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头条]品赏广东名家陈中希老师的佳作《劳动最光菜》外二篇「飘舞的剑」(1055辑)
1.劳动最光荣
文/陈中希
1848年6月的一天,燕妮问丈夫马克思:“世界上什么最光荣?",马克思坚定地回答:“劳动最光荣!”马克思还说:“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这是每一个小孩子都知道的。" 众所周知,劳动创造了人类,同时创造了人类美好的生活。无论是脑力劳动,还是体力劳动,是复杂劳动,还是简单劳动,都没有贵贱之分,都是平等的。
中国共产党十六大报告提出: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把“尊重劳动”放在四个尊重的首位。可见我党对现阶段的劳动现象有了重新认识。
五十年代,北京掏粪工时传祥做掏粪工作,吃苦耐劳,兢兢业业一干就是二十年,被国家主席刘少奇称为"一人脏换来万人净"。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并先后受到毛泽东和刘少奇的接见。
进入新时代,水稻之父袁隆平将一生贡献给祖国,八十岁高龄,仍躬耕于杂交水稻田上,做着"乘凉禾稻下”的理想之梦,无怨无悔,死而无憾。
然而,我们一些人生在甜水里,长在红旗下,把劳动尤其是体力劳动,视为低层次工作,嫌工作辛苦劳累,嫌收入不及别人。总想着干着轻松的工作,赚着更多的钱。甚至奢望一蹴而就,一夜暴富。
于是,各种奇形怪状的现象频频出现:有幻想当明星的;有梦想马上当老板;有期望买六合彩发达的;有卷入传销活动的;有昧着良心去到处卖虚假广告的。甚至不惜铤而走险,参加各种诈骗集团的犯罪活动……都希望能躺着赚钱。
有些年青人,有知识有文化,但怕辛苦,选择工作挑三拣四,高不上低不就,宁愿坐在家中啃老;有些中年人还未到五十岁,就算着退休的日子,想着清闲懒惰的生活;有些退了休的人,又失魂落魄,无所事事,愁眉苦脸。
劳动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词。说它熟悉,是因为人们每时每刻都离不开劳动;说它陌生,是因为一般人并没有真正懂得劳动的真谛。懂与不懂,正是高尚与庸俗、先进与落后、成功与失败的区别。
在我看来,劳动不仅是生存需要,是创造社会财富和社会文明需要,更是人们创造美好生活的需要,是人们培养良好品格和愉悦快乐的需要。
我退休时没有事无做,总感到周身不舒服,总感到还有充沛的精力无法释放。脱离社会生活,更象一只断线的风筝,彷徨不安。于是,我到处找事做找工作给自己做。办会计师事务所、帮企业做管理策划,甚至跑到企业应聘做保安员…… 即使这几年呆在家里,也停不下来,喜欢看书报,读诗词,也喜欢参加各种有正能量的微信群,与良师益友分享交流文化知识和生活趣事,大脑一直在劳动。如此,生活充实,心身愉悦,精神饱满。
可见,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富有!劳动最快乐!
2021年11月3日
2.于娟,生命的呼唤
于娟走了。然而,她以生命的代价告知人们生命的意义。
但是,又有多少人真正理解于娟的良苦用心?真正理解生命的意义,理解人生价值?“儿女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处”!
长期以来,房子、车子、票子成为人们追求人生价值的终极目标,在这极限追求中,我们很少看到将生命摆上议事日程的情形。看过太多身边的亲友、朋友为了赚取更多票子,为了供养一套体面的房子,为了显摆一辆名车,殚精竭虑、耗尽心力,甚至毁灭亲情友情而在所不惜。而自己则成为现在或将来的“房奴、车奴”,成为“为他人做嫁衣”的可怜人。
在这些人中,在每天中,很少看到他们的欢笑,看到他们轻松的身影。更多看到的是焦虑、忧愁、沉闷,更多看到他们潸然失色的精神状态,更多看他们除了“算计”,再无生活的精彩!这样的人生价值与追求,尤如“行尸走肉”。
上海复旦大学青年教师于娟在生命最后一刻,用她的人生感悟告戒世人,名利权欲代替不了健康与快乐,重新认识自己的价值观,重新选择你的人生路向。
2021年11月6日
3.长江行
文/陈中希
我对长江神往已久,长江游的一直萦绕在心头。那一年的春天,终于如愿地出发了。设计旅行路线是,先乘火车到达重庆,然后由重庆朝天门登乘游轮沿长江直下湖北宣昌市,基本将长江最壮美一段悉尽游览。那时还未有高铁,我们从广州出发,乘坐特快火车抵达重庆时,已经是过去两天后的下午了。
重庆火锅闻名遐迩,我们一下车,买好游轮船票后,就在朝天门找个突出的饭店,边吃火锅边俯瞰朝天门码头全景。朝天门是重庆著名古码头,距今有400年历史,朝天门码头对重庆的商贸人员交往、经济发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从饭店俯视,嘉陵江与长江交汇处波寒烟翠,两水相融浩浩荡荡,水天一色,远处青翠峰峦倒影涟涟,一派山城旖旎风光。
由于时间不够,我们没有游览重庆市区,傍晚就在朝天门码头登上开往长江下游的游轮。轮船驶出朝天门码后天就黑了,只见到水流泛起的粼粼波光,眼前两岸山峰迷蒙黯沉,前方一片漆黑,我们只好躺下休息一会,待等到游船驶到长江三峡时再起床观览。
不知什么时候,我们在睡梦中被游轮甲板旅客的惊呼声唤醒,跑出甲板张望,在月影下,只见江浪汹涌地击打着游轮,船在不足一百公尺距离的两岸间前行,只见两边千仞断崖壁立,最高山峰达1500米,山崖犹如斧劈刀削,上悬下陡,犹似在空中向我们压过来。月照下,隐约可见“夔门"二字。我们原来游轮已经行驶到瞿塘峡。瞿塘峡是长江三峡中最短一个峡,又是最险峻雄伟的一个峡。两山夹水,中心水道最窄处不足五十公尺。那时候,三峡大坝还未建起。长江水犹如在壶口一倾而下,波涛汹涌,呼嘯奔腾,直奔三峡,令人心悸。
难怪有唐杜甫《夔州歌十绝句》这样描写瞿塘峡:"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白帝高为三峡镇,夔门险过百牢关。"
游轮到丰都时,天已亮了。那时丰都还未被长江淹没,我们迫不及待地顺着阶梯直达鬼城。丰都鬼城历史悠久,早在2000年前的东汉和帝永元二年建县,古称“巴子别都“,今又称“幽都”、“鬼国京都"。它以各种阴曹地府的建筑和人物造型而驰名。鬼城将佛教、道教、儒家学说以及鬼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将巴渝文化、中原文化和域外文化有机地给合起来,将民间神话传说想象与现实结合起来,形成天下闻名的“鬼域文化"。
我们忐忑不安地一一观看了、鬼门关、阎王殿、阴阳界、十八层地狱。也看了关卡的各种鬼神,乃千姿百态,狰狞古怪 ,可畏又可爱。还好,我们毫不心虚地、"顺利平安"地走过“奈何桥”。
奈何桥是中国道教观念中鬼魂历经十殿阎罗旅途后,准备投胎的必经之地。在奈何桥上,会有一个称为孟婆的年长女性神祇(地神),给予每个鬼魂一碗孟婆湯以遗忘前世记忆,好投胎到下一世。传说死者到了奈何桥,生前有罪的要被两旁的牛头马面推入“血河池"遭受虫蚁毒蛇的折磨,而生前行善的死者过桥,却平安顺利。
游轮继续向东驶去,我们站在甲板前端,眺望着滚滚长江,东去之水宛如一条碧绿飘带伸向天边,水天浑然一色,壮美无比。不禁想起李白的诗句:“朝辞白帝彩云间,干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游轮抵达宣昌市时,长江游也就基本结束了。马上买了回程火车票后,我们抓紧时间游览宣昌市区。宜昌位于湖北西南部,长江上中游分界处,城市依长江而建,古属荆州要地,于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设置巫县,距今已有2000余年。宜昌是一座英雄城市,古代英杰辈出,抗日战争期间,宜昌军民共同普写抗击日寇的英勇诗篇。我们逛游在宜昌市区时,眼见大街小巷干净整洁,绿树成荫,空气清新,市民和蔼可亲,给人予心灵的静逸,精神的慰藉。倏忽0间,竟有一种想留下来,住下来的念头。
长江除了它的自然风光美丽,山水迤逦旖旎外,也留给我们许多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的记忆和思考。毕竟长江代表中华民族的智慧,代表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这就我们这次长江行的收获和感受。
2021年11月4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