,对东望事业的执着,对新闻报道工作的情愫令人感动。
她专研业务,干一行,爱一行,以前从未写过报道,接替报道员工作后,认真学习,注意观察,不断地提高政治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服务意识,不断掌握新知识、熟悉新领域、开拓新视野,不断增强脚、眼力、脑力、笔力新闻工作者应具备的“四力”,勤能补拙,努力得果。
2018年9月第一届农民丰收节她厚积薄发,以《 欢天喜地庆丰收 载歌载舞颂盛世》为主题的报道不但在公司《新闻头条》《东望之路》刊物中分别发表,同时,公司新闻部还把这篇报道作为新闻报道的范文在各大报道群反复转发,号召各报道员以此报道为样板反复练习。2021年10月31日她以《加强岗前培训 提升综合素质》为题目的长篇报道在《都市头条》发表,真实描写了志愿者军训的状况,得到各界关注,在一周内点击阅读量将达19万人次,起到了积极的宣传作用,收到良好的教育、引领的社会效果。
她始终保持着忠诚、干净、担当的品德和敬业精神,得到各级新闻处负责人和课堂承办人会员的肯定、认可,并给予高度评价。
带着对东望伟大事业的情怀,带着对新闻报道职业的情怀,三年半多的时间中,她笔耕不辍,激情不减,用信念、用热情、用心血书写各类报道270余篇,有95%以上的文章被公司《砥砺阳光追梦人》《都市头条》《知乎》等专栏网站采用,被制作二期《梦里乾坤》,有40余篇报道在《中国公益网》《中国雷锋网》《中国法制网》等国家级网站发表。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她将用情怀、用信念、用热情、用心血继续谱写出新闻工作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