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信
尊敬的释永续法师、柳哲先生:
欣喜九峰山文化研讨会暨达摩圆寂地九峰禅寺建设座谈会召开,作为一名地方文化的研究者表示祝贺!并向致力于九峰文化研究的学者、专家致以崇高的敬意!
古婺金华,作为于越史迹中的记忆,既是一个历史地理概念又是重要的文化地理概念,承载了一段历史碎片,蕴含了一处风土人情,蕴涵着特有的普遍象征意义。九峰文化作为婺文化地域体系之一,从秦汉开始逐渐形成,并随着时代的变迁不断融合,逐步走向成熟,走向繁荣。从秦建立郡县制以来,金华行政建制的历史就是从乌伤、太末(含金西)两县治中心向金华郡、州、路、府治中心聚合的过程,尽管文化没有边界,但有了行政建制,就必然有政治中心和地域文化中心。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秦将王翦平定江南,在吴越两国旧地建会稽郡。秦王朝在姑蔑墟上建太末县隶会稽郡,乾隆《汤溪县志》记载“太末县旧址在九峰山下,其城闉(门)街址,历历犹存。”
金华的九峰山,文脉久远,历代的名流高士都在此留下震撼世界的生命踪迹和文化财富,在此求学、布道、传经。西汉与严子陵为友的名士龙丘苌隐居于此,因此叫龙丘山;晋代道家创始人、炼丹名家葛洪,得道成仙,并著《神仙传》,至今丹灶依然;南朝宋元嘉年间(424-453)徐伯珍迁居九峰山,建"安正书堂","筑室讲学,授徒千人";南朝梁天监元年(502),东土禅宗第一始祖嵩陀僧达摩始建九峰禅寺,九峰中有一主峰就以其取名达摩峰,菩提达摩在九峰山生活直至圆寂;唐徐安贞自幼读书于九峰山,神龙二年(706)中进士,官至吏部尚书,弃官隐居于此,后人于九峰寺建"三贤堂",尊"龙丘苌、徐伯珍、徐安贞"为三贤,合祀供奉,香火长盛不衰;五代名僧贯休曾为九峰禅寺住持,并留下《寒望九峰》:“九朵碧芙蕖,王维图未图”句;元画坛魁首黄公望画下了"九峰雪霁图",现珍藏北京历史博物馆;明代太常卿鸿胪寺卿胡森,自号"九峰",留下许多石刻真迹。九峰山是浙中最早的儒学中心,是婺学的传播地,学风兴盛,县学、社学、书院及私塾等讲学机构多有设立,讲学成风,学者云集,学术活跃,人才辈出。辐射出巨大的文化能量,不仅本地名儒代代有,在浩浩学海与宦海中大展宏图,而且还活动过、寄寓过数不胜数的文化名人,从文人学者到书家画师,从能工巧匠到杏林名家,其生动活泼的文化创造与传播,绵延不绝的文化承续与传递,从来没有湮灭或消沉过。九峰文化建设是绘就浙江中西部文化中心的基础之一,是打造开发区文化高地的拓展和延伸。研讨会的召开必将开创一片崭新的文化空间,为积极探索九峰文化建设的新路子,构建覆盖九峰的文化体系,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高社会软实力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本人深感欣慰与自豪!
预祝九峰山文化研讨会暨达摩圆寂地九峰禅寺建设座谈会圆满成功!
祝大家健康、幸福、平安、快乐!
林胜华
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
二零二一年十一月五日
投稿咨询:
曹 魏[字德讓,号文會,九二一(全球)文化智库创办人暨都市头条编委,资深媒体人,书画艺术评论人] 微信:caoweichina QQ:774204922 电话:18911967381
