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战役与芜湖地下谍报工作
作者:龚英柏
1949年4月23日前,芜湖有一批党的地下工作者与皖南游击队及上级党组织以单线联系的方式,一直活跃在国民党政权的心脏地带。他们不断为我党提供各种情报,对我军在正面战场上的作战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渡江战役前夕,他们从国民党军队内部获取了大量的军事机密,为我军一举突破长江天险,做出了重大贡献。
百万雄师渡大江

1949年春天,人民解放军开始向长江北岸集结,国民党军队也以70万兵力组织长江防御,企图阻止人民解放军渡江。这时,所有关注国内局势的人都明白,共产党与国民党的一场大战即将在长江边上展开。
三月下旬,我党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如果能实行和平渡江,对于以后的国家建设是有利的,在积极进行军事渡江的同时,也没有放弃用和平的方式渡江。从4月1日起,国民党代表团在北平与共产党举行和平谈判,而国民党的意图却是与共产党划江而治,幻想东山再起。
1949年4月20日21时,也就是国民党政府拒绝在《国内和平协定》上签字的数小时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强大炮火掩护下,冒着国民党军舰和江防炮火的拦截,登船强渡长江天险。15分钟后,“渡江第一船”在繁昌县保定乡夏家湖登陆,5分钟后,后续部队在夏家湖、庙下陈一带先后登上长江南岸,撕开了国民党三个半月苦心经营的千里江防线。百万雄师过大江,是中国革命战争史上最为壮观的一幕。
4月23日,中共芜湖地下党派汤德性做向导,将已进入繁昌的渡江部队迎入芜湖;4月24日,芜湖举行解放军入城式,城内张灯结彩、燃放鞭炮,老百姓手持小红旗,排列在道路两旁,上万名市民载歌载舞,欢呼芜湖解放。
我军为什么首选芜湖渡江

渡江部队首先选择在芜湖突破长江天险并不是偶然的。当时国民党集中了115个师约70万人的兵力,分布在宜昌至上海段1800公里的长江防线上。解放大军集结的主要兵力也就在芜湖至安庆一段,渡江战役总前委设立在瑶岗(位于安徽肥东县撮镇,南临淮南铁路和合芜公路),邓小平领导的总前委制定的战略意图是,中集团在芜湖一线突破后,阻止敌军的南撤,更有利于打歼灭战。同时,对国民党首都防守部队实行正面牵制,我主力部队从两翼突破并快速实施钳形合围。而芜湖就是从南翼突破、包抄的最好选择。从芜湖突破还有利于对南京进行攻击,芜湖是国民党南京以西的江防重点,突破以后,消灭国民党的江防部队,南京的南面就直接暴露在我军的火力攻击之下了。
从后来的作战效果来看,南京在东翼和南翼的强大压力下,没有进行有效的抵抗,很快就被我军解放了。这说明我军当初选择芜湖作为渡江战役的突破点是符合邓小平的作战思想的。而且,在芜湖突破国民党的长江防线,可以迅速地消灭皖南地区敌人集结的重兵,可以对江、浙一带敌军迅速形成一个大包围圈,防止这里的敌人龟缩在大的城市中,加大 后期作战的困难。事实证明,首先在芜湖撕开国民党的千里江防线,为渡江战役取得最后胜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我们知道,中国共产党人是从正面战场和地下战场两条战线打垮国民党势力的。在渡江战役中,我军除了在长江北岸集结了百万地面部队,长江南岸还有一支地下队伍也在悄悄地协同作战,这是一条看不见的战线,其作用同样不可小觑。
邓小平充分肯定了芜湖地下党的工作
这条看不见的战线是由一群地下工作者组成的。从现有的各种史料来看,皖南游击队和芜湖地下党的积极活动,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成功渡江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如芜湖地下党组织非常及时地搞到了芜湖地区“第七靖区兵力和第四防区兵力配备图”、芜湖“江心洲防御图”、芜湖东、西梁山国民党第13军防御工事和裕溪口等地江面布雷情况、“驻芜20军江防阵地分布图”(草绘)、“敌88军繁昌江防阵地示意图”等。这些情报由芜湖地下工作者迅速送往指定地点,再及时转送到江北渡江指挥部,为渡江战役首先在芜湖取得突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邓小平在1949年8月4日的一次讲话中说:“我们为什么能突破长江,迅速完成京沪杭作战任务,把我们预计的时间缩短一半呢?……群众支援,地下党和游击队之配合……在渡江准备的过程里,我们集结主要兵力在芜湖至安庆这个地方,江南地下党、游击队配合了渡江作战……”(《邓小平文选》第一卷“从渡江到占领上海”)邓小平是渡江战役总前委书记,他在总结渡江战役成功经验时非常明确地说,江南地下党、游击队配合了渡江战役。充分肯定了江南地下党的重大作用。
那么,地下党组织是如何获得这些极为机密的军事情报的,又是谁从国民党军队内部为我们暗中传送如此详细如此重要的秘密文件的呢?众多史料显示,芜湖地下党负责人方向明与安插在国民党高层内的特工人员张力化,是获取国民党部队绝密情报的关键人物。
方向明与张力化
方向明(1909—1999),又名方彬,太平县新丰(今黄山市黄山区新丰乡)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早期曾先后担任中共青阳工委书记、中共泾太县委书记。1941年皖南事变中被俘,在押往上饶集中营途中逃出虎口。到了无为后,任中共皖南特委秘书长,之后又被派往芜湖,主持党的地下工作。1941年冬,突遭汪伪特务逮捕,次年春经党组织营救出狱后,历任无为县文教科长、皖江区委组织部干部科科长、联关中学教育长与副校长。1946年担任山东大学政治处主任、党总支书记,中共山东省机关工委委员等职。
1947年2月,中共华东局国民党地区工作部(简称国区部)成立,方向明任上海工作组组长。不久,他再次来到芜湖,在故交张台望家中秘密建立地下交通站,指使张台望在其家中以开办“聚丰粮行”(陡岗正街12号,现物资大厦所在地)作掩护,他自己则以粮行老板身份往来于沪、芜两地,领导地下革命活动。
张台望是民主人士,在轰轰烈烈的大革命运动时期,经芜湖地下党员王朝盈介绍,参加青年读书会,与李克农、阿英(钱杏邨)、甘野陶(甘天沭)、宋季仁等早期中共党员结识交往,接受进步思想。张台望有个儿子叫张力化,在其父与方向明的影响之下,最后成为一名为我党工作的谍报人员。
张力化(1919—1972)原名德钦,1939年毕业于国民党中央军校第十四期,历任国民党部队连长、营长、副团长、中校参谋、国防部预备干部受训处中校人事科长;抗战初期参加过长沙会战。国共两党和谈破裂后,受其父张台望的影响,借口祖母病逝治丧,辞去所任职务,回芜湖闲居。
父子两人,一个为共产党工作,一个为国民党工作,这种情况在当时并不少见。方向明是地下工作者,对此情况当然了解,所以他向张台望提出,希望张力化能够为我党工作。1947年,张台望将张力化带往上海,会见了中共华东局国民党地区工作部的领导和上海工作组组长方向明。中共地下党领导与张力化促膝谈心,动员他重返国民党内部,利用职务之便继续为我党工作。
张力化是国民党辞职军人,离职前曾受到过军统特务的跟踪怀疑,那么,他又如何能够重新返回国民党军队内部的呢?
看不见的战线
当年,张力化在无线电技术方面是个不可多得的高手,由于国民党军队当时正缺少这方面人才,加之国民党第20集团军参谋长刘召东很赏识他,1948年2月,张力化被任命为第16绥靖区司令部上校作战科科长兼江北指挥所参谋主任。利用职务之便,他把“华中剿匪绥靖计划”复制后秘密寄给地下党组织,将第16绥靖区的兵力部署、番号及武器配备等重要情报弄来,用国民党的军邮寄给方向明设在南京的联络站,在调动兵力增援15绥靖区时阴奉阳违,并将部队行进路线提供给解放军,使敌人的“华中剿匪绥靖计划”迅速被解放军粉碎,指挥官康泽被活捉。就在南京方面打算追查他时,他根据方向明的指示,找到国民党第三厅厅长郭汝瑰(1928年加入共产党的“红色间谍”)请求帮助,不久,张力化转到国民党特种情报学校特种情报班受训。凭着他的机智勇敢,再次深入到国防部中央直属反情报队,留在南京,由于得到汤恩伯的信任,从而获得最高等级的“国民党侦察证”。有了这张“红派司”,他可以自由来往于军警宪特密集的京沪一带,秘密护送地下党负责人,以 “聚丰粮行”作为地下交通站,让方向明直接住在他家里,在长江南岸国统区打通了地下党的秘密通道。
在这期间,张力化深入虎穴,找到上海地下党员、纺织专家、大学系主任陈维稷家,巧妙地将其被捕后却仍藏在家中的两部电台取到手,安全带回芜湖,利用父亲张台望策反的芜湖驻军110师转移,再由地下交通员查效华秘密送达皖南山区党组织。
为了将芜湖作为迎接解放大军渡江的前哨,芜湖工作组组长方向明指示张力化设法到芜湖工作。不久,张力化获得京沪杭警备总司令部南京区代理中将视察组长的职位,同时兼任芜湖城防指挥部视察主任。张力化到任后,统领芜湖城防五人小组,他自任组长,借统一管理之名,集多种权力于一身。这样一来,所有特务单位其实都已在地下党组织的控制之下了。
1948年8月,原南芜宣中心县委书记孙宗溶任皖南沿江工委书记、皖南沿江支队政委,负责迎接大军渡江任务;组织江边情报交通站,加强对敌宣传等。1949年4月上旬积极接应第二十七军先遣渡江大队,配合完成战役侦察任务。在中路大军三野九兵团第二十七军4月20日午夜打响渡江战斗前,组织沿江游击队晚8时在江边燃起火堆为我炮兵指示目标,剪断电话线,袭扰敌据点,陷敌于混乱。
1949年2月初,南京市委正式派张一峰来芜湖负责地下党的工作,并指示在组织上不成立委员会,坚持单线联系,党员之间不发生横向关系。张一峰来芜湖后,立即发展党员(党员发展到十六人),成立党的外围组织;发动全体党员广泛开展社会调查,并指派安徽学院的任陵、姚友林打入《复兴日报》社担任记者,搜集国民党军政方面的情报;紧急动员各厂各校成立护厂队、护校队,开展护厂、护校斗争;组织全市大、中学校学生开展街头宣传,准备迎接解放军进城。
1949年3月,张力化潜入上海淞沪警备司令部,从上校作战科长王之师那里获取了《保卫大上海作战计划》绝密件,上面附有上海地区全部防御工事和兵力配备图表。由于复制件字迹模糊,王之师将原件交给张力化带到芜湖。方向明立即派交通员将这份重要情报报送皖南地委,胡明用电台转报第三野战军司令部,三野复电:“这类情报很有军事参考价值,要设法多搞”。
不久,芜湖工作组的石原皋利用北大同学关系,成功地策反五人城防小组成员之一的谢汝昌(时任芜湖县长),与此同时,刘格非经朱子帆介绍也与方向明接上了关系(刘格非也是城防五人小组成员,但不知道张力化的秘密身份)。地下党组织通过秘密控制芜湖国民党上层关系,安全活动在对敌斗争第一线。就在这个期间,特务组织开列了一份包括中共地下党员与民主进步人士在内的二百多人的黑名单,报请张力化批准逮捕,张力化以没有真凭实据为由严加制止,使得特务组织的逮捕计划未能按计划实施。
4月12日夜,芜当宣工委把收集到的国民党军队从铜井到采石沿江一线新的兵力部署、部队番号、地形及炮火位置等重要情报绘制成草图,派地下党员章启和冒着生命危险从金家庄4号墩下水,划着小渔盆渡过长江,把草图送到江北和县二十二军作战科,为大军渡江作战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情报。
在地下党组织指使下,张力化利用城防指挥部视察主任身份,成功控制了芜湖地方特务机关,并帮助我党策反了一大批国民党军政要员,动员他们在渡江战役期间举行起义,使得芜湖城秋毫无损地回到了人民的手中。
这段历史被写成小说
解放后,张力化曾先后在芜湖教育部门、皖南公安处和市文化部门工作,多次受到不公正待遇,反右斗争中被划定为右派,1962年平反,当年担任市政协驻会委员。文化大革命中,红卫兵到张力化家抄家时,搜查到一张蒋介石送给他的签名照片,遂之将他逮捕,其后受到非人虐待,1972年,张力化病殁于合肥劳改农场。1981年春,张力化的沉冤得到平反昭雪,中共芜湖市委派专车接回他的骨灰并召开了追悼会。
这不由得使我想起2006年我参加《芜湖名人録踪》写作组时,关于张力化能否收录该书,以及该将其放在哪个章节里的讨论。编排人物名单时,张力化原在“军政人物”一篇里,经多次讨论后,又将其重新放到“工商人士”一章里。当然,如此谨慎本不是我们的错,因为大家都经历过太多的政治运动。
为记念芜湖解放六十周年,李幼谦老师创作的长篇小说《卧底中将》,为我们讲述的就是这样一条看不见的战线。该书生动地讲述了那段如歌岁月和惊心动魄的地下革命斗争,并将地下工作者方向明与我党的忠实朋友张力化,作为小说的主线人物真实地再现给读者。小说还历史本来面目就是要让人们更好地了解历史,并从中认识到革命的真实性和复杂性。
作者简介

龚英柏,笔名鸡毛山人。著有个人散文随笔集《鸡毛山夜话》;已发表的文史作品有:《小说大家张恨水的芜湖情结》《芜湖迎春坊与画家潘玉良》《近代铁矿巨头在芜湖的传奇经历》《渡江战役与芜湖地下谍报工作》《驻美公使崔国因的传奇人生》《新学先驱袁昶的芜湖情结》《古城钱庄到银行的渐变》等50余篇;2019年承接“十三五”国家重大文化工程《中国戏剧集成·芜湖梨簧戏分卷》的写作(已完成初稿)。
芜湖文化丛书写作组成员,《影像芜湖》执行总编。已出版的合著作品有《芜湖名人录踪》《芜湖古城》《不能忘却的记忆》《徽商吴兴周》《江静听涛声》《鸠江史话》《芜湖旧影·甲子流光》《芜湖山水》《红色芜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