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谈点写诗的体会和做法
文/超然
写诗的兴趣爱好,一直陪伴着我。从上学读书到教书育人,再到著书立言,对写诗尤其是写现代诗可谓情有独钟(有杂文《我喜欢写现代诗》佐证),早已养成了生活习惯,哪怕不是为了发表展示而只是灵感来袭、即兴而作,或者是有愤而作、一吐为快!
近两年又活跃在诸多网站或微刊,多次发表诗词歌赋,并多次参赛多次获奖,本人被评为“精英诗人”或“优秀作家”,被聘为诗词文学学会的“会员、签约作家”或“文学理事、顾问”,也有幸成为国家级“中华诗词学会”的会员。
但不幸的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就在我在诗歌写作方面稍有成就感、获得感而暗自窃喜庆幸之时,却时不时有“文学人”传来这样那样的指责、指教或莫名其妙的贬低、诋毁……其中有人说:写现代诗连标点都不用?这还是现代诗吗?有人说:你这首格律诗中有一处上下两句的“平仄对应”是错的!甚至有人竟然直言不讳地说:你不会写诗就别勉强自己,还是写点散文或小说吧!……当我反问他们:你懂诗吗?你会写诗吗?请多指教!结果等来的是哑口无言或避而不谈……真是“秀才遇到兵,啥也辩不清”、“内行遇外行,只好甘拜下风”啊!不料有人还说:把你的笔名“超然”改了吧?别妄自尊大、盛气凌人啊!

其实稍有诗歌常识的人都懂得,只要写的不是标准而规范的古体诗,写其它诗都可不用标点;即使写的是格律诗,也允许其中个别地方“平仄”不对应;人贵有自知之明——我懂不懂诗、会不会写诗,我心知肚明;我的写作范围比较广,涉及到诗词歌赋、散文小说和评论等,我要写哪种体裁的作品是我的自由,别人没必要以“教师爷”的身份出来颐指气使……至于我的笔名“超然”,它源自一位大作家笔名“浩然”对我的启示而确定的,其含义有二:一是指做人做事要超凡脱俗、与众不同,二是指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与方式。
矛盾冲突过后,痛定思痛,恍然大悟。我与这些“文学”人没打过交道,可谓无过节无恩怨,为什么他们如此无礼(理)待我?大概原因有二:一是真正不懂诗也不会写诗的是他们,而不是我;二是他们见不得别人比自己强比自己好,嫉妒、排挤、打压!

诸如此类的攻击和挑战,正好激起我对诗词歌赋的进一步思考与探究,也积累了一些不太成熟的体会、经验和做法,不妨谈出来,供文朋诗友们交流和探讨!
其一、关于诗的分类
诗按形式分为古体诗和现代诗,按内容分为写景诗、叙事诗、抒情诗、说理诗(即感悟诗)……词是按词牌分的,词牌不同则词的体例(即格式)也随之而不同。
其二、关于古体诗
古体诗,起源于诗经、楚辞,发展于秦汉乐府(赋),兴盛于唐诗宋词。
常见的古体诗是格律诗,即律诗和绝句——除此之外,还有古风、排律等形式。以五言或七言为主,四句为绝句,八句为律诗。也就是说,古体诗的字数、句数都是有规定的。
古体诗很讲究平仄对应以及对仗和押韵,还有炼字炼词、排列组合(即体例、格式)等。而词比诗的要求更严,词牌不同则字数、句数和格式也随之而不同。
其三、关于现代诗
现代史上的新文化运动,催生白话文代替了文言文,于是现代诗也应运而生。
与古体诗相比,现代诗则有较多灵活性、随意性,易于被作者驾驭和掌握。
现代诗在字数、句数上没有严格的要求和限制,但行文必须讲究逻辑、修辞以及对仗、押韵等。
其四、一概而论
无论是写古体诗还是写现代诗,都要讲究对仗和押韵,都要讲究排列组合(即体例、格式),都要讲究逻辑和修辞,都要讲究炼字炼词而力争出语惊人,都要呈现诗的建筑美、绘画美和音乐美,都要有诗的意象、意境和思想。
就诗的内容而言,要创新驱动创作,即超凡脱俗、标新立异或者有感而发、即兴而作,切忌故弄玄虚或牵强附会或无病呻吟,切忌鹦鹉学舌、人云亦云。
就诗的形式来说,切莫局限于“平仄”对应规则,即被“平仄”所羁绊和束缚,而忽视了表情达意——如果一味地追求“平仄”标准,则必然导致诗词晦涩难懂或者读起来拗口,品味时如同嚼腊。正像有位网名叫“炫东”的诗人在其诗论《平仄之于诗就像衣服之于人》一文中指出的,古往今来竟然没有一位诗人的格律诗作都在“平仄对应上”是完美无缺的,即使“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也是如此(他在文中有许多例证)。诗人写诗不是为写诗而写诗的,而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一切语言形式都是为思想内容服务的。
另外,写诗的笔法最好采用“曲笔”,即隐晦一点、含蓄一点,不要太直太白太俗!

其五、近几年我是怎样写诗的
每当灵感一来就有感而发、即兴而作,唯恐错过而惋惜,或者情绪一来就有愤而作、一吐为快……
写作时先确定是以古体诗的形式还是以现代诗的形式呈现,再乘兴随性而写在草纸上,经过加工修改感到基本满意后码字于手机微信里……放置两三天,几经打磨和润色,感到十分满意了就投出去。当然也有出口成章或一挥而就的时候!
正所谓——
悟道探秘是基础,
笔耕不辍方觉醒。
咬文嚼字不马虎,
标新立异能见功。
博采众长大成智,
虚怀若谷诗坛容。
正所谓——
世事洞明皆学问,
人情达练即文章。
正所谓——
纸上得来总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正所谓——
梅花香自苦寒来,
宝剑锋从磨砺出。
写于2021年11月4~6日

【作者简介】
郝文鹏,笔名“超然”,陕西西安蓝田人。中文大专学历;初中语文教师,从教36年(曾先后兼职教务主任、副校长、校长和书记近20年)。
2008年开始文学创作并在一些报刊杂志发表作品,涉及到诗词歌赋、散文小说和评论;正式出版的著作有教育教学论文集《教坛拾贝》和文学作品综合集《文苑撷趣》。现为蓝田县退休教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陕西作家协会会员,陕西散文学会会员,陕西《作家摇篮》杂志签约作家。
从2020年秋初至今,又活跃在诸多网站微刊,多次发表作品,并多次参赛多次获奖;有两首歌词被音乐人制作成歌曲《东方有一条龙》《这就是咱俩理想的爱恋》。现为“世界楹联中国诗人作家网”文学理事、五大院士文化大使,《中外经典文学艺术》签约作家,“中国诗人作家网档案库”终身认证会员,中国“文学艺术网.金榜头条”文学顾问,“华夏精短文学”学会会员、签约作家及其“北京分会”文学顾问。
最高荣誉奖项:“中国诗人作家网”2021年“中华杯”全球征文大赛冠军;“北京精短文学”2021年“全球名家名人星光榜”征文大赛冠军;“文学艺术网-金榜头条”2021年“时光文学名家名人榜”全国征文大赛冠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