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 国 旗(散文)
民族女英雄杨惠敏的真实故事(上)
作者:李贺峰 诵读:阳春白雪
子夜时分。白天骤然如稠雨的枪炮声,渐渐稀疏了下来。十月深秋的上海夜晚,潮湿、阴冷。一河之隔南北的战场,如同天上的寒空,死寂把战争的残酷性和肆意的兽性及巨大的毁灭性,一一地显示和呈现。
15岁的童子军(相当于以后的儿童团或青年团)女队员杨惠敏,蜷缩在苏州河的南岸河水中。历史把时间定格在:1937年10月27日一一淞沪会战的最后几天内。
自“8.13淞沪大抗战”起,战争的硝烟继1932年后,又一次在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一一上海爆发,它又把成千上万的平民拖入到战争这一“黑洞”之中。无数的生命之花在战火中陨落,无数的和平家庭在战争的炮火里呻吟,无数的英雄壮举在敌军的进攻时诞生……
战争,一场持续十四年的侵略与反侵略,光明与黑暗的博弈,正宛如这黑夜宏大的“锅底”,在凶恶的日本占领军,与装备简陋的中国军队中间进行。双方,已投入了近百万的兵力,距离战场数以百里,同样也可以闻到了浓烈的硝烟弥漫的气味。

中国军队的精锐之师一一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八师,在师长孙元良的指挥下,已大部撤离了苏州河南岸,准备进一步南撤,进行“拱卫南京”的战略计划。不仅仅是第八十八师在撤退,连指挥淞沪战役的大本营,都在准备撤出大上海。
中国最大的城市在哭泣。她像一个准备被遗弃的孤儿,只能任凭命运的安排,在亡国奴的悲惨命运下,听凭日寇的欺凌了。
一场为期八十多天的大战役,已经进入了尾声。正当普通的上海市民悲哀自己的命运,在战火的废墟上,准备背井离乡舍弃家园时,突然,一个震奋人心的消息传来:苏州河北岸,仍有中国军队在抗击着侵略者。于是,人们奔走相告,热泪奔涌,把这一喜讯口口相传。在这口口相传中,他们感觉到了力量,看到了长夜的光明……他们纷纷打听:领导部队抵抗强敌的长官是哪一个?咱们的军队有多少人马?抗击日寇的作战地点又在何处?
坚守苏州河北岸的中国军队,是八十八师谢晋元团附率领的“八百壮士(实则是452人)”,他们坚守的地方,叫做“四行仓库(大陆、金城、盐业、中南四家银行的联合仓库)”,是一栋六层楼房。

“四行仓库”,孤零零地耸立在已被日军占领的苏州河北岸,大楼里事先储存了足量的饮水,粮食,弹药,452名中国官兵在五二四团团附(团长的辅助官,次于副团长)谢晋元的指挥下,在大楼中向侵略者射出了复仇的子弹。
“四行仓库”的枪战,引发了全上海和全世界热爱和平人民的热烈关注。“观者如睹,靡不赞叹”的沪江各界,筹钱筹粮筹物质,奋身投入“援军”的行列。在苏州河南岸“观战”的市民中,杨惠敏发现:苏州河对面,围绕四行仓库的四个方向上,三个方向飘荡着日寇太阳旗,一个方向飘着英国的米字旗。独独没有中国旗!于是,她决心:一定要让咱们中国的国旗在四行仓库的楼顶上升起来!!!
白天,上海市商会和救亡团体筹集了一批物质,准备秘密地通过租界送进四行仓库。杨惠敏把觅到的国旗绑定,搭乘送物质的卡车潜入公共租界,然后,潜进苏州河里。
苏州河,是一条横穿上海市区的小河,河面虽是只有百尺宽,河水很浅,枯水期,可以露出它的泥浆河道。现在,由于它的特殊地理位置(英租界內),已经成为中国军队抵御日军进攻的最后一道天然屏障。
杨惠敏蜷伏着深秋的河水中,已有几个小时了。仗着她从小炼就的游泳本领,在秋冬交际寒水砭骨的“潜伏”中,她紧张地观察着周围的一切动静。夜里,她把童子军制服脱下,将一面大国旗紧紧地缠在身上,又罩上制服。紧邻河面,是英军的公路巡逻岗哨,马路对面的四行仓库,如一个巨人,在俯视着她,又仿佛在招唤着她。
杨惠敏不敢轻易从河水跃出,跑向公路。轻率的举动,跑上马路,势必要被巡逻的英军哨兵发现而当成“枪靶子”。这样,任务就落空了。所以,必须选择恰当的时机。
等待!只有耐心地等待!!

终于,在子夜与黎明交接时间段内,杨惠敏瞄准时机,从水中一跃而出。匍匐在地,疾速通过了马路。很快,接近了四行仓库外的重重铁丝网前。只有从铁丝网工事的缺口处爬过,再从窗户外边爬进,才能完成自己的使命……
卧倒在地,匍匍前进的杨惠敏突然听到:身后枪弹大作!她以为自己是被敌人或英哨兵发现了,赶忙伏在路旁的工事里。红红绿绿的“火舌”狂野地“舔卷”墨蓝的夜空,枪弹在她的头上飞舞,似一条条蟒蛇在“吐蛇信”……伏着工事里的杨惠敏一动不动,仰望着硝烟气味嬗变的夜空……
不久,枪炮声沉寂了下来。杨惠敏借着刚才曳光弹的余光,又开始从铁丝网的缺口处,一寸半寸地挪,蹭,挨,艰难万分向心中设定的目标靠近,靠近,再靠近。

最终,杨惠敏到了“四行仓库”的东侧楼下。早已从电话里获知杨惠敏前来献旗(仓库里有通向外面的电话)的谢晋元团附、杨瑞符营长都在等候着她。
杨惠敏脱下童子军制服,把腰里浸透汗水的那面鲜艳硕大国旗呈现给英雄的官兵。英雄们激动得流下了热泪。谢晋元握着杨惠敏的双手,哽咽着说:“勇敢的同志,你给我们送来的不仅仅是一面崇高的国旗,而是我们中华民族誓死不屈的精神!!!”
在曙光破晓的时刻,谢晋元团附、杨端符营长和二十多名官兵,在四行仓库的六楼楼顶,用两根竹竿连接而成的旗竿,把杨惠敏送来的国旗冉冉升起,士兵们在用手,用目光,用心灵仰望着国旗。
“这是一次特别的升旗仪式。没有音乐,没有排场,只有远处一两声冷枪声。但那神圣而肃穆的气氛,单纯而悲壮的场面,却是感人至深的。(摘自《杨惠敏回忆录》)”
东方鱼肚白中,曙色微茫里,那面神圣的,庄严的,鲜艳的国旗,在秋风与硝烟处,仰之弥高,瞻之弥圣。
苏州河两岸的中外人们,久久地仰望这面国旗,伴和着《义勇军进行曲》,如潮,如涛;似浪,似涌;若江,若河;类洋,类海。

作者简介:李贺峰,男,1962年生于黑龙江省鹤岗市,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函授毕业,自1987年迄今,已发表各类文学作品二百余万字,获《人民日报》等国内外征文百余次,著有长篇小说《人民利益》,《花儿渐渐统放》,长篇游记《沐浴圣洁一一我在‘东方女儿国’的日日夜夜》,长篇随笔《桃花心结君知否》,散文集《倾听天籁》等。
现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会员。

主播简介: 阳春白雪,本名沈晓妹!高中语文高级教师!喜欢文学,朗诵,播音,唱歌!旅游!喜欢演绎多种题材作品!尤其是喜欢古诗文的诵读,和为角色配音!热心公益事业!
倡导有声文学的二度创作,用好声音为文学插上翅膀,直抵听众的心房,浸润心灵!
中国少数民族声乐协会会员。上海市朗诵协会会员。黑龙江省鹤岗市作家协会朗诵团长!鹤岗市作家协会会员。鹤岗市音文协会会员。鹤岗市图书馆志愿者。
获中国好声音大赛,金话筒银奖!获聆听华语中国好声音大赛获第三名!获中国历史博物馆国宝档案解说比赛海选第七名!多家网络平台签约金牌主播,特约主播!

黑水龙吟》有声文学编委会
总编:桑俊杰
副总编:孙忠辉
执行编辑:方秀华 沈小妹
编辑: 张铁力 冷月 郝玉梅 董淑范 王 珉 李百成 刘伯华 付泽友 卢志宏 葛永顺 王宝玉 杨福旺 孙 平 杨 柳 靳卫明 冉贤良 包洪声
顾问:王彤星 王启赋 陈大威 周长征 栾殿国 李文忠 高佳奎 刘学文 梁 珊
美术编辑:于兆民
摄影编辑:郑福安
音乐编辑:陈晓溥
电子编辑:岳青林
主播总长:沈小妹(阳春白雪)
主播常务总长:周玉申(黑骏马)
主播副总长:孙 平 温柔
主播总监:袁吉典
编辑制作部长:倾听
文宣部部长:岳青林
文宣部副部长:杨哲 鲁祥美 梦回楼兰
校音部长:暖暖阳光
校音部副部长:牧歌儿 顾心芙
评论部长:笔融
评论部副部长:平安就好
主播成员:逗号 并非不同 孙平 温柔 陈逸非 灵感 媛子 倾听 梦璐 岳青林 黑俊马 忽然 莉 小菜一碟 牧歌儿 黄鹤 月儿 程子 顾心芙 徐雨霏 刘伟 莲花 潘旭东 李威 杨柳 玲利 安然 刘丽翠 孙黎 雨的印记 婉儿 优雅 晨光暖阳陈美芳 杨哲 暖暖阳光 鲁祥美李严 崔波 高玉梅 高 高 香乡 小鱼 姜瑞雪 苏琳 尚水 梦回楼兰 张丽 英馨 张宁 郑杰 冬日暖阳 文嘉 王宏伟 李慧君 孙常璐 李红琴 闫玉芝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