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张兆功(父亲)
编辑:张丽燕(女儿)
审核:海涵 尤中波
家是心灵的港湾、人生的驿站、感情的归宿,我拥有一个温馨和美、幸福温暖的家。那是我灵魂歇息畅游的港湾……

(九)我的家
父亲张玖贤,农民,1917年至1997年 。 父亲没上过学,但学会了不少字。他聪明能干,农活精通,任过队生产委员。他去支援浮梁造林绿化时,被评为先进生产者。他还是村串堂班乐器手,吹,拉样样都行。母亲,肖清莲,1919年至2000年 。6岁时其母被丈夫一封休书改嫁到王百山 ,7岁来到张家成为我父亲的童养媳。父母亲一生勤劳善良,深受村里乡亲们的尊敬。

妻子吕赛娇 ,1969年11月,我同她喜结良缘。当时她在村里任民办教师 ,1970年来前罗村小任教。1987年9月来波阳船厂子弟学校任代课老师,同年11月被省人事厅批准为国家教师。波阳船厂破产后,被分配到鄱阳镇马家冲义仓小学任教 。吕赛娇不管在村,船厂或磨刀石乡及鄱阳镇有关学校任教,多次被评为优秀班主任或优秀教师。2002年她教的三年级数学在磨刀石乡抽考时成绩为笫一名。2003年她教的四年级数学,在鄱阳镇抽考时为笫二名的好成绩。
我在船厂时一心扑在工作上,顾家中事很少,但每周六不论是风和日丽还是刮风下雨,我都要骑上一部二手自行车回家看望妻子、 儿女。共同度过18年的分居艰难岁月 。

在夫妻分居的岁月里,赛娇贤惠,不仅要上课教书带小孩,还种了菜园 、养猪 鸡、种责任田 ,十分辛苦劳累 。赛娇勤劳、聪明,她的庄稼种得好,学生也优秀,常常赢得公公婆婆以及村里人的称赞。妻子特别善良,那时候经常会有外乡人来村里要饭,她每次都会盛上满满的一碗饭菜给要饭人吃,还把钱、米送给他们。我深爱我的妻子,她孝顺公婆,与村里人和睦相处,尤其感谢她为我养育了三个我特别疼爱的好儿女。我们经历了许多的风雨,携手走过人生几十载,时间见证了我们永恒的爱情。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她曾几次对人说 ,下辈子我还要嫁给他 。

1985年3月,我的三个孩子丽燕、丽芳、建军三姐弟先后转波阳船厂子弟学校读书 。
大女儿张丽燕,1971年出生 。父亲曾经为她取名“十三红、铁姑娘”,我曾经想叫她“如哥”。母亲不同意,这样每个人都得叫她“哥哥”。丽燕1989年在鄱阳一中毕业 。1991年以文化考试第一名的成绩被波阳纱厂录取 。1996年同现役军人郑敏结婚。2000年去南昌县一所幼儿园任教师 。她从小就喜欢唱歌跳舞,也特别喜欢孩子,她天生就是做幼教的。

张丽燕喜爱文学 ,常在一些刊物上写一些文章或 诗歌 。由于她多年努力,在紫罗兰文学社刊物上写一些文章和诗歌 ,并担任主编 。
郑敏,1969年出生。1987年参军 ,后上军校 ,中共党员,正营职军官。于2006年转业 ,选择自主择业 ,享受公务员待遇 。
郑敏 、张丽燕于1997年生育郑紫薇。紫薇 2015年在莲塘一中高中毕业考取大学 ,201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2019年大学毕业 ,2019年参加工作 。紫薇如她的名字一样美好,对外公外婆特别孝顺。

二女儿张丽芳,1973年出生,1993年鄱阳一中高中毕业 。丽芳小时候出了名的漂亮,皮肤白皙,五官精致,走到哪儿都听到“这姑娘真排场”。丽芳离开学校后 ,先后分别到豪山和乐平两个裁缝店学针匠。 1995年参加波阳县绢纺厂招工文化考试后,被录取为该厂工人。厂试产后未投入正式生产 ,于1995年10月去南昌裁缝店打工。不久自己开裁缝店,2003年和万德伟结婚 ,2004年生下万紫晴 。
万德伟,1973年出生 ,自幼家贫,十多岁去姑妈家打工 ,后开裁缝服装店。 于2003年在新建县县城开办新思特箱包厂,夫妻二人从此从事个体创业人生 。他们于2010年、2013年先后生下万紫妍和万梓晨。万紫晴、万紫妍、万梓晨三姐弟现在分别上高中和小学。

儿子张建军,1977年出生 。建军出世全家人都欢喜,尤其是父亲和母亲,他们的大儿子也生儿子了。建军小时候活泼可爱,长相帅气阳光,对长辈特别有礼貌。儿子1994年高中毕业 。1995年初,由汤义财带去打工 ,学习造船技术。 同年10月,由县劳动就业局介绍去深圳市岁宝百货公司当营业员 。1996年至1999年三次被评为公司十佳营业员,曾获公司21英寸王牌电视机一台的奖励 。2000年离开岁宝之后,二度进岁宝百货公司当营业员 。两年后又离开岁宝 ,来到万德伟箱包厂工作三年之久 ,离厂后又去深圳海边旅游区民宿工作 ,在深圳工作十几年 ,但深圳这座城市不是他安家的地方 ,一生的打工生涯。吃了不少苦头 ,四处奔波几十年。

(十)度晚年
2000年12月退休后,进入老年生活时期 ,因多种原因和一些巧合 ,使我产生了一些新的爱好 ,爱好让我的晚年生活变得丰富多彩。
收藏奇石。1996年爱人生病 ,我去河边洗衣的路上,发现两个长有花纹图像的石头 ,我把它捡了回来 。后来我一有时间就到河边石堆里寻找好看的石头,从此走上了收藏奇石的路 。

收藏酒瓶。 2012年在二女儿箱包厂带外孙时 ,我有空常到旁边一家收破烂店玩。一次发现两个好看的酒瓶,向他要了回来。 从此有空就去他店找酒瓶 ,好看的就买回来,同学同事发现有好的酒瓶都留着送给我 。


修理家中常用的一些家具 。我的自行车伴随了我一生,自行车的轮胎坏了,都是自己修理。

种菜地。每天下午同老伴去菜地种菜,我们的菜园五颜六色,老伴种菜很有经验,菜园一年四季都风光无限。一走进菜园,看着那蓬勃向上、欣欣向荣的蔬果,人世间的烦恼都烟消云散。我们的菜园每季都丰收,老两口也吃不了多少蔬菜,许多的老同事都品尝过我们鲜嫩的蔬菜。鄱阳特产“春不老”我每年都种,并把它制作成春不老腌菜送给亲朋好友 。

从2006年起至2016年1月,在南昌市南昌县、新建县先后带郑紫薇及她上高中时的陪读 ;带万紫晴 、万紫妍、万梓晨送他们上幼儿园,上小学。虽有辛劳,但也享受着天伦之乐。


学习摄影。下午常到湖城东湖玩,看到美丽的湖景就拍下来。而且碰上了不少好的镜头,对摄影产生了兴趣。

组织并参加了小学 、中学同学的聚会 。




组织并参加波阳船厂同事聚会。




每年重阳节组织并参加波阳船厂同事登芝山。


组织并参加战友聚会 。

参加前罗村张氏族首届开谱庆典并致辞 。
参加外出旅游活动。


参加《梦回鄱阳船厂》一书编写工作 。

参加社区有关活动。
在晚年生活期间 ,忘不了赵强 、孙锦元两位对我开展同学 、同事之间友谊活动方面的支持与帮助。
(十一)抗疫情
2020年2月1号,鄱阳县昌洲乡发现首例新冠肺炎患者。高某,女性 ,她1月29日发热 ,2月1日经县人民医院检查,确诊为新冠肺炎患者,并及时住进了医院治疗。接着莲湖乡、四十里街 、鄱阳镇、三庙前、饶丰镇、团林乡、谢家滩等乡镇均出现新冠肺炎患者。2月3日 ,鄱阳县开始封城。鄱阳县成为疫情高风险区 ,从此全县人民进入了抗疫情斗争中 。
县疫情指挥中心派出广播宣传车,在街上向市民喊话:无事呆在家中,有事外出必须戴口罩 ,保持人与人之间 5m的距离 。回到家里必须洗手,做好防疫措施 。
2月5日,省长易炼红来到到鄱阳县乐丰镇廉家村和鄱阳湖城豪庭小区,视察防疫情况。并向县防疫指挥中心工作人员作重要指示 。
我县从第一例疫情患者到最后共发现61例新冠肺炎患者,封城共73天,到4月8日结束 。

在四十多天防疫情期间 ,我整天呆在家里,活动少 ,从而腰疼病发作 。行走艰难, 睡在床上翻身都困难 。经余长江医生治疗后未能治愈 ,决定去江西省人民医院诊治 。
(十二)斗病魔
腰疼病在鄱阳治疗一段时间,效果不明显,于2020年6月24日去江西省人民医院疼痛科检查治疗 。6月26日,住进省人民医院 ,进行腰部及有关身体检查 ,发现腰椎盘突出不严重 ,不必做手术 。却发现肺有积液 ,有肿瘤 ,从此转呼吸内科治疗 。经过一个多月治疗 ,病情得到控制 ,又经过经检测匹配,有幸可吃进口“克唑替尼胶囊 ”。每盒60粒, 每天早晚各吃一粒, 每盒药价15600元 ,经医保局每盒可报销11700元 。每月打防骨痛针一支 ,每支185元,加上治病期间 ,每一到两个月复查一次 ,吃一些营养补品等费用合计近五千余元 。我每月的养老费只有三千六百余元, 远远不够吃药治病的费用 ,家庭经济到了特别困难的时期 。

住院时 ,我交代家人和知道我生病的同事 ,不要把我生病住院时传出去 ,不要在群里发 。但最后还是被不少同学 、同事 、亲朋好友知道了 ,前来看望我的好友共58人 ,收到大家看我的钱共四万六千六百余元 。还有送红参 、灵芝等贵重物品的 。
生病住院期间 ,老伴吕赛娇日夜守护在身边, 端茶送饭, 按时打针服药 ,照顾十分周到 。
建军儿辞工给父亲联系好医院 ,找好医生, 用好药给我治病 。
大女儿丽燕在医院陪伴伺候,二女丽芳住医院时送饭菜,都尽了他们最大的孝心 。
大女婿郑敏常在医院陪护 ,还主动拿3万块钱给我治病 ,并说这钱不要我还 。
二女婿万德伟 ,有空就坐在我身边帮我按摩, 陪我聊天 。

亲朋好友的关心、鼓励和帮助给了我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力量 ,使我的病情经过治疗很快得到了好转 ,身体得到了恢复 。


2020年7月31日 ,我在酒店举行了便宴,与关心 、帮助过我的亲朋好友 ,庆祝我战胜病魔的胜利 !
人间自有真情在 ,逆境之时更知情 。
【女儿感思】
父亲坚韧的品质,善良的品行,丰富的人生,不凡的号召力,宽阔的胸怀,让我一生去品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