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诗者★优选诗歌》目录
金楠 《重阳节》
夜梦无痕《过欢乐谷》
子楚 《血脉》
龚小猪 《失去的色彩》
孙英杰 《总要踏上归途》
宋吉雷 《爱情邮局》
风过园林《圆明园的石头》
烟雨凡尘《十月的芦花》
周建好 《落在别处的雪》(外二首)
褚向平 《当我发现》(外一首)
冰语轻愁《落雪为泥》(外四首)
庒湮 《这 春》
天问 《遗迹》(外一首)
湘西山鬼《老张的断臂》(外二首)
张维清 《一块麦地》(外一首)
肖建国 《爷爷的愿望》
钱智伟 《拈花湾》
谭昌永 《暮秋青莲》
王晓旭 《晚秋醒来,为时不晚》
周围 《我只膜拜太阳》
叶虻 《莎伯湖乡村之夜》
赟 《七寸》
潘泽彪 《秋夜读秋》
孙生荃 《当你把一碗粥端起》
竹林居士《金秋时节》
那片树叶《暮秋的小村》(外一首)
靓丽人生《消失的色彩》
大浪淘沙《秋天等你来》

本期特邀诗评:
周静伟
风过园林
刚子
晨风
龚小猪
子楚
笑红尘
木子
金楠


重阳节
文/金楠
坐在公园的长椅上
看牵牛花的藤蔓
卯足劲攀住篱笆墙
高处落下枯萎的蝶
铺满曾经林荫的路
不清扫便是风景
色彩里的忧伤
在山楂树上泛着酸酸的涟漪
此刻 需要仰望
风经过的地方挂着痛楚
无需登高 看不看
远处都是成熟的模样
此刻只需用力去等
等落叶归根
等你踏雪而归
周静伟 评诗:
重阳节——一个不可无诗的传统节日,登高,远望,思念,忧伤……但诗人并未落入司空见惯的套路,意象的选择,意境的营造,情感的抒发颇具现代色彩。其实“无需登高看不看/远处都是成熟的模样”,但“色彩里的忧伤”仍令人发思古之幽情,于是,忧伤也是舒婷式的“美丽的忧伤”。

过欢乐谷
文/夜梦无痕
像前水湾的海水一样
深圳的欢乐,牢牢困在谷内
欢乐有海水的节奏
卷起一波又一波浪潮
听大海的涛声,也听谷内的笑声
今夜,空手路过的看客
带不走一滴海水,也装不下一丝欢乐
周静伟 评诗:
欣赏该诗,让我油然吟起裴多菲“悲哀是大海,/欢乐是大海里的珍珠”的诗句。《过欢乐谷》中的“欢乐”“像前水湾的海水一样”,“牢牢困在谷内”,“空手路过的看客/带不走一滴海水/也装不下一丝欢乐”,与裴多菲一样,写出对人生独到的感悟与思考。情在景中,意寓像里,含而不露,“听大海涛声/也听谷内笑声”,历经磨难,欢乐存焉,有哲思的好诗。

血脉
文/子楚
每一亩薄田都是烧红的铁
向着太阳,带着黑色属性
一条河无边,要经过的地方
关乎流年,关乎血脉
滚烫与沉默,如果是一株植物
垂直还是弯曲,都颤栗着灰色的条纹
之后,风穿过我的食指
谷苗的气息就从地下涌出来
斑驳的土墙之上
小白花存在过,洁白且柔软
我那么清楚地记得
在爷爷下葬的那天,父亲手里紧紧握着一把泥土
最后的干柴逆着风
一道弧线跳进火中,将烙印延伸
周静伟 评诗:
诗自象征主义鼻祖法国诗人波德莱尔《恶之花》之后才真正进入现代诗。象征主义被誉为“梦幻诗派”,意象的陌生化、断空、跳跃、留白,“取譬喻体、本体的巨大反差”(朱自清语),通感辞格大量运用等技法,使诗极具张力、启迪思考的空间最大化。象征诗派是自称“魏尔伦学生”李金发最先引入中国的,受到鲁迅、戴望舒等大家的推崇,至今仍经久不衰。子楚这首《血脉》极具象征特色。人生历经炼狱般的磨难,冰火两重天的考验,达到涅槃之重生。全诗诗性语言精彩纷呈,首节的比喻可谓惊世骇俗,难得隹作!

失去的色彩
文/龚小猪
所有的失去只为突出一指
那通过指尖沥沥流出的
绝对不止水
还有太阳下血色的反光和握紧
在门缝间的渗透,所有幻象
于运筹帷幄之间
铺张,占领,拳头的世界
颜色是非代表的阶层
最终你能把握什么,什么也不能
什么都不说
风就已将空中的颜色划为几等
我是世外人除了顺从
还有无奈,那些失去的
万花筒的色彩
周静伟 评诗:
诗性化的语言启迪哲思,得与失,舍与得,进与退……“最终你能把握什么?/什么也不能/什么都不说”,“风已将空中的颜色划为几等”,真的是醒世恒言也。

总要踏上归途
文/孙英杰
落叶纷飞
打破地平线的宁静
从仅存的枯萎里寻找丢失的自己
愿望很简单
却承载这一季的行程
风一层层涌入山脊
山也变得透明
裸露的坟茔
目光里有最后的悲悯
孤零零
牛羊用无知延续萧瑟
觅食的脚印
通向遥远的天际
踩着人间清醒
白桦树在路边沉睡
乌鸦沉默迈着步
守望的苍白
记下路过的人
离家的孩子啊
没有声音的指引
也要踏上归途
周静伟 评诗:
归途是什么?“落叶纷飞”,“一层层涌入山脊”,而“坟茔”这一意象貌似实兀,实则深刻。海子的诗多处写到死,被称为“死亡情结”,而恰此使其诗有了深刻的哲学思考,“坟茔”才是人生最后的归宿。但“牛羊用无知延读萧瑟/觅食的脚印/通向遥远的天际/踩着人间的清醒”,其蕴含的哲理发人深思,每个读者都可凭借自己的人生阅历、知识积累、美学追求而有自己的感悟和思考。此现代诗的多义性所致,乃其艺术魅力之一也。

爱情邮局
文/宋吉雷
打开那本书,风干的韭莲花
还是你年轻时的模样
清雅中有我淡淡的忧伤
或许真的老了,想说出那几个字时
手就会抖到不能自制
情侣路就不去啦,怕自己泪眼婆娑
辩不清方向
灯塔还可以再延伸一些,到海的中央
兴许你能看见,我多年的守望
想把银沙滩的阳光,寄给你
就请流云帮忙,想把潮汐的吟唱,寄给你
就托付飞鸟北归的翅膀,只是
这里海水太涩,像你的眼泪一样
爱情邮局的咖啡,要叫上两杯
顺便听听夜空里星辰的私语
邮局若能查询你幽居的地址,这余生
我只会把自己邮寄
亲爱的别喝,你那杯有点凉
打开那本书,风干的韭莲花
还是你年轻时的模样
清雅中有我淡淡的忧伤
或许真的老了,想说出那几个字时
手就会抖到不能自制
情侣路就不去啦,怕自己泪眼婆娑
辨不清方向
灯塔还可以再延伸一些,到海的中央
兴许你能看见,我多年的守望
想把银沙滩的阳光,寄给你
就请流云帮忙,想把潮汐的吟唱,寄给你
就托付飞鸟北归的翅膀,只是
这里海水太涩,像你的眼泪一样
爱情邮局的咖啡,要叫上两杯
顺便听听夜空里星辰的私语
邮局若能查询你幽居的地址,这余生
我只会把自己邮寄
亲爱的别喝,你那杯有点凉
周静伟 评诗:
思念、苦恋,淡淡的忧伤。意象纷繁复沓,情感层层推进,催人泪下。哪位哲人列一公式:爱情=甜蜜+苦涩,可谓一针见血。该诗精彩的诗性语言道尽了爱情的苦辣酸甜,令人动容。

圆明园的石头
文/风过园林
我没有历史的厚度,我小心的
坐在一块陌生的石头上
它由黑变红,之后,熊熊燃烧
寒露来了,圆明园的景色暗淡
下来,石头,树木,野草与湖水
回到记忆深外
我擦拭每一块石头,擦掉苔藓
擦掉暗渍,我想擦出大理石的纹理
但我却擦出一声声嘶喊
天空的蓝悄悄落下来
秋风落下来时,屏住了呼吸
那些大理石的呻吟海啸一样汹涌
我相信我坐过的,与荒草淹没的
以及碎裂而堆积成山的那些骨骸
它们的魂灵,一直没有离开
周静伟 评诗:
辉煌壮观的圆明园被英法联军焚为一片废墟,成为中华民族永远的伤痛。回首历史,满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落后,挨打,哪个中华儿女不仰天深思。散文可以扬扬洒洒,那么用诗如何表达?诗人聪明地选择了“石头”这一意象,“我小心的(做为状语还是用“地)/坐在一块石头上/它由黑变红,之后/熊熊燃烧”。雪莱说过,“何者为诗?……想象的艺术。”风过园林的想象力可谓神奇,一下把我们带到那个腥风血雨的年代。“我”(抒情主人公)把“石头擦出一声声嘶喊”,“碎裂而堆积成山的那些骨骸/它们的魂灵,一直没有离开”,惊天地,泣鬼神。

十月的芦花
文/烟雨凡尘
十月,任凭湖光山色渲染
穿越的思绪,空寥
就有几许孤独的忧伤
飘落苇杆
风雨来过
有些芦花随她而去
阳光来过
有些芦花随她而去
读秋的人也来过
有些芦花随她而去
而泊在苇杆上的小鸟
凝视脚下的深邃
如同我的乡亲
留守一方故土
然后,在苍茫的色调中
回味一首时光
周静伟 评诗:
诗歌是想象的艺术,作者创作时要凭借想象,读者鉴赏时也离不开想象。由芦花想到芦苇,由芦苇想到帕斯卡尔那句振聋发聩的名言,“人是一棵会思想的芦苇”。“穿越思绪、空寥/就有几许孤独的忧伤”。十月的第一天是共和国的生日,读罢《十月的芦花》,不值得我们仰望星空,俯首凝思吗?

落在别处的雪
文/周建好
不知道第几次把棉衣拿出来
展开又折叠
再次放回原处
她拿起电话
拔了远处的电话号码
又立即关了
反复查了查天气预报
那儿下雪
回到阳光下
她捋了捋两鬓的发际
捋下一朵雪花
风过园林 评诗:
这首诗,看出诗人有一点想法,但在完成的过程中,总是缺一种穿透力,但总的读来,有一种尘世悲凉含蓄到位,值得一读。

丑 石
文/周建好
拉一些落叶盖在身上
挡住那些鄙视的目光
忍住脾气
让虫子在身上爬来爬去
阳光想穿透我的心
没有一天停止过
霜雪一有机会
就会把我雪藏
我躲在最不起眼的地方
把风削得尖锐
刺穿四季
周静伟 评诗:
诗情、诗意皆入“境”,“所有情语皆景语也”(王国维语)。周建好是营造意境的高手,欣赏他的诗,真的是“天街小雨润如稣,草色遙看近却无”,赏心悦目。最可贵的是他的诗是有解(当然并非一解)方程,从不凌空虚蹈、神头鬼脸。落叶、秋虫、阳光、西风……所有的“象”都被他“意”成抒情表义的意象,诗小却境高,情深,意悠。好诗!

雪落的声音
文/周建好
山河屏住呼吸
静听雪花的落下
每一朵都是仙女的初吻
轻盈仍不失娇羞
每一朵都是仙女的细语
嘤嘤仍不失甜蜜
而我看到的是
万千精灵把一场天籁之音
舞成片片结晶
然后纷纷扬扬
周静伟 评诗:
周建好是位以诗性语言造境的高手,十行小诗,为我们呈现一幅清新、亮丽的《落雪图》。静观如“仙女初吻”,细听似“仙女细语”,——我是明喻,诗人直接隐喻用“是”,喜雪于无声处听无声。正是:
独怜落雪细无声,
起舞纷纷缀我魂。
晓看东枝披锦绣,
夜听西岭梦峥嵘。

当我发现
文/褚向平
当我发现一枚叶子
被风吹入秋水
已经迟了
枝头早已栖上寒鸦
密密麻麻
不想虚拟重生 不想
为了卑微的生命
叩拜菩萨
更深的秋里
会有更远的天涯
此时 异乡的游子
在闪烁秋夜
从凄美枫桥
相继走回了家
他们是否带着暧昧
是否带着危险的痴迷
带着垂柳允诺
现实的寂寞
但我知道 一定带着
岁月替他们新添的
伤疤
风过园林 评诗:
诗人语言看似平淡,却于平淡之中蕴含淡泊世事之通透,一片叶子与一个游子的相通心性,诗的韵味深藏其中,诗中所透露的人生亦已通透。

寒衣节
文/褚向平
西风吹得紧
叶子落了 是该给故人
新添些衣物 有些事不能
这么拖着
强大或者懦弱其实
都拖不过季节
一天比一天凉薄
这人间已有太多霜雾
不知云上宫阙
是否修好通途
别又是另一番迟暮
总是无法了却情缘
总在夜深人寂时
一遍遍翻阅那封无处
送达的信书
从不知仰望的我
如今学会了守着老屋
思量星空的高度
往后余生 就这样了
摆下清酒 点一盏心灯
插几朵白菊 黄菊
将悲伤收起
慢慢拉近
天上人间的距离
其实 我更害怕老了记忆
周静伟 评诗:
诗歌这种艺术,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吃自己嚼过的馍也同样没味道,像这类传统题材写出新意来实属不易。但褚向平这首《寒衣节》纵笔探幽,独辟蹊径,令人耳目一新,精神一震。人生是一次漫长而又短暂的苦旅,一路雨雪风霜知多少?逝者如斯,“叶子落了是该给故人/新添些衣物”,“不知云上宫阙/是否修好通途”。今夜,“我”“思量星空的高度”,思考生命,“摆下清酒点一盏心灯/将悲伤收起”。其实,茫茫人海,漫漫人生,每个人都是一粒星辰,一座孤岛,再凄苦、再冷寂,也要奔波忙碌。“夜深人寂时/一遍遍翻阅那封无处/送达的信书”,诗人信手抛出一枚长长的问号,每个人都知道这封信是送达何方,但对生命的态度又不尽相同,令人感叹。一首张力十足的隹作,给作者足赞。

落雪为泥
文/冰语轻愁
点滴出了梦境
推窗,画轴已摊开
玉蕊在眼前纷飞
就连秋也措不及防
有些发懵
枝丫忍不住疼叫唤着
路边,伏乞的野草
旁边还有我
都拼力向着一个方向
回报泥土
刚子 评诗:
有人说评个诗就几分钟,其实读懂一首诗是个过程,写一首好诗也是过程,看了几天的诗,入的眼的,还好有这首埋在草里的好苗。
人生如梦,点滴的时光都在流逝,人生如画,历经沧桑巨变,繁华纷飞再遁走。不觉中人到中年,忽然发现,已是秋,已经冬,如过季的叶,过气的花红, 过时的一切,如我坠入野草中,拼命前行的方向,无非结果,在啾啾凄切的声音中,逐步也会寂静下来,化泥,回报大地。

长津湖的雪
文/冰语轻愁
盛世的光芒
会不会照到那个地方
答案在你,也在我心中
长眠的人早被遗忘
我们,热爱祖国
雪,开始变色
长津湖一片殷红
风过园林 评诗:
我问我自己,为什么要对这首小诗说几句?而且必须要说,小诗很短,诗象简单,雪,但这雪不同于雪,这雪“红了”,是阳光?是岁月?还是鲜血?诗人没说,留白,把雪留白,并且是长津湖雪的留白——在时空的断面!

又到寒衣节
文/冰语轻愁
叶子未黄时
翘首以盼,那一身斑斓
当它落入眸光
禁不住心生怨叹
若说长短,生命犹如秋风
一夜百草瑟缩
葱郁还伏在案头
镜中,我突然就老了
向着轮回的方向
双手捧起一朵野菊
周静伟 评诗: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生命犹如秋风/一夜百草瑟缩”,但“葱郁还伏在案上”,仍积聚生机。诗人并不像一株老梧桐,秋风中抖落一叶叶枯黄的叹息。尾节禅意深深,启迪思考,乃画龙点睛之笔。

借月还魂(之三)
文/冰语轻愁
一)
雪已完全融入泥土
它们,说着各自余罪
债终究要还
我通过一根带泥萝卜获取了秘密
二)
云抢了彩头
只见两指
虽逃离了现场
却无法带走气息
三)
吴刚没有动静
鞭炮噼里啪啦响个不停
翻了翻黄历
九月十五
四)
俗人就有俗事
至于,庙会与迷信的关系
没往深处想
五)
愿景——
需要虔诚之心
还有干净的灵魂
明月,从未放弃过
我
和
你
晨风 评诗:
这首就是老诗骨了,建议结尾,“我和你”去掉。我更喜欢这一首。

十月的第九天
文/冰语轻愁
又是一夜点滴
只不过与思念无关
深秋即将上锁
云假装镇定
我也一样
回头还是海
是定数,无法逃避
面对吧
可怜的信徒
比平庸可怕的是
被等待
依赖攻破防线的岁月
龚小猪 评诗:
多愁善感小雨滴,声声诉诉,满是寄怀。生活像只被囚禁的鸟,等待和依赖,进退不是,冥冥中仿若又有不甘,多少次呼唤是为防线的砥砺,我们要做自由人。

这 春
文/庒湮
我摸过这朵玫瑰
在去年的三月
白而冷的雪掠过砚池
雪中的女子执酒浇桐
桐冠之上,有凤归巢
我必须每年都来一次
往这里的森林里灌风
朝江里倾倒月光
让有涟漪的地方都长出忠贞
那些调戏过我的风
越来越纯真
如果你也执着,就驮着我
飘向桃林
龚小猪 评诗:
对爱的向往,由古至今,就是一个不可缺或的人生主题。我们穿越在无垠的时空,重生的不止意象,还有对岁月滋生而出的信念。如果执着,慰然以风,春天始终。

遗迹
文/天问
不负责欢乐
我收藏忧伤
收藏一片黄叶姗姗飘落
落木萧萧而下
我看到的都是山的陡峭
断崖绝壁
殇河故道
一围城垣被烽火抹去
建筑破败颓圮
我听到的风
是一簇箭射向西天
落日发出的哀鸣
如果你有神志
我便有沉默
我们交换诗歌,握紧命运
对坐、共酌、悲吟
掩目长泣
龚小猪 评诗:
凝炼的诗篇却满溢大气,仿佛历史仿佛尘烟,风云卷土的叱咤,山河悲壮的故事,交织和演绎,静得心来,都不过命运的篆写,生生地刻录在历史的笔记本上。

每一群鱼都掠过城市
文/天问
我站上玻璃面流线建筑的露天楼顶
看清它水泥的材质和上面的青苔
雨迹。想起在礁石公园
站在一块巨大的装有护栏的海边礁石表面
我们刚刚学会喂养,月光
就死在你手里
后来,时间救活一座新城
剥离出盐的苦涩可以饮用
我还是那尾鱼
因为没有海水,也便再无眼泪
一阵风吹乱我的发际。像鱼群
掠过城市
风过园林 评诗:
这首诗立意不错。但必须指出某些诗句不够精炼。以一群鱼拟一群人,因为刚学会“喂养”,“月光”就“死在你手里”。还有什么美的事物让诗人留恋呢?所以他也混于鱼群,“掠过”城市。

老张的断臂
文/湘西山鬼
说到桥,你突然想起老张的断臂
那一刻刀锋雪花般飘飞
人生瞬间就被砍掉一半
躺在医院的日子终究是不好过的
身体迅速臃肿。游戏里的厮杀
显得更无人性可言
站在原处的还有另一个人
他们在梦中相互握手道别
睡眠在凌晨越堆越厚
你说,失眠的流星皆是没有色彩的
亦无人知道它飘落在哪里
一个空间与另一个空间之间只见裂缝
而分享就像道家的孤独
在无为的黎明紧拽一块鹅卵石
令寂静在上面结满紫葡萄
最后扬弃肉体的飞动
用仙鹤的长喙展现解剖学的脊梁
子楚 评诗:
整首诗最后两句写得不错,相对于儒释道我比较喜欢佛教的经卷。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我们写作应该着力于一个点,然后去爆破整座雪山。如果一首诗没有让我们得到提升和净化,那么这种写作是失败的。应该有一个点,牵出一根绳,绳子上栓了一头牛,牛背上拉了一架车,车上有我们四季不愁的粮食。粮食的籽粒可以再次做种,滋润每一个春天。拜读,欣赏。

深入意念的痒
文/湘西山鬼
把幻觉扔到一边,你对现实
便无所适从。就像牛皮癣在你手心肆虐
深入意念的痒使人抓狂
由此显得流浪猫交配后的宁静
更加珍贵。你说,免于教条
才能使贴近人性的观察持续
而每个黄昏都是流动的
一旦回忆中断,唾沫便会迅速臃肿
游戏里的俊男靓女就会虚脱
在梦中堆积睡眠,青春期一晃而过
黄昏像一只大型漏斗,很快将夕阳漏掉
你却找不到短暂的充分理由
十字路口的雨都很大,质疑相对缈小
作为目击者,你被迫记下当时的谎言
从此每到傍晚,一提及夕阳你就严重过敏
笑红尘 评诗:
就诗歌化的语言表达,无疑是成熟的,从“幻觉”到“现实”,从“青春”到“黄昏”,虽不清“痒”之所指,亦有所感触。诗歌表述不限于语言本身,但也不应过于隐晦,诗是作者灵魂的独舞,愿读者各领其意。

乌有之乡没有纯粹的歌谣诞生
文/湘西山鬼
园艺师穿过篱笆,城市上空飞翔的鸽子
立马就向保持静默的老人行注目礼
他们为后工业文明的流水线耗尽了青春
每到灯火通明的夜晚,就主动
把灵魂的右翼安在身体的左侧
他们甘愿与渺小同归于尽
置身在时间的长河中,他们看见
伟大的背后没有善感的鸟群飞过
庙前烧过的香也与佛教扯不上丁点关系
而曹操在三国里喊过的话
都隐含鲜为人知的阳谋
冥冥之中的身体皆很本能地逃离了
你说,乌有之乡没有纯粹的歌谣诞生
等待悠扬的旋律,注定会在黎明前
被跨世纪的先知们强行禁止
周静伟 评诗:
已故诗人韩作荣先生有句名言,“诗是发现和命名”(见《诗歌讲稿》),确有几分道理。诗人把他的发现、感悟和思考艺术地再现于读者,启迪思考,意象清晰亮丽,寓情于形,表理于象。这个过程也是抒情主人公与灵魂、时空的对视、对言。世界是复杂的,文化是多元的,人性是多变的,没有什么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论,更无包医百病、立竿见影的灵丹妙药,宗教的教化作用亦有限。歌谣悠悠,钟声渺渺,想起尤利乌斯·伏契克在《绞刑架下的报告》中那句振聋发聩的呐喊:“人啊,我是爱你的,你们可要警惕啊!”

一块麦地
文/张维清
父亲用春光和背影,裁出一块麦地
麦子与波涛纠缠不休
被春风赶到旷野的尽头
天空长出的青胡子
捋出春天和小村美丽的故事
麦鸟,一不小心,漏下歌子
一粒粒麦子,仿佛听到那是我父亲的呼唤
春天渐渐沦陷,
一堵绿墙,隔开黑暗与阳光
高举火把,在田野上奔跑
低垂的稔麦,交出了麦香,交出了金黄
最后镰刀砍一刀
也算得上上高山下火海的麦子了
这块麦地,是父亲的养命钱
也是我播种诗歌的山水
不知交出父亲,多少的干粮
也不知交出我,多少滚烫的诗句
周静伟 评诗:
欣赏多首张维清老师以麦子为意象的诗,这首《一块麦地》乃娇娇者。它把麦地、父爱及“我”诗歌创作的源泉巧融一体,漾出浓郁的诗情画意。诗性语言禁不住令人出口赞叹“怎一个美字了得”!若把诗行中的一粒粒文字放在口中细嚼慢咽,是不是能品出悠悠麦香和父亲汗水的苦涩?

田野
文/张维清
没谁跟它做寿,献花,敬酒
秋收后,稻茬在田野上,盘点一年的光景
稻草人在凄风冷雨中,依然守候
被春水吻过的泥土,酥软
弥漫醉心的芳香
犁耙翻开一页页泥巴,种上布谷鸟的歌粒和信天游
田野,裁出一件又一件衣裳,为季节准备花花绿绿的嫁妆
从不贪婪老农的血汗
一点一滴喂给那些浮肿的根须
在黑暗中,一次又一次沦陷
扶起庄稼是它永恒的主题
黄土埋葬老农含心茹苦的背影
田埂织成的网,拖走苦涩和金黄
空荡荡的粮仓,梦见田野上的稻子
稻子举起火把,燃烧,奔跑
木子 评诗:
这是一首非常真诚的诗,透了明的熟悉。诗作者没有故弄玄虚,而是从感知、经历的角度,有节制,也有的放矢地给年代特征以思想力。
《田野》一诗,信息量是很大的,有来自旷野的永恒主题,更有入微的关怀,诗作者笔锋放纵而内敛,巧妙地植入情绪和情感。妙!

爷爷的愿望
文/肖建国
哦,孙娃子哟
爷爷不是一个望子成龙的人
爱你,更甚于你的父亲
所以,给你的还是同样的愿望
只希望你成年之后
不矮,不高
不丑,不帅
不傻,也不聪明
不懒,也不勤快
健健康康
快快乐乐
朴素,但不庸俗
简单,却不平淡
每天,穿梭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中
普通得让人认不出来
不用去想是隐于山林,还是
隐于闹市
木子 评诗:
这首诗之所以打动人,除了他语言的质朴,更有他在喧嚣尘世中独存的那种呈现人心的原点状态。诗作者用不假雕饰的叙事式口吻,娓娓道来,这种冷静足以达到诗歌的功用。学习了!

拈花湾
文/钱智伟
潺潺流水声。小沙弥在溪边打坐
溪边的石头,学小沙弥打坐
石头都成了小沙弥。五灯湖畔的芦苇一头白发
湖畔坐枯禅的和尚坐了几个轮回。半湖残荷也学会了坐枯禅
“尔时世尊即拈奉献金色婆罗华,瞬目扬眉
示诸大众,默然毋措。有迦叶破颜微笑。”
石头和残荷都入定了,我说实在是没有参悟。装
醉蝶花、马鞭草是俗人,和我一样全写在脸上
木子 评诗:
这首诗给我的第一印象很深,看似语言反复、重复,却放得开,这益于两个字“禅性”。仔细比较这首诗的四节内容,盘旋中的上升缔造了诗人写作技巧的魅力,物非物,人非人,人物合一。这样的处理手法,驱动了诗歌的灵魂,这也许就是我们所说的诗歌担当吧!

暮秋青莲
文/谭昌永
被一朵花辞别后
整个天宝山都凉了
人们在山脚下仰望太白楼
看一座三十三米高的仿古建筑
如何把硕大的一个盛唐
高举在头顶
千山如来
万水如去
忽而风如秀刀问莲叶
忽而剑似长虹舞青霄
忽而云雨哭
忽而昏鸦笑
这人间哟!
每经过一遍
就多出一截料峭的瘦骨
子楚 评诗:
粗读了几遍感觉挺有盛唐风味的。李白是大唐第一剑圣裴旻的徒弟。我觉得这首诗引入太白的酒,诗,剑三大主题,铺开来写,再结合古今对比,夹议夹叙不失为一篇厚重的现代叙事诗。

晚秋醒来,为时不晚
文/王晓旭
看见风收走最后一片叶子
路上,晨曦铺满碎金
如生活重新布置
而我们,不必重新认识
你继续八面玲珑,我退出一心一意
不是所有理由都能原谅
不是每个封尘锁爱都能轻易打开
昨夜已冷。日子走过春秋
才更懂一种人间事实
尽管经历了那么多美好如梦
也必须用清醒埋葬
子楚 评诗:
有些事放在别人身上是故事,放在自己身上就是灾难。从一种痛苦里面走出来,需要我们保持极度的克制,管理好自己的情绪。

我只膜拜太阳
文/周围
只有太阳
能够把黑暗吞没
只有太阳
能够把世界唤醒
若能拥抱阳光
那就一定好好地活着
那怕是
做个慵懒的乞丐
我膜拜的圣物
都一个个让我失望
现在
我只膜拜太阳
这与它圆圆的外表
无关
而是它距我无限地遥远
却从未
忽视我的渺小
金楠 评诗:
这是一首充满正能量的诗,诗人以膜拜圣物这一角度来歌颂太阳,是一种精神和信仰,是向着阳光而生而活的无畏思想。人类在太阳系里生生不息,太阳于我们是神圣的,普照大地而不忽视渺小。它是圆的,地球也是圆的,因而我们终究失去棱角,无论多么遥远和微小,我们一起旋转。

莎伯湖乡村之夜
文/叶虻
这乡村的夜 酿造蜜汁和牛奶
像你爱的人扑闪的睫毛 灯盏也这样扑闪
走在1898就废弃的铁路上
你怀揣着枕木 铁轨和车窗不真实的光芒
那间在疫情间转让的湖畔餐馆
倒扣的餐椅在餐桌上落座 脱扣的窗帘耷拉下一角
月亮在湖畔的另一侧 刚好高过林梢
刚好照亮一点船埠 让水波摇晃
打烊的咖啡店在村路旁 缕缕扫过的车灯
让影子忽而庞大忽而渺小
一个人的夜路 会有点无所适从
湖对面的别墅 小村最后一盏熄灭的光芒
荒林中乌鸫的一声鸣叫恰好衔接进
梦里的一段紧张和慌不择路
风过园林 评诗:
这首诗可以有大评,我没有驾驭的能力,这首诗的历史厚度在于诗人借助“废弃铁路”,“倒扣餐椅”,“摇晃的水”,“熄灭”的灯光,“乌鸫”的一声叫,把现实放进历史,而我们此刻已无法与“酿造蜜汁和牛奶”联系!诗人完成了一次对美的割裂!

七寸
文/赟
我知道,有种神秘的东西
一直都在跟随着我
尽管,外面的世界那么广廓
夜的颜色被月光尽染
街角的路灯伴着一个游魂
是此时的主角
一只萤火虫的旅行,从眼前经过
似流星落在老家的山坳
有晶莹的泪滴自脸颊滑落
我听到她的歌声
和多年前一模一样
引申至一张褪色的旧照
惊叹了时光,模糊了双眸
青丝染了白霜
如花笑靥里多了几条小河
那里藏了太多的岁月
不老的风,仍在催
夜还在酣睡
心里,有无数条小虫在折腾
周静伟 评诗:
《七寸》,题目便令人精神一震,是一语命中人生中某些不完美吗?诗是浅吟低唱,也是高歌猛进,意象、意境无不展示人生的感悟与思考,足见作者的诗功了得。“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那里藏了太多的岁月”啊。人生之苦痛、之悲喜,尽在诗句中。“不老的风,仍在催夜还在酣睡/心里,有无数条小虫在折腾”。

秋夜读秋
文/潘泽彪
秋夜是睡着的,像个婴儿般安然
秋夜是苏醒着的,风是行走的脚步
秋梦很长
秋意很短
走得最急最快的时光啊
那些斑驳的幸福
开始静止,开始扎根在落寞里
都梁的夜空在灯光下忽明忽灭
没有月亮,没有星光
有些人丢了灵魂
有些人在寻找灵魂
有些人啊,心里一定住着灵魂
烟雨浮沉的朦胧
我们在同一世界,悲欢着人间的离合
我们在不同的世界
像流星规划着不同的轨迹
荒凉的城子,人间的烟火
晚开的桂花香
穿过了厚重的建筑物
穿过了隔着不锈钢护栏的玻璃纱窗
它用最美好的寓意
召唤着某些沉睡而又坚强的生命
周静伟 评诗:
全诗无一点“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哀叹,展现我们面前的秋夜“像婴儿般安然”,静美。但“风是行走的脚步”,时光匆匆,岁月留痕,幸福“仍把根扎在落寞里”,深刻了人生的哲理。秋夜是首静美、深邃的诗,耐读、耐品。诗艺是成熟的,诗意是感人时。稍显繁冗些,诗毕竟不同于散文,用马雅可夫斯基的话说,诗是“上千吨语言矿藏精炼出的一克铀”。

当你把一碗粥端起
文/孙生荃
当你把一碗粥端起
温暖与安逸就涌遍全身
在香与甜中把幸福体会
岁月里有什么比此刻更有意义
一碗粥也许是你眼中的平凡而已
也许你真没把它当会亊
饱汉子怎能知道饿汉子饥
今朝有多少人能知断炊的滋味
汗滴与阵痛换来天地的赏赐
恭维每一缕炊烟就是珍爱我们的日子
一粒米也许就是支撑生命广厦的基石
捧起它吧就像捧起太阳一样要紧
刚子 评诗:
这是多久没有的吃,这是多久憋出来的呓语,诗怎么写,诗的中心是什么,不是要去写实,而是写意,这粥的意在那里,整诗还是在写粥的本意,没有去发掘粥的伸展的意,这里点下,粥的浓稠,粥的清香,等等都可以发酵出好诗,建议作者多思路,多角度,去抓由诗的本意衍生而出或延伸而出的意思。

金秋时节
文/竹林居士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
我喜欢黄色
纯金子一样的黄
古时候
只有皇家才能享受的颜色
不知不觉飘逸在
荒山野岭上
我多想
领着孩子们
来这里攀爬
徜徉
尝一下
曾经是独家占有的色泽
沾点那璀璨夺目的光
晨风 评诗:
作者试图把金黄平民化,直到原野的秋黄,这很接地气,立意可赞。“不知不觉”的带入自然之秋,这是成功的。不足之处,层落感少了,平铺直叙,诗意若了些。适当造些突兀感,会好些。

暮秋的小村
文/那片树叶
秋收已毕
庄稼们都回家了
庭院里像集市
处处散发着丰收的味道
太阳路过时
捻着胡须微笑
几只麻雀飞上飞下
它们也在享受丰收成果
一把老镰刀
蹲在墙角打盹
看得出来
它有一种失落感

秋叶静美
文/那片树叶
一片秋叶
落下来
静静地躺在地上
回忆着自己的过去
经过了春夏秋
走完了各种角色
该回归自然了
它在等待一场雨
甘愿在雨中化作泥土
到了来年春天
哺育一片新的绿叶
晨风 评诗:
暮秋的小村,写了一场丰收的景象,接地气,写的比较明快,也有铺展,拟人化。这可赞。觉得还可再深挖一些。布置还是有些顺了,诗意就少了。
秋叶静美一首
写的太紧,也就是说围绕自己感觉而动,没有作为引领者,画面感少了许多,联系加一些相关的物象,打开,呈现主题。结尾尚好。

消失的色彩
文/靓丽人生
活在虚拟的世界里——
红墙黛瓦,落地窗
一个不大的院子,栽种着桃树,石榴,柿子树
玫瑰是必不可少的
开出的每一朵花都送给自己
守望春秋。风雨,阳光,悠悠的云朵
蝴蝶,鸟雀,墙头摇曳的狗尾巴草
多好。而你,选择在秋天离去
与众多的花草树木一样
繁华落尽。虚空里只剩下一种颜色
青丝染上白霜。我的眼角
堆叠着岁月的馈赠
晨风 评诗:
靓丽人生的诗比我成熟的多,开头就把现实的生活虚拟化了,院落,树,玫瑰……第二节物像较多,透露出孤独之感,为消失做铺垫,才切入主题。我觉得末节去掉更好。

秋天等你来
文/大浪淘沙
那一片白月光,是我挥之不去的忧伤
我的江山里,满是你的模样
你痴情的眸光,流淌淡淡的惆怅
让我迷茫,也很凄凉
也许,只能在你来的渡口,默默守望
把那些,朝思暮想的思念和离伤
连同,心中的那份彷徨
搁浅在心海里,慢慢的怀想
我已把你的名字,镌刻成一片枫叶
秋来的时候,等你为我点燃激情燃烧的胸膛
把你的容颜,想成鲜花绽放
清风起,飘来缕缕桂香
流云,凝视着深情地眸光
星子害羞的隐去,月儿温柔的明亮
黄叶飘落,你来不来,见不见
念你,在每一场风雨里 ,凉凉
笑红尘 评诗:
一首适合诵读的抒情诗,带有现代诗的传统色彩,直抒胸臆的表白,属于诗歌创作的一类,不追求语句的凝炼,语义的张力,掌控不好易于散文化。个见勿怪!



华人诗者联盟
精英团队
总 裁: 如 诗
秘书长: 李彩云
诗歌顾问:
刚子 庄子蝶一
金楠 周静伟
特邀诗评:
橙石 修哥拾贝
夜梦无痕 陈仕珍
子楚 烟雨凡尘
你的小确幸
笑红尘 风过园林
龚小猪 木子 晨风
现代诗主编:
逍遥 天山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